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寶寶不懂得分享如何是好

寶寶不懂得分享如何是好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閲讀: 2.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兒童自我意識是兒童社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如果家長髮現孩子出現“異常”的表現時,不要驚訝,也不要慌亂,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來進行引導,正確發展孩子的自我意識。

寶寶不懂得分享如何是好

 3~5歲的寶寶自我意識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我”的意識逐漸清晰,開始將自己和他人區分開,並逐漸將這種區分延伸到物品、玩具上,像模像樣地將自己的所屬物品“保護”起來,寶寶對物品的所有權意識越來越強烈了。那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寶寶的自我意識發展。

為啥寶寶認為“啥都是我的”?

我需要有自己的東西

寶寶對物品的強烈佔有慾是自我意識發展的重要表現,他們常常喜歡説:這是我的,那是我的!這並不是寶寶任性的表現,而是通過這種方式對物品的所有權進行歸屬劃分,與物品確立聯繫,同時,也讓寶寶的自我意識得到滿足,他們需要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了。

“它們”需要我的保護

對於3~5歲的寶寶來説,一旦他們確立了對某件物品的所有權,就會產生強烈的“保護”慾望,生怕失去對它們的支配權。寶寶會變得小心翼翼,還會將物品藏起來,什麼東西都不肯和別人分享,有時,連自己的爸爸媽媽也不能沾染半分。

有時它是我的,有時它不是我的這個時期的寶寶,對某一物品的佔有並不是永久的,損壞了、對它不再感興趣、或者有了更讓寶寶喜愛的替代品等,都會讓寶寶立刻“放棄”對這個物品的所有權,而轉向對其他物品進行“保護”。某一天,寶寶又對其感興趣後,會再次將其列入自己的物品歸屬範圍內。

如何應對寶寶的自我意識大萌發?

告訴寶寶這些東西是你的

寶寶對物品的佔有行為是非常正常的,你無需太過擔心,不妨分配一些玩具、生活用品等,讓寶寶自己支配管理,並尊重寶寶對此物品的支配和保管,滿足寶寶的這種物品佔有慾望。同時,還可以藉此機會培養寶寶的規則意識,建立簡單的家庭規則。

告訴寶寶分享不等於失去

寶寶對物品的強烈佔有,很直接的一個原因是擔心失去。你只需要讓寶寶明白,分享並不意味着失去,而且,在分享的過程中,還能體會到快樂。同時,你也要尊重寶寶對物品的支配權和選擇權,用商量和友好的口氣和寶寶“借玩”物品,在得到“允許”的情況下,再培養分享意識。

讓寶寶懂得擁有要珍惜

在寶寶擁有了對物品的所有權後,你要讓寶寶明白,還需要珍惜和愛護自己的所屬物品。比如,玩具車是自己的,自己可以選擇各種玩法,但是,如果故意把它弄壞後就拋棄掉,就不會再有玩具車了,爸爸媽媽也不會因此再買一個新的給自己。藉此培養寶寶珍惜、愛護物品的意識。

學前兒童自我意識的其他發展

在教育影響下,學前兒童的自我意識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除了對物品所有權的意識以外,還表現在如下的一些方面。

(一)從輕信成人的評價到自己獨立的評價

學前初期兒童對自己或別人的評價往往只是成人評價的簡單再現,而且,對成人的評價,有一種不加考慮的輕信態度。例如,他們評價自己是(我不是)好孩子,因為“老師説我是(或不是)好孩子”。到學前晚期,開始出現獨立的評價,漸對成人的評價持有批判的態度。如果成人對兒童的評價不客觀、正確,兒童往往會提出疑問、申辯,甚至表示反感。

(二)從對外部行為的評價到對內心品質的評價

學前初期兒童一般只能評價一些外部的行為表現,還不能評價內心狀態和道德品質等。如,問幼兒“為什麼説你自己是好孩子?”4歲兒童回答“我不打架”或“我不搶玩具”。而6歲兒童則可以説到一些比較抽象、內在的品質特點,如“我聽話、遵守紀律”或“我會謙讓、對小朋友友好”。

(三)從比較籠統的評價到比較細緻的評價

學前初期兒童對自己的評價是比較簡單、籠統的,往往只根據某一兩個方面或局部進行自我評價,例如,“我會唱歌”“我會畫畫”。學前晚期兒童的評價就比較細緻、比較全面些。如,大班兒童會指出“我會唱歌,也會跳舞,可是就是畫畫得不好”。

必須提出的是,在整個學前期,甚至學前晚期,兒童對自己評價的能力還是較差的,成人對兒童的評價在兒童個性發展上有着重大的影響。因此,成人對兒童的評價必須適當、客觀、公正,對兒童任何過高、過低或其他不恰當的評價都是有害的。例如,如果成人對兒童説“你永遠也學不會”“你總是不會安靜”“你老是愛打人”等等,兒童就會認為自己真的是毫無希望的人,以致失去力求前進的信心與動力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