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解讀|美國兒科學會放寬看視頻的年齡限制,這是大赦令?

解讀|美國兒科學會放寬看視頻的年齡限制,這是大赦令?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閲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上午送完了小D去幼兒園,我國內的閨蜜就來找我聊天,她大概從1歲開始就給自己兒子看視頻,因為是親閨蜜又是我的乾兒子,我之前沒少嘮叨她。今天,她拿着最新美國兒科學會關於電子產品的最新建議和我微信,你看,美國兒科學會也放寬了年齡限制,從2歲變成了1歲半,那其實我家1歲開始看也沒什麼關係吧?

説實話,每次我最擔心的就是大家像我的閨蜜一樣片面解讀新建議。

解讀|美國兒科學會放寬看視頻的年齡限制,這是大赦令?

美國兒科學會最新建議簡要回顧

長久以來,美國兒科學會都是建議2歲以內的孩子不要看視頻。這次最新一版作了更加詳細的更新,簡單翻譯一下要點給大家:

1、18個月以下的孩子不要使用電子產品,其中和家人打視頻電話除外;

2、18~24個月的孩子,如果想引進,建議對節目質量要提前篩選把控,最好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觀看,講述視頻內容;

3、2~5歲的孩子,每天觀看視頻的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這個反而嚴格了,之前的規定是不要超過2小時),並且保證每天有足夠的“不插電”活動時間。

解讀|美國兒科學會放寬看視頻的年齡限制,這是大赦令? 第2張

解讀一:教育視頻的確有益,但過早引進,大腦消化不良

每次談到孩子看視頻的問題,最常聽到的一個聲音就是,“但是那些教育類的動畫片或者遊戲,據説是可以開發大腦的啊?”

每次聽到這樣的問題,我都會拿寶寶添加輔食作為類比的例子。我們都知道給寶寶吃的輔食都是特別營養的,但是我們也知道不能早於6個月添加。當寶寶的身體沒有準備好,提前添加就會加重身體負擔,再有營養的食物都會變得“有害”。

這和大腦一模一樣,是有個不斷成熟的過程的。2歲前嬰幼兒的大腦是無法很好地把視頻裏的內容(二維)和身邊真實的世界(三維)建立聯繫的。換句話説,那些視頻裏教了孩子“房子”,也許孩子也能重複説出“房子”,但到了現實生活中,她看的房子是很難建立聯繫的。無法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的知識都是“死”知識,這就達不到很多營銷宣傳的“早教”目的了。

而且這裏要注意,視頻就是視頻,不管是早教機上的,還是電腦、手機、Ipad上的,都不建議給18個月以下的孩子看。

現在各大熱門教育理念(包括國內很火的蒙特梭利)都有一個共識,對於2歲前孩子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調動“五感”學習,從“具體”到“抽象”,比如學習認識蘋果,建議直接給孩子一個蘋果,讓她可以摸到、聞到、看到、全方位感受到,這樣的學習是被證實最有效的。

可見,一些高質量的動畫片、遊戲的確不錯,但不建議2歲前引入。過早引入,只會讓大腦消化不良,有害無益。

解讀|美國兒科學會放寬看視頻的年齡限制,這是大赦令? 第3張

解讀二:對待看視頻這件事,不僅要了解危害還要看機會成本

中國有句老話,叫“吃啥補啥”,説的就是我們吃下去什麼東西,我們身體就會變成什麼樣。大腦的成長也需要“食物”,那這些“食物”是什麼呢?就是環境的刺激。

0到3歲是兒童大腦發展的黃金期,這段時期的大腦處於異常“飢餓“的狀態。當孩子過早看視頻這個無法消化吸收的“食物”時,他們其實還錯過了本該吸收更多營養均衡“食物”的機會,也就是我們説的“機會成本”。

我們自己回想一下,平時孩子在玩玩具時,我們也總會時不時和他交流一下,有時孩子還會邀請我們一起參與。當我們和孩子讀繪本時,不僅會説很多,還會有很多非常高質量的交流,比如我們會問問題,會讓孩子指出書本里的物體,會肯定孩子的答案或者表現。這些交流不僅僅是語言,還是情感上的,孩子得到我們的關注、鼓勵,這些都會正向刺激大腦的發育。

解讀|美國兒科學會放寬看視頻的年齡限制,這是大赦令? 第4張

而當孩子在看視頻時,即使是家長陪同下看,我們和孩子都會更加“安靜”。有研究表明,即使家裏把電視打開當成背景音樂,家長對孩子説的話也會從平均每小時940個字下降到770個字。

如果再仔細讀美國兒科學會對於18~24個月孩子的建議時,你會看到,它明確説,“如果你想引進”,而不是説過了18個月必須引進。而且還特別強調了,引進後需要”家長陪同看,講述視頻內容”。這些其實就是在彌補看了視頻後所損失的高質量交流和陪伴。

2歲之前的大腦就像是一塊“處女地”,我們需要先鬆土讓這塊土地便於吸收。而早期的鬆土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就是父母直接對孩子對話交流。

解讀三:科技時代,疏而不是堵,整個家庭需要制定計劃

這次美國兒科學會更新了建議後,特地強調了一個概念叫Family Media Plan(如何使用電子產品需要全家一起制定計劃)。我個人覺得這個才是此次更新建議的核心。很多父母都會説,我也知道不要過早給孩子看電視看視頻,但是他喜歡啊怎麼辦?通常,喜歡看視頻的孩子背後一定都有喜歡看電視和玩手機的父母。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每個家庭都花時間計算一下,家庭每個成員每天花在視頻上的時間,其中多少時間是帶孩子的同時進行的(也就是説對孩子有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然後要求成人先以身作則, 對自己的視頻時間有所控制,把空出來的時間多安排“不插電”的活動。

這個建議讓我們把限制孩子看視頻的關注重點轉移到了整個家庭,我覺得這才是問題的真正所在。

解讀|美國兒科學會放寬看視頻的年齡限制,這是大赦令? 第5張

記得今天早上和閨蜜聊時,她説了一句話,“你幹嘛這麼較真,帶個孩子弄的這麼累。”可能是自己的處事態度吧,我一直覺得,工作也好,育兒也好,想要做好任何一件事都是需要付出的。我絕對不是“完美主義”,但我也絕對不“自欺欺人”。我們當然可以選擇付出的少一點,但這也就意味着我們要能接受結果“差一點”。最怕的就是“又懶又貪”這四個字。

第一年帶小D的時候也有累到腰都要直不起來的時候,那是唯一幾次,我給了她玩手機,我自己在一旁沙發躺了15分鐘。我知道,這是我的權宜之計。這時,比起一個脾氣暴躁的媽媽,電子產品的危害就可以忽略不計了。但我清楚地知道,這是我休息解放自己的方式,而不會催眠自己説,這是在開發智力。

每個人都會有惰性的,一開始目標高一點,那執行時稍微有些鬆懈,至少不會偏離太遠。電子產品一定不是洪水猛獸,讓1歲的孩子看一次視頻的確不會有什麼危害。但如果早教機、電子產品和動畫片變成了他每日生活的主旋律,日積月累的影響一定會顯現。一步退,步步退,這才是最可怕的。

抱歉了,我想我是説不出,“1歲孩子看看視頻也沒所謂,還能學到東西”這樣的“不焦慮”宣言的。有些事情上,我真的有我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