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寶寶長牙會發燒嗎?差點又被騙了

寶寶長牙會發燒嗎?差點又被騙了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牙會發燒嗎?可能引起體溫輕微升高,但不會引起發燒,更不會高燒。當你把發燒判斷爲長牙引起的時候,你可能就忽略掉了真正的病情。

事情是這樣的……

上個月寶寶出幼兒急疹,高燒幾天,正好兩顆大牙往外冒,時間完全重合。當時想,一定是因爲長牙,兩顆大牙同時長出來呢,寶寶一定很不舒服。大家也都覺得這個解釋很合理。直到夜裏實在太燙了,估計有40°C,纔有點懷疑,長牙能燒這麼高嗎?

第二天,妞爸問我,長牙爲什麼會發燒呢,這是什麼道理?

是呀,長牙爲什麼會引起發燒?發燒不是機體對抗感染的防禦機制嗎?心裏埋下了一顆懷疑的種子。

女兒都燒到40°C了,還相信是出牙呢?!還不快點查資料!

中文搜索肯定不行,通常我會用英文關鍵詞在google逛逛,再從搜索的結果中,選擇靠譜的網站的鏈接打開來看。授人以漁:靠譜的健康信息來源

在大致看了結論後(不會引起高燒),喜歡刨根問底的我又用Google Scholar搜了相關的研究論文。

長牙會引起體溫輕微升高嗎?或許吧。

寶寶長牙會發燒嗎?差點又被騙了

會引起發燒嗎?不會。

原來全世界的父母都做着關於孩子長牙的‘噩夢’,睡不好覺,吃不好飯,煩躁,溼疹,尿布疹,腹瀉,發燒……長牙堪稱我們育兒路上逃避不了的絆腳石!

當你有了孩子後,你才發現,周圍都是育兒專家,每個人都對養育的方方面面有看法,包括長牙。真是受夠了。到底哪些症狀是長牙引起的,而哪些又讓長牙無辜躺槍呢?

就在2016年3月,C Massignan等人在《兒科學》上發表了一篇關於乳牙出牙症狀的meta分析,共納入了16個研究[1]。這些研究來自8個國家,包括澳大利亞,巴西,哥倫比亞,芬蘭,印度,以色列,塞內加爾和美國。它們的樣本量爲16-1165人,做研究的時間從1965到2012年[1]。

其中有6個研究記錄了孩子的出牙時的體溫,4個研究用的肛溫(超過38°C爲發燒),2個用的耳溫(超過37.4-37.8°C爲發燒)。其中一個研究沒有對“發燒”給出定義,它記錄的非出牙期的平均肛溫是,36.9°C到37.1°C,而出牙期的肛溫是37.6°C,體溫升高不超過1°C,也不到發燒程度。在兩個測量了肛溫並認爲會引起發燒研究中,沒有記錄出牙期和非出牙期的體溫,結論不可靠。最後,有三個做得比較好研究,其中一個每天記錄2次肛溫,發現出牙並不會引起體溫升高(出牙期間36.9°C,非出牙期間37°C)。另外兩個是由牙醫記錄的耳溫,一個發現出牙期間會輕微升高,大約0.1°C(有統計學意義,但0.1°C的升高卻沒有實際意義),另外一個也發現出牙對體溫沒有影響,不會導致發燒。綜上,這篇Meta分析的結論是,儘管體溫有可能輕微上升,但是不至於到發燒的程度[1]。

寶寶長牙會發燒嗎?差點又被騙了 第2張

( 圖片來自:Massignan,C., et al., Signs and Symptoms of PrimaryTooth Eruption: A Meta-analysis. Pediatrics, 2016. 137(3): p. e20153501.)

