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生兒 > 新生兒護理 > 寶寶吐奶是怎麼回事?

寶寶吐奶是怎麼回事?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牛奶從寶寶嘴裏面流出來的現象。吐奶是胃中食物被強而有力地排空,而且量比較多。

寶寶吐奶是怎麼回事?

寶寶吐奶怎麼回事?

吐奶是新生兒比較常見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正常新生兒出生後幾周內常會有新生兒容易吐奶的原因在於他們的胃部和喉部還沒有發育成熟。 吐奶,一般表現爲餵奶後的一種強烈的、無壓力的、非噴射性地從口邊流出少量奶汁。每天可吐奶一次或多次,但不影響生長,嬰兒亦無其它不適或異常情況。新生兒吐奶輕微吐奶,非常普遍,也不用採取特別的治療方式。隨着嬰兒成長,吐奶逐漸減少,約在6月至8月時可完全消失。但有時小寶寶感冒、生病,可能會出現比平時嚴重一點的吐奶情況。不過隨着寶寶的逐漸長大,這種情況將會有明顯地改善。但是,如果寶寶出現了嚴重的噴射性吐奶狀況,嚴重時奶液還會從鼻孔裏流出來,這時,爸爸媽媽就必須特別注意了,應儘快帶寶寶去醫院進行檢查。

吐奶原因

在傳統中醫醫學裏吐奶屬於胃寒引起的。新生兒容易吐奶的原因在於他們的胃部和喉部還沒有發育成熟。

首先要弄清楚寶寶是吐奶、還是溢奶,這兩者的含意不同,原因和處理方法也不一樣。吐奶的量比較多,可發生在餵奶後不久,或半小時以後,吐奶前孩子有張口伸脖、痛苦難受的表情。溢奶則量少,多發生在剛吃完奶時,一般吐出一、兩口即止。

溢奶解決

第一餵奶不要太急,喂完奶以後把孩子豎起來拍嗝,可以每次拍兩到三分鐘。如果孩子的嗝排出情況不是很好,可以隔十分到二十分鐘之後再拍,可以減少溢奶或者停止溢奶。另外溢奶嚴重的孩子可以吃完奶孩子右側臥喂。因爲右側臥餵養能讓奶從幽門流出減少吐奶。

減少吐奶的7大守則

媽媽第一次看到寶寶吐奶時可能會很擔心,不知所措。其實只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就可以防止寶寶吐奶。

1. 採用合適的餵奶姿勢,比較正確的姿勢——抱起寶寶餵奶:讓寶寶的身體處於45度左右的傾斜狀態,胃裏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腸,這樣就能有效減少因躺着餵奶而造成吐奶的機率了。

2. 少量多餐,以減少胃部所承受的壓力。適量餵食,餵奶量不宜過多,間隔不宜過密。

3. 餵奶完畢一定要讓寶寶打個嗝。新生兒的喉頭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們含乳頭的方式比較笨拙,吃奶時空氣容易與奶汁一起吸入胃部,這樣在打嗝或晃動身體時很容易出現吐奶。

每次餵奶中及餵奶後,讓寶寶豎直趴在大人肩上,輕拍寶寶背部,這個動作可將吞入胃中的空氣排出,以減少胃的壓力。

4. 餵奶時不要太急、太快,中間應暫停片刻,以便寶寶的呼吸更順暢。餵奶時,要讓孩子的嘴裹住整個奶頭,不要讓空氣乘虛而入。用奶瓶喂時,還應讓奶汁完全充滿奶頭,儘量避免空氣在餵奶時帶進孩子的胃裏造成吐奶。

5. 奶瓶開孔要適中,開孔太小則需要大力吸吮,空氣容易由嘴角處吸入口腔再進入胃中;開孔太大則容易被奶水淹住咽喉,阻礙呼吸氣管的通路。

6. 在餵食完畢後,不要讓寶寶馬上平躺,先把上半身挺直坐一會兒,並輕拍其背部。在躺下時,也應將寶寶上半身墊高一些,最好是右側臥,這樣胃中的食物不易流出。

7. 在餵食之後,不要讓寶寶有激動的情緒,動作儘量要輕,不要隨意搖動或晃動寶寶。

寶寶吐奶緊急處理

平躺時發生嘔吐,應迅速將寶寶臉側向一邊,以免吐出物向後流入咽喉及氣管。

把手帕纏在手指上伸入口腔中,甚至咽喉,將吐、溢出的奶水、食物快速清理出來,以保持呼吸道順暢,然後用小棉花棒清理鼻孔。

寶寶憋氣不呼吸或臉色變暗時,表示吐出物可能已進入氣管了,使其俯臥在大人膝上或牀上,用力拍打背部四五次,使其能咳出。

如果仍無效,馬上夾或捏刺激腳底板,使寶寶因疼痛而哭,加大呼吸,此時最重要的是讓他吸氧入肺,而不是在浪費時間想如何把異物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