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期末倒計時!家長陪伴中要避免的5大錯誤!

期末倒計時!家長陪伴中要避免的5大錯誤!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閲讀: 6.9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學的期末考試馬上就要到了,期末考試雖説不像中高考那麼備受關注,但對於中小學生而言,考前這幾天也確實需要個不大不小的“衝刺”。

期末倒計時!家長陪伴中要避免的5大錯誤!

如何有效利用時間,提高複習效率?

考試前最後這段時間,學生、家長應該注意事項?

家長陪伴中要避免的錯誤

1、過度關注:“全家的頭等大事就是你的考試”

有的家長在孩子複習時,躡手躡腳地送去飲料,讓孩子只管學習,什麼家務勞動都不要幹;有的家長想盡一切辦法做很多好吃的讓孩子吃,邊吃邊勸:“吃多了身體好,考得才會好”等等。這就會使孩子感到壓力:如果考不好,對不起家長。

2、強行擬定目標:“至少要考多少分、多少名”

不少家長對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愛把“至少要考多少分”“一定要考多少名”之類的話掛在嘴邊。其實,到了這個時候,孩子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基本上已成定局,短時間內不可能有“質的飛躍”,不妨告訴孩子:“只要盡到最大努力就行了!”

3、開導為名,火上澆油:“煩也解決不了問題”

很多孩子靠前的問題都是心理問題。家長要注意採取開放式的交談方式,如當孩子説心煩時,如果你回答:“煩也解決不了問題”,孩子就覺得無言以對了。不如説“我能理解你考前的心煩,你感到最擔憂的是什麼?”這時孩子十有八九會進一步講到某些具體的科目或具體的問題。

4、焦躁轉嫁:“你倒是用用功呀!”“到底有沒有把握啊?”

孩子也知道馬上就要考試了。家長沒有必要反覆説“就這麼幾天了,你給我努把力啊!”“怎麼樣?你到底有沒有把握啊?”其實,這都是家長心理焦躁的表現,只是通過督促、警告等語言,把這種情緒宣泄出去,轉嫁給孩子。不妨別再籠統地問孩子複習得如何,能得多少分,而是要問孩子需要什麼具體幫助,有什麼困難,你可以為他做什麼等。

5、飲食上下“猛料”:考前補猛料可能適得其反

期末考試之前兩週,也是不大不小的“衝刺”,有些家長按照迎接大考的模式,給孩子改善伙食、補充營養。其實,考前每天都是大魚大肉、山珍海味,孩子的腸胃並不一定習慣,弄不好,反而導致腹瀉、不舒服、食慾不振等現象。吃得過飽,食物在腸胃中消化需要大量血液,腦內血液供氧減少,會導致大腦遲鈍,思維不敏捷。所以日常的生活規律最好不要改變。

作為父母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激勵孩子

考前三名,假期帶你旅遊!鋼琴考過級,給你買iPad!這種用賄賂手段利誘孩子學習或做事的方式,折射出父母的教育理念:

1.學習不是孩子自己的事,是為了父母。

2.學習動力不是孩子內在探索的樂趣,而是外在物質獎勵。

3.爸媽不相信你能做到,做到了要額外獎賞。

4.爸媽只關注結果,不關注過程和態度。

你會用“努力就會成功”去激勵孩子嗎?孩子會想:媽媽對我期待很大啊,失敗了怎麼辦?你會用“成績不重要”去安慰孩子嗎?孩子會想:媽媽可能對我沒信心。任何針對“結果”的指向,都會增加孩子的壓力和厭倦。告訴孩子,在他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全力以赴,享受學習的過程,接受任何結果,你都會為他鼓掌。

讓孩子愛上學習

1.自己愛學習,和孩子多分享你的學習熱情。

2.幫孩子明確學習目的和動機,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

3.善待孩子的提問,學會耐心傾聽。

4.不用抄書、背書等懲罰孩子。

5.給孩子創造可以專注學習的環境。

6.不以孩子學習成績好壞,表現如何作為愛孩子的條件。

7.把學習的長遠目標分解成小目標,讓孩子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

8.任何能力和習慣的養成都不是孤立的,切忌“只要你成績好,別的都不用管。”學習能力和習慣是植根在良好的生活態度、主動性、專注力、責任心、自控力、獨立性等基礎上的。

面對孩子成績的態度

不要因成績不理想而責罰孩子。成績不好是“果”,“因”在父母的日常的教養中或努力不夠,或學習動機、目的不明確,或缺乏學習興趣、方法,或專注力、主動性、自控力不夠,或父母做了不愛學習的榜樣,等等。平時的問題要在平時解決!

面對孩子不夠理想的成績,你是否有勇氣給孩子準備一份禮物:一本書、一場電影、一次旅行,或一頓美食?

你只需用自己的態度和方式告訴孩子:父母對你的關愛不會因為你成績而改變。我們愛你只因為你是我的孩子,而不是因為你的表現。無條件的愛會給孩子更多勇氣和信心,喚起內在的力量去面對他自己的問題。具備自我教育能力,才能成就最好的自己。

最打擊孩子的話忍住別説

1.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題都做錯!(打擊指★★★★★)

這句話在孩子看來,就是爸爸媽媽在否定自己的能力,認為自己不如別人。

2.你看誰誰誰,每次都考個好成績,再看看你!(打擊指數★★★★)

孩子會以為父母嫌棄自己,不愛自己,認為別人家的孩子好。不僅會讓孩子“敵視”優秀生,更加損傷孩子的自尊心、上進心,讓孩子在學習中倍感壓力,很容易氣餒從而厭惡學習,結果使教育進入“惡性循環”。

3.考好了,給你獎勵;考不好,就懲罰你。(打擊指數★★★)

獎懲制度會影響孩子的自我認知,並使他們感到焦慮。當孩子因為沒有達成某一學習目標而受到懲罰時,在以後的學習過程中,他們會更有壓力,會因為害怕懲罰而焦慮恐懼,甚至會厭學。

4.你的主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其他的不用管!(打擊指數★★★)

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讓孩子只管學習,不僅會加重孩子疲勞厭學的情緒,更會讓孩子無法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