要判斷出牙是否引起發燒,首先需要準確地測量體溫,以及定義什麼是發燒。一篇近期的研究綜述調查了幾種溫度計在診斷兒童發燒時的準確性,認爲紅外線鼓膜溫度計測量很準確,而肛溫是判斷髮燒的‘金標準’。由於耳溫計測出來的溫度總是比肛溫低0.6°C到0.2°C,因此,兒童發燒的定義爲直腸溫度超過38°C,鼓膜溫度超過37.4°C-37.8°C [2]。

C Massignan等人的研究綜述發現,長牙最有可能引起的症狀是,牙齦刺激,煩躁,流口水[1]。

和出牙症狀有關的研究

如果你感興趣,再給大家看幾個相關的研究。

2011 年,一篇發表在《兒科學》上的研究發現,在牙齒冒出來的當天和接下來那一天可能出現一些輕微的症狀,包括體溫輕微升高,測量到的最高的耳溫是 36.8°C,腋溫是36.6°C[3]。儘管體溫輕微升高,但不會引起發燒。無法通過症狀觀察來預測出牙,因爲出牙前沒有發現任何相關症狀。出牙當天和後一天最容易出現的症狀是煩躁,口水變多,流鼻涕,沒胃口。

一個在澳洲墨爾本做的那個研究裏持續記錄了7個月間,幾個日託班裏的6個月到2歲的小朋友的出牙情況和身體症狀[4]。每天早上由父母記錄下孩子的身體狀況,包括了那些常常被任何是和出牙有關的症狀。中午的時候,由一位牙醫檢查孩子的口腔,觀察是否有出牙的跡象,並測量寶寶的體溫,但並不告訴家長和老師。下午的時候,由老師記錄孩子所有的相關症狀。

研究發現,寶寶在出牙期間並不會發燒。研究也並未發現任何症狀是和出牙有關的,包括睡眠問題,鼻塞,腸胃不適(腹瀉)和感染。

同年,也是發表在《兒科學》上,一個在美國做的研究記錄了孩子們的19422天,475顆牙齒的萌出前(4天)後(3天)和出牙當天的症狀[5]。發現出牙期間可能會出現短期的輕微的症狀,如喜歡咬人,流口水,磨牙齦,煩躁,不睡,揉耳朵,臉上紅疹,吃輔食的食慾減退。

而鼻塞,睡眠問題,大便變軟,大便次數增多,對液體食物的食慾,臉部以外的溼疹,超過38.8°C的發燒,嘔吐等症狀都和出牙沒有關係。

如此看來,有研究記錄的體溫升高都非常輕微。

美國兒童牙科學會的意見是,超過102°F(38.8°C)的發燒都不應該歸結於任何牙齒的問題,包括長牙[6]。目前,美國兒童牙科學會的指南中指出,乳牙出牙時可能導致局部不適,煩躁和流口水[6]。

此外,研究還發現,長牙會引起腹瀉可能也只是一個沒有依據的流言,可能是父母的誤判。有醫生解釋出牙引起腹瀉的原因是,吞下過多的口水導致(啊,吞口水導致腹瀉?我怎麼覺得家寶寶的口水基本都淌出來了)。但不少研究發現,出牙並不會導致腹瀉。在澳洲墨爾本的日託班裏做的那個研究發現,父母的記錄中會認爲腹瀉,但老師的記錄中卻未發現腹瀉。這……比較主觀。

爲什麼

出牙會引起體溫輕微升高呢?

出牙處可能會有輕微的紅腫,表明口腔中的細菌可能在那裏造成非常輕微的炎症,導致體溫輕微地升高。這種出牙導致的輕微紅腫不會引起體溫升高至發燒的程度。

如果孩子體溫升高較多,請考慮別的原因。

請解釋一下,

爲什麼

我的/我朋友的/鄰居家的孩子

在出牙的時候發燒了呢?

那麼爲什麼很多家長,甚至一些醫護人員一直以來都認爲出牙時會發燒呢?

