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原來提高寶寶智商和學說話有關係,家長們看過來!

原來提高寶寶智商和學說話有關係,家長們看過來!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早期干預對語言認知培養的重要性

小編先跟大家分享一個真實的故事,是關於狼孩的。1920年,在印度的叢林裏面發現兩個小女孩,一個不久之後就死了,另外一個被發現時才一歲半。一個在叢林生活了一年半的小女孩,在人類的撫養下究竟能夠發育得怎麼樣呢?

我們可能會認爲一歲半的小女孩在人類撫養下,也能夠跟正常的兒童一樣說話、交流,但事實是這個小女孩在被人類撫養了兩年之後,只會說兩個單詞,在精細動作和人類情感方面,掌握的遠遠不夠。到她十七歲去世的時候,還沒有真正學會說話,只相當於三四歲孩子的水平。

中國也有這樣的狼孩、豬孩的報道,結果跟這個印度的狼孩差不多。

所以我們說前兩年的語言認知培養非常重要,雖然孩子從大腦的結構上沒有很大的差別,但是其實一個人智力的高低,不僅僅取決於大腦的結構,還受到後天成長環境的影響。

有些家長可能會問“我的寶寶核磁做出來看大腦結構都完全正常,爲什麼不會說話或者走路姿勢不好呢?”其實影像學的檢查方法只能夠輔助我們做一些診斷,最終還是要靠寶寶臨牀表現來做治療方案。

所以很多早產兒高危兒的語言能力,學齡期的學習能力、運動能力都相對比較落後,其實跟前兩年沒有很好的干預也是有很大關係的。

在以前的臨牀病例中,一個寶寶出生時因爲一些高危因素窒息,大腦整個半球基本上都已經空洞軟化了,我們可能會覺得一半的大腦都沒有,怎麼可能正常生活呢?

但是因爲他的媽媽是個醫務工作者,早期進行了比較好的干預,所以孩子到3歲時身體很健康,評估出來有幾個評分完全正常,只有個別幾個可能稍微差一 點。就是說發育上的評估,包括運動能力的跑跳相對落後一點,走路姿態方面看上去跟正常小孩沒什麼區別。所以認知、運動、語言方面的教育跟培養,早期的干預 還是非常重要的。

原來提高寶寶智商和學說話有關係,家長們看過來!

語言是怎麼產生的?

語言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它跟我們大腦的結構、處理過程有什麼特點呢?我們看下面這幅圖:

原來提高寶寶智商和學說話有關係,家長們看過來! 第2張

上圖是一個正常人的語言處理過程,我們聽到“蘋果”(就是右下角pingguo這個拼音),這個詞語經過耳朵的放大作用,通過聽覺傳入神經的信號傳遞,到達大腦的聽覺中樞和語言處理中樞,理解了“蘋果”這個含義,然後跟實際的蘋果聯繫起來。

半歲之前的寶寶聽了“蘋果”這個詞語,可能還是不明白含義,因爲Ta的感覺性語言中樞還沒有跟實物聯繫起來,不知道發“pingguo”這個音的時 候,就是蘋果的含義。只有把實物跟語音進行配對之後,這兩個語言符號有了實際的聯繫,我們才能夠真正理解這個詞語的含義。所以我們說語言是有一定規則的。

另外,語言是實物跟我們的理解相互協作的,當我們開口說“蘋果”,首先我們大腦要從記憶庫裏面提取這個詞語,然後經過發聲系統:呼吸、口腔器官發出 這個聲音,如果中間有些環節比如聽覺障礙:我們聽不到這個聲音或者聽覺的分辨率比較低,那麼語音可能就不清楚,發音必然也會模糊。

還有一種失語症,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聽到過,它可能是在車禍中受到腦外傷之後造成的,大腦裏面的運動性語言中樞受到損害之後,聽覺還是完好的,Ta 也知道蘋果這個東西,讓Ta指着圖片也沒問題,但是Ta表達障礙,不能發這個音;還有一種情況是Ta能發“蘋果”這個音,拼音都沒有問題,但是你跟Ta說 這是蘋果,Ta還是不能把它跟自己發的音聯繫起來,這就是感覺性失語症——表達是清晰的,理解是錯誤的。

其實套用到孩子身上,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大腦中樞受到傷害,說不好話。所以說在早期的發聲過程當中,語言要到一定程度纔出現。那麼孩子分別到哪個階段有語言的理解、語言的發生、形成句子,就是接下來我們這堂課重點要講的。

原來提高寶寶智商和學說話有關係,家長們看過來! 第3張


兒童語言發育特點分7個階段

第1階段 0-4個月(無意識的交流階段)

0-4個月主要是無意識的交流階段,寶寶可以想哭就哭,不舒服就哭,是一種單方面的表達,我們作爲家長應該從寶寶出生第一天,就把Ta作爲交流的個體,對寶寶不同的聲音做出不同的照顧性應答。寶寶會慢慢地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發出的啼哭聲能影響我們的行爲。

即使這個階段的寶寶還聽不懂,有些爸媽也會對Ta說一些簡單的話,特別是媽媽喜歡用比較高且誇張的聲音逗寶寶,在這種情況中,寶寶也找到了交流的對象,漸漸地會產生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比如用哭聲示意父母要抱了,餓了或者尿溼了需要父母的關照。

第2階段 4-9個月(有意識的交流階段)

到了4-9個月,寶寶從無意識交流過渡到有意識的交流,爸媽要抓住每次和寶寶交流的機會。其實之前0-4個月也是一個語言的輸入,還要進行眼神的交 流,讓Ta能夠注意到你。4個月之後,Ta的眼神交流能力逐漸達到比較合適的一個時機,寶寶會用眼睛盯着爸媽所指的事物。在寶寶關注事物時爸媽可以趁機說 出一些玩具的名字或者用圖片、視覺刺激卡等進行解釋和交流。

