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讓熊孩子變乖怎麼弄?讓熊孩子變乖有幾大法寶

讓熊孩子變乖怎麼弄?讓熊孩子變乖有幾大法寶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8.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讓熊孩子變乖怎麼弄?熊孩子總是在外面惹是生非,當然,熊孩子也有可愛的一面,那麼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讓熊孩子變乖怎麼做?

一般隨着孩子進入2歲左右,我們就開始頭疼了,光正面激勵沒用啊,這個熊孩子,有些事情好說歹說就是不肯做,非要把我惹毛髮飆才罷休。

於是,不少育兒文章就會開始建議,進行積分獎勵,比如給個小紅花,貼個貼紙,等到積累到了多少小紅花了,就可以換取更大的獎勵,比如週末多看一小時動畫片啊、去迪斯尼玩一次啊、多吃一個冰淇淋啊等等等。

這個方法一下子就成了很多父母和老師的法寶,對於2、3歲的孩子的效果真的立竿見影,每天通過小紅花獎勵,配合度真的高了不少呢。

某寶上隨便搜搜,大概就有好幾百種關於積分獎勵的模版和配套的貼紙在出售,出現的廣告詞也真的是直擊家長痛點啊,“變乖神器”(苦臉笑~~)

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另外一批反對聲音。不少兒童心理學家和教育家開始指出,這樣的積分獎勵會大幅度破壞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因爲很多我們要求孩子做的事情,比如晚上刷牙、按時睡覺、進門洗手等等,本來就是孩子應該做的事情。我們卻用獎勵來“賄賂”孩子,長期以往就會給孩子一個錯誤的認識,“沒有獎勵我就不做”,這是非常不好的。

更有研究發現,積分獎勵長期使用就會疲軟,很多孩子大了以後就會出現,“那我不要獎勵,可不可以不做呢?”或者出現“胃口變大”,一般的獎勵無法滿足,需要父母不斷加大籌碼。之後,就會再次出現失控局面,而且孩子越大就越難管教。

這就是我最近身邊不少父母朋友們的一個疑問,好多都來找我聊。聽完後,我不禁笑了,有沒有發現,像我們這樣認真學習的父母們其實也挺累的,真的看了越多、學了越多就越迷茫。同樣一個方法,正的反的都有人說,反而無從適從了。

但換個角度來看,也正因爲我們看得多了,也能意識到,任何育兒方法沒有絕對的對錯,不然也就不會有互相矛盾的爭論了。關鍵我們要自己去想明白兩個問題,我爲什麼要用這個?我該如何用從而最大化利、最小化害?

積分獎勵法育兒在美國也特別流行,聽到朋友們的疑問後,我自己有一些看法,然後和我在紐約學習早期兒童教育課程的同學們和教授聊了一下,心裏就更有底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批判性思維:瞭解前提,評估爭論,得出結論

讓熊孩子變乖怎麼弄?讓熊孩子變乖有幾大法寶

爲了建立習慣,而不是變相控制

前面提到種種壞處,我都知道,但我也對小D使用過積分獎勵。所有的壞處影響都不能“拋開計量談毒性”,所以我在使用時,有一條線劃的很清楚,這是暫時的,這不是爲了讓孩子變乖我們好控制,這是幫助孩子養成習慣的策略之一。

我們都知道成人建立一個習慣需要21天,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習慣建立更是需要花時間的。而孩子是最感性的動物,當他能力還不行或者無法理解做這個的樂趣時,他就本能牴觸某個行爲。這時,就是孩子和家長之間最容易發生衝突的時刻,父母通過理性分析覺得“這是爲了你好”,而孩子只用感性思考覺得“這個我不喜歡做”。

相對於每天沒完沒了因爲同樣的事情,父母指責孩子,孩子大哭大鬧,父母生氣發飆來說,小紅花獎勵無疑是更好的選擇。但這裏父母就需要非常清楚地知道,這是一個輔助手段而已,而不該成爲唯一手段。

好的育兒始於,你開始控制自己,停止控制孩子

想明白這個大前提後,那我就會選擇性使用獎勵制度,能有其他正面管教手段作爲取代的就不用這個(不瞭解正面管教手段的,可以看一下今天文章末尾推薦閱讀裏整理的歷史文章)。真的在使用時,會有以下兩條執行策略。

1、使用時需要解釋“爲什麼”