一些調查研究發現父母和社區醫護人員對出牙症狀的瞭解都存在誤區[7-9]。

大多數嬰幼兒乳牙萌出都發生在4到24個月間,這個時間段正好和孩子們最容易感染疾病的階段,6-24個月,大致重合。感染(特別是病毒感染),是引起小朋友發燒的主要原因。

嬰兒從6個月後就開始容易生病了,因爲從媽媽那裏獲得的抗體開始下降。

由於大多數孩子3歲前都愛生病,也是這個階段長出20顆乳牙,所以就不奇怪很多小朋友在長牙期間都正好趕上生病。

別忘了,除了乳牙,我們還有一套牙齒。小學生也會長出不少新牙齒,但是你很少會聽到父母說起他們家的小學生長牙有多痛苦,又是腹瀉又是發燒的。

認識誤區可能帶來嚴重問題

你可能會聽說,“不用擔心,這是出牙引起的。”

父母可能會覺得發燒啊,睡不好啊,腹瀉啊,是出牙引起的,讓人比較安心。但如果孩子出現了需要急時治療的疾病,而父母卻以爲孩子的不舒服是長牙引起的,就可能忽略掉了真正的病因,延誤治療。

發燒可能是不嚴重的感染引起的,比如感冒,幼兒急疹,腸胃炎等,也可能是一些更嚴重的需要及時治療的疾病引起的,比如肺炎,尿路感染等。所以,如果寶寶發燒了,你覺得不放心,都應該看醫生。

另外,如果孩子生病了,但是卻被父母或其他照顧人認爲是出牙引起的,讓他們繼續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就可以傳染給別的小朋友,哪怕只是感冒這種小病。

同樣,父母也可能因爲對出牙症狀的錯誤認識,而忽略掉一些發育的問題,不去尋求專業建議。比如,一些寶寶在4個月或者8-10個月左右出現睡眠問題,如果處理得當,可能輕易就解決了。但如果把睡眠問題都歸結於長牙,而忽略了寶寶真正睡不好的原因,接下來可能就是數月的精疲力盡。睡不好,有時候還會導致媽媽抑鬱,又會反過來影響到寶寶。

另外,錯誤地把症狀歸結於長牙還可能導致過度使用止痛藥和緩解出牙不適的凝膠。沒人希望給孩子用不必要的藥物,哪怕是副作用很小的藥物。

如何緩解出牙不適

不管怎麼樣,還是有一些研究認爲出牙的確會導致一些不適,特別是煩躁,喜歡咬東西或者磨牙齦。

如果你觀察到寶寶出牙期間有輕微的不適,可以給寶寶合適的磨牙玩具咬一咬,比如冰的磨牙圈。雖然這個做法也不一定能夠緩解寶寶的不適,不過,肯定是安全的。

最重要的事,再強調一遍,如果寶寶發燒了,並且看上去很不舒服,不論是否在長牙,你或許都應該帶他去看醫生。

參考文獻:

1. Massignan,C., et al., Signs and Symptoms of PrimaryTooth Eruption: A Meta-analysis. Pediatrics, 2016. 137(3): p. e20153501.

2. Hooker,E.A., et al., Subjective assessment offever by parents: comparison with measurement by noncontact tympanicthermometer and calibrated rectal glass mercury thermometer. Ann Emerg Med,1996. 28(3): p. 313-7.

3. Ramos-Jorge,J., et al.,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study of signs and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primary tooth atrics, 2011. 128(3): p. 471-6.

4. Wake,M., K. Hesketh, and J. Lucas, Teethingand tooth eruption in infants: A cohort study. Pediatrics, 2000. 106(6): p. 1374-9.

5. Macknin,M.L., et al.,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infant teething: a prospective study. Pediatrics, 2000. 105(4 Pt 1): p. 747-52.

6. AmericanAcademy of Pediatric Dentistry. Guideline on infant oral health care. ReferenceManual. 2014;36(6). Available at: policies. Accessed August 10,2015

7. Ravanipour,M., S. Akaberian, and G. Hatami, Mothers'perceptions of fever in children. J Educ Health Promot, 2014. 3: p. 97.

8. Denloye,O., O.O. Bankole, and G.A. Aderinokun, Teethingmyths among community health officers. Odontostomatol Trop, 2005. 28(109): p. 19-22.

9. Kumar,S., et al., Knowledge of Teething andPrevalence of Teething Myths in Mothers of Saudi Arabia. J Clin PediatrDent, 2016. 40(1): p. 44-8.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