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營養 > 過分愛護影響孩子正常發育

過分愛護影響孩子正常發育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昨天,記者在上海市一家兒科醫院裏,看見“多動症”的專家門診室門口坐着很多前來看病諮詢的孩子,病人明顯多於其它各科。據介紹,大約有3成的孩子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和障礙,而且年齡低齡化,人數逐年上升。專家呼籲,應該把感覺綜合能力的訓練推廣到幼兒教學中去,讓孩子從小與社會保持“零距離”。

過分愛護影響孩子正常發育

過分愛護影響孩子正常發育 一位叫晶晶的男孩今年5歲了,但說話還是不清楚,流口水、多動,幼兒園老師反映他 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聽了就忘,老師和家長都以爲孩子智力有缺陷,急着要讓專家看個究竟。經過心理專家的檢測,結果發現他智力正常,只是大腦神經與肌肉的不協調,導致注意力不集中。

4歲半的陳靜是個聰明伶俐、性格開朗的小女孩,在候診時她顯得很不耐煩,一會兒與身邊的媽媽撒嬌,一會兒與鄰座的孩子搶玩具。據她的父母介紹,她做事總是三分鐘熱度,心不在焉,開始還以爲她太頑皮,但後來他們發現她總是沒聽見幼兒園老師關照的事,於是就帶着她來到醫院。結果專家診斷爲小兒多動症。

一位心理專家告訴記者,不少父母對孩子的過分“愛護”,嬰幼兒時應有的摸、爬、滾、打、蹦、跳等行爲發育的自然歷程被人爲取消,孩子表現爲平衡能力差,長大後注意力就不好。另據調查,目前有30%的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和障礙,其中10%的孩子問題較嚴重,這些心理問題表現出多動性、學習、情緒、品行等障礙。 對此,上海市科技幼教集團下屬徐彙區科技幼兒園園長、特級教師高一敏表示,要培養一個孩子良好的心理素養,家長一定要捨得放手,讓他們與社會“零距離”接觸,在社會實踐中積累經驗,獲取知識,學會技能和方法,爲以後成爲一個“社會人”打下基礎。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