小D在2歲多時,一向作息規律的她,出現了晚上不願意睡覺的情況。每到臨睡前,就開始各種磨蹭,各種要求,和我討價還價,經常可以持續一兩個小時,把我的耐心一點點耗盡。後來我就引進了晚上睡眠的積分獎勵制度(也許有的父母就不需要,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但那時這個實在太容易讓我情緒失控了),但是,在使用時,我不僅僅把讓她睡覺看作終極目標,而是側重於讓她明白爲什麼要按時睡覺。

比如,引進積分制度時,我會和她解釋,每天晚上小D完成一個睡前程序小任務後可以去劃掉,全部完成後可以去牆上貼一個貼紙,連續一週做到,我們就可以去動物園看她最喜歡的大棕熊。這一些我相信大部分父母都會做。

但是我接下來會更加側重告訴她爲什麼我們需要睡覺,“我們需要按時睡覺,因爲每天這個時間開始,身體就需要休息。休息是爲了第二天可以跑的更快、玩的更好,去更多好玩的地方。爸爸媽媽也需要休息,只不過大人需要先完成工作再休息”。

這段話裏,我就和她傳達了三個關鍵信息:爲什麼要休息,休息帶來的好處(是她看重的好處)以及每人都要休息(這個年齡的很多孩子不願意睡就是覺得父母也沒睡)。

基本上,這段話我是每晚反覆會說的,有時週末帶着小D去看她的積分表格時,我也會再次提起,“因爲這一週小D睡的好,所以精神特別好,在遊樂場可以玩更多,變得更加強壯”。這是使用積分獎勵的第一個原則,不是以爲使用了獎勵,孩子執行了就完事了,需要幫助孩子去理解內化這麼做原因是什麼。

使用積分不是爲了“控制”孩子做我們想讓他們做的事,而且通過一些策略,用不那麼激烈的手段讓孩子養成一些好習慣,從而讓很多事情變得自然而然。

習慣:通過不斷重複建立起的反覆發生、無意識的行爲規律

2、使用獎勵是爲了最終“不使用”

不得不說,人的思維慣性和行爲慣性是很可怕的。我見過很多父母一旦覺得某個育兒方法好,就一直用一直用,卻從未想過還可以用什麼其他的方法,直到最終出現“這個方法以前很好用,現在沒用了”,纔開始各種抓瞎。

獎勵機制就是最容易讓我們沉溺在這樣的慣性中的,因爲大部分情況下,它一開始太有效了,效果是立竿見影的。於是,我們就容易走向另外一個極端,過分依賴於通過獎勵來讓孩子完成事情了。

我當時給小D睡前進行積分獎勵時,我時刻都是在提醒自己,這個只是“緩兵之計”,最終我是需要撤走的。這樣的一份察覺,就會讓我更密切看小D在這個過程中的表現,而且我也會更加側重於去強化小D自發的行爲本身,而不是獎勵。

我記得當時一個月不到,我觀察到小D慢慢開始接受“按時睡覺”這個事後,直接表現就是她自己可以告訴我,“睡覺,身體要休息,更加強壯”;同時,執行睡前程序時變得更加積極主動了。這時,我就意識到,小D的習慣慢慢建立了,可以開始逐漸撤離獎勵機制的輔助了。

那時等到一個月滿了,積分那張表格填滿後,我就帶着小D進行了一次告別儀式,我告訴她,“表格滿了,貼紙說,小D不再需要它的幫助了,因爲過了一個月,小D更大了,大孩子可以自己幫助自己,自己按時睡覺了。我們把這個表格拿下來吧”。

什麼時候撤離積分機制沒有定論,這取決於孩子的個性,消化理解的時間,以及糾正行爲的難易度。但當父母決定開始使用這類獎勵機制後,內心一定需要帶着這份察覺。

使用是爲了最終不用,而不是一勞永逸。永遠不要把所有管教問題的雞蛋都放在一個方法的籃子裏,這樣太危險了。

我全職帶小D三年多了,也是經歷了從不知道,到無從選擇,再到逐漸清晰的過程。這也是爲什麼我一直會和大家說,育兒,沒有絕對的對錯,都是每個家庭的個人選擇。

現在這個社會不缺少信息,恰恰缺少對於信息過載的選擇能力。面對這些衆說紛雲的育兒文章時,我會提醒自己這三句:

任何方法都有利弊,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

不教條,開放式的心態去學習,辯證地去實踐,孩子的反饋和你的思考比書重要、比大V說重要;

科學育兒最終的目標是父母快樂,孩子愉悅,絕對不是製造更多的焦慮和恐慌。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