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生活護理 > 帶寶寶看中醫前,你最好先了解這些知識……

帶寶寶看中醫前,你最好先了解這些知識……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哪些兒科疾病中醫治療的效果比較好

其實很多病都適合中醫治療,有的病西醫沒有更好的治療辦法,或者副作用較大的病症,最好採用中醫療法。

比如常見的小兒厭食,西醫治療厭食,主要着重恢復小兒消化功能。如檢查發現血鋅低下,主要考慮給患兒補鋅;或給予嗎丁啉以促進胃腸蠕動等,但在治療中有時患兒胃腸道反映比較大。

而中醫治療小兒厭食主要是根據個體,有的孩子脾胃虛弱,那麼用中藥調理脾胃;有的孩子就是人們通常說的火大,那麼就應該清熱去火。

帶寶寶看中醫前,你最好先了解這些知識……

中醫認爲,治病必求其本,就是對病因進行治療。對於小兒厭食這種緩症,採用辨證論治爲主,結合捏脊、鍼灸、推拿、中藥等綜合治療方法,能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有些病,比如說小兒反覆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哮喘、腹瀉、夜啼、夜驚、遺尿等,還有其他的一些精神行爲方面的異常,比如說小兒多發性抽搐、多動症等,這些病中醫治療效果都比較好。

帶寶寶看中醫前飲食要注意

1.看中醫前不宜喝牛奶、豆漿等乳白色食品,喝這些東西容易使舌苔變白膩;不宜吃花生、瓜子、核桃,因爲這些含脂肪多的食品也會使舌苔白膩,造成醫生誤診。

2.不宜吃橄欖、烏梅、楊梅等深顏色食品,這些食物容易使舌苔變黑,這些情況也容易造成醫生誤診。

給寶寶喂中藥的小方法

家長要耐心、細心地喂服,以防止寶寶因哭鬧而導致藥液吸入氣管,咳嗆不止。

喂藥不能性急,應少量多次地喂。將一天的藥分3~4次或更多次。

在不影響藥效的情況下,可以在藥汁中適當加入些冰糖等輔助品來減輕苦味。

喂藥應在兩餐之間,這樣才能使藥物充分吸收和發揮作用,餐前服藥容易刺激胃黏膜,而餐後容易造成嘔吐。

在喂藥時,把藥倒在他舌頭的後半部,因爲味蕾都在舌的前半部,這樣他就不會感到藥味太強。

帶寶寶看中醫前,你最好先了解這些知識…… 第2張

中醫裏提到的那些名詞都是什麼意思?

食積,驚風,脾胃不和……這些都是與寶寶相關的常見中醫名詞,相信爸爸媽媽們聽起來都非常熟悉,在生活中也經常能見到,但大多數人未必能準確地說出它們的解釋。現在,讓我們來幫你解決這些“熟悉”的疑惑!

食積

食積就是通常所說的“積食”,是指寶寶飲食過量,損傷脾胃功能,導致食物停滯、不能消化,形成的胃腸疾患。

症狀:主要表現爲腹部脹滿、大便乾燥或酸臭、肚腹脹熱。食積日久,會造成寶寶營養不良,影響生長髮育。

厭食

厭食是指寶寶較長時間食慾不振、食量減少、厭惡進食,甚至拒食的一種常見脾胃病症。

症狀:不思飲食、厭惡進食、食量減少、面色蒼白、形體偏瘦、大便不調、生長髮育緩慢。

脾胃不和

中醫認爲脾胃共同主持對飲食的消化、吸收,但功能上各有特點。胃部主要是接受、消化食物,脾主要負責吸收營養物質;脾胃不和,即是這種對立統一關係的失調。

如飲食不節(潔)、胃腸疾病等引起脾胃功能失調等,均可導致脾胃不和症。

症狀:表現爲寶寶食慾不振、甚至厭惡進食、食少而無味、多食或強迫進食可見腹部飽脹、形體略瘦、面色沒有光澤、精神尚好、苔薄白或薄白膩。

帶寶寶看中醫前,你最好先了解這些知識…… 第3張

驚風

"驚”是驚厥,“風”是抽風,驚風是常見的一種以猝然抽搐及意識不清爲特徵的病症。分爲急驚風和慢驚風兩類,前者發病急暴,後者常爲久病而來。

症狀:以意識不清、昏迷、四肢抽搐、兩目上視、牙關緊閉爲主要特徵。急驚風如高燒不退、中毒性痢疾、流行性乙型腦炎等病,均可出現驚風。

慢驚風以慢性發作、精神倦怠、緩慢抽搐、時作時止、呼吸微弱爲主要表現。慢驚風包括多種重病晚期出現的驚厥,如結核性腦膜炎。

盜汗

盜汗又稱寢汗,將睡眠中出汗稱之爲“盜汗”。“盜”有偷盜的意思,形容每當剛一閉眼而將入睡之時,汗液像盜賊一樣偷偷的泄出來。

症狀:多見入睡後一小時內出汗,以頭部及上半身汗多。

風寒感冒:風寒感冒是指外感風寒而導致發病。

症狀:頭痛身痛、怕寒怕風、無汗、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苔薄白。

風熱感冒:風熱感冒是指外感風熱而導致發病。

症狀:頭脹痛、微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粘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舌尖紅、苔薄白微黃。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