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生活護理 > 寶寶如何正確洗手

寶寶如何正確洗手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免疫力低,其實很多時候就是平常不注意日常生活中小細節,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被忽視,那就是“洗手”了。

今天我就來和大家聊聊“如何正確洗手”這件事。

寶寶如何正確洗手

1、洗手到底有多重要?

洗手是預防很多傳染性疾病最經濟有效的“疫苗”。大部分腸道感染性疾病、呼吸道疾病,比如流感、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等,都可以通過洗手來減少傳播。

“全球每年約220萬的5歲以下兒童死於腹瀉性疾病和肺炎,通過洗手可以減少30%的腹瀉性疾病,減少16%的呼吸道疾病。”

中國疾控中心腸道傳染防治所研究員、消化疾病專家冉陸指出,我國每年約有8.36億人次患腹瀉,其中兒童約佔三分之一,而勤洗手,就能將這個數字減半。

很多幼兒園規定,每天孩子入園後,第一件事就是主動洗手。

2、什麼時候要洗手?

在手上有明顯污漬的時候,我們會記得給孩子洗手。有時孩子的手雖然看着不髒,但是也要勤洗手:

上廁所後

飯前,包括吃零食、水果之前

從公園、超市、商場等公共場合回來

打噴嚏、咳嗽時用手捂住口鼻後

接觸過公共物品後,如早教班的玩具,商場的滑梯等

和寵物玩耍之後

3、用清水洗手能洗乾淨嗎?

只要充分搓洗,流動的清水可以清洗掉手上大部分的細菌。

但是,很多時候手上攜帶大量病菌的油脂,僅僅靠清水是洗不掉的,這個時候就需要含有表面活性成分的肥皂或者洗手液出馬了。

因此,保險起見,洗手時,最有效的清潔方式是流動的清水+肥皂/洗手液。

在沒有自來水時,我們可以用杯子裏的水適量倒出,來爲寶寶洗手。

4、含有抑菌成分的清潔產品是否更好?

目前,並沒有研究證明,抑菌產品消滅病菌的的效果優於普通的清潔產品。某些廣告中宣傳的“能消滅99.9%的細菌”,有誇大成分。

日常洗手,普通的肥皂或洗手液就就能滿足我們的清潔需求。

“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曾發佈禁令:禁止銷售含有特定 19 種抗菌化學物的洗滌品,並指出皁類行業沒有能夠證明這種皁類長期使用的安全性,以及其相對於普通皁類和清水的效用優勢。

FDA 一共將 19 種化學物拉入了黑名單,其中最爲常見的是:三氯生(Triclosan),通常用於液體肥皂;三氯卡班(Triclocarban),通常用於條皁。”

另外,還有專家指出,使用抑菌產品,有可能會殺死非致病的“有益菌”,同時增加出現耐藥菌的機率。

5、你真的會洗手嗎?

要想達到清除病菌的效果,僅僅在水龍頭衝幾下是肯定不行的。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標準洗手法來看,大部分人的洗手方式都不及格。

參考“七步洗手法”,我們可以這樣給寶寶洗手:

溼手:將寶寶的雙手(如果單手抱着寶寶的媽媽,可以先洗完一隻手,再洗另一隻手)放在水龍頭下將手背手心沖洗10秒鐘以上確保,充分溼手。

搓洗:爲寶寶抹上肥皂或洗手液,充分起泡後,將手掌、手背、手指縫、指尖、指甲縫、手腕等部分,充分搓洗20-30秒鐘左右。(我自己記了一下時,洗完這些部位至少需要20秒左右)

沖洗:用流動的清水充分沖洗上述的部位約10秒鐘。直至將洗手液或肥皂沖洗乾淨。

6、免洗洗手液、溼紙巾能否代替清水洗手?

在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可以使用溼紙巾或免洗洗手液來洗手。但是使用的量要足夠,保證手心、手背、指縫等地方都能被清潔到位。

這種方法雖然方便、省事,但沒有清水洗手洗得徹底。因此不建議日常使用,能水洗儘量水洗。

7、洗手後怎麼擦乾?

溼潤的環境容易滋生細菌,因此洗手後要用乾淨的毛巾或者一次性的紙巾擦乾。毛巾要注意及時清洗、晾曬和更換。

很多公共衛生間的洗手間會配備烘手機,但是不建議使用。純風力烘乾機不僅暗藏細菌,還會大量傳播細菌。

美國一位研究人員,把底盤放進烘手機三分鐘,48小時內,培養皿裏竟長滿了這些“不明生物”。

8、孩子不愛洗手怎麼辦?

很多小朋友拒絕洗手的理由是:“媽媽,你看我的手一點也不髒。”

父母可以用繪本,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明白我們的手上潛伏着很多“細菌壞蛋”,如果不洗掉,就會吃進肚子裏哦。

給家裏的水龍頭裝一個造型可愛的引水器,增加孩子洗手的樂趣。我家水龍頭上裝的是“小河馬”,樂樂覺得河馬嘴巴里“吐”出來的水很好玩。

還可以在孩子洗手的時候,一起唱兒歌:

小朋友,愛洗手。洗前先捲衣袖口,打開龍頭溼溼手,

抹點香皂搓搓手,手心手背都要搓,再用清水沖沖手,

衝乾淨,甩三下,一二三,去擦手。

也可以和寶寶一起製作洗手步驟卡,每次寶寶自覺洗手後,給予表揚和鼓勵,幫助寶寶養成勤洗手、正確洗手的習慣。

讓孩子少生病,最好的方法是預防。除了讓孩子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大人也要注意衛生哦,比如給寶寶拿水果、做輔食、外出回到家的時候,都要記得洗手。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