在這個階段,寶寶的運動能力可能還沒有達到比較強的程度,這個時候是一個比較好的言語輸入機會。我們可以指着身邊的一些燈、球、狗之類Ta感興趣的 事物,用簡單的詞語比如雙脣音反覆對Ta說,進行強化灌輸,讓Ta能夠在聽覺上不斷的將這些詞語跟事物進行對應。慢慢地ta會從理解到發聲。

第3階段 9-18個月(單詞階段)

一些語言發育早的孩子在9個多月就可以開口發聲了。之前我也碰到過一對雙胞胎女寶寶,9個多月時,媽媽說孩子能說話了,我問她“是不是4-9個月那 個階段無意識的發雙脣音?”媽媽說“不是”,我試了一下問孩子“媽媽在哪裏呀?叫一聲媽媽”,孩子果然可以比較有意識地對着媽媽準確地說出這個詞語。

而大多數孩子在12個月左右纔會說出這些單詞。事實上有些小朋友說話可能會早一些,特別是女孩子,她左腦的語言中樞發育相對強一點,男孩子可能右腦的運動發育強一些,所以有先後很正常。

我們該怎麼引導孩子說話呢?比如可以對寶寶說“媽媽給你餵奶啦”,“媽媽給你換尿布啦”,“媽媽給你餵飯啦”,在“媽媽”這個音的不斷重複強化中,讓Ta有一個感受語言的機會,從而能夠比較早地開口說出這些音。

在這個階段,孩子會在情境中使用自己會說的一些單詞來表達意思,單詞開始時發展得比較慢一些,但接着就會出現兩個字組成的詞組。一般來說,寶寶至少能說50個單詞,纔會發展詞組。

因此父母在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擴大兒童的詞彙量,在18個月左右,兩個字的詞組就會出現。這個階段,不要糾正錯誤發音,融入遊戲、故事情節的繪本故事,強化正確發音即可。若出現語言發音落後,更要注意關鍵詞反覆出現。

原來提高寶寶智商和學說話有關係,家長們看過來! 第4張

第4階段 18-24個月(詞組階段)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用單詞和詞組說自己的事情以及生活的環境,而且有了最初的語句形式。父母們無需再把精力放在孩子詞語的內容上,而是訓練孩子使用句子表達,其中包括了語法的成分,而且語言的訓練應在孩子的生活環境中進行,鼓勵他們與父母和其他家人交流。

在這個階段初期,父母爲孩子提供詞組示範,如說“坐凳子”、“親娃娃”這種“電報式”的說話。不過,有一條原則應當記住:語言不只是用簡單的詞的組合來表達意思,而是要用語法組成句子後才能說明意義。因此,在對兒童語言的干預中,父母要避免用語法不確切的話與孩子溝通。

第5階段 24-36個月(早期造句階段)

孩子說事物已不再侷限於此時此景,還能說不在眼前的事情,能用簡單的短句,如名詞加上動詞。寶寶還能使用代詞“我、你、他”,介詞“上、下”,形容詞“好、壞、多、少”等等。

到36個月左右,寶寶基本上能用短句進行表達,並且開始步入完整的造句系統。我們做的早期語言評估中,都會有項目來測試孩子對代詞、介詞、數量形容詞的掌握程度,通過聽覺、視覺等方面來測試Ta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

第6、7階段 3-5歲、5歲-成人(句子及完整的語法階段)

這兩個階段不是我們本次課程的重點,所以簡單帶過。第六階段大家可以看孩子句式掌握的程度,家長在交流時也要注意做好完整的表達。我們在寶寶0-1歲時,就可以引入繪本,爲Ta以後良好的閱讀能力打好基礎。


各月齡段的語言特點描述

接下來我們根據中國兒童的神經心理髮育,單就語言這一能區,對每個月齡段的特點做一下描述。家長可以根據這些語言發育的里程碑,來對照一下自己的寶寶到哪種程度了,如果Ta在某方面有欠缺的,可以進行一些強化。

3個月寶寶能夠笑出聲,這是比較關鍵的一個指標。當然也有些寶寶可能偶爾逗笑的時候纔會出現。

到了4個月,大聲尖叫是寶寶比較特殊的特徵性表現。經常有家長會問“我家寶寶4個月,怎麼老是尖叫?會不會有什麼異常?”除了非常尖銳痛苦的尖叫聲需要特別注意檢查外,大部分情況可能是寶寶比較開心,就會用尖叫來表達情緒,並不是異常表現。

6個月時,寶寶對自己的名字就有感應了,被叫名字的時候能夠轉頭,會去關注一些聲音,也能夠知道我們的某些表情,而且能夠用自己的聲音來表達情緒。

9個月的時候,寶寶會用肢體語言表示“歡迎、再見”,這需要家長在平時生活當中能夠注意到,讓Ta從肢體語言更好地過渡到聲音的語言是非常重要 的。因爲很多寶寶都是從動作的理解,才能夠慢慢的過渡到聲音的表達。如果9個月時有些肢體語言比如拍手、再見都不會,那麼家長就要警惕寶寶的語言方面會不 會存在比其他孩子落後的地方,要引起重視,更好地強化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

15-24個月這個階段,剛纔我們在前面發育的特點裏面也講到了,2歲的寶寶慢慢的可以從單詞到說詞語、句子了,並且也會提問了。這個階段的發育 里程碑,是15個月的時候,寶寶會指五官了,一般15個月的寶寶能夠指出眼耳口鼻中的3個以上,18個月的寶寶能指5個。家長也需要在平時生活中有意識地 讓Ta多學一些五官、肢體的詞,要在理解的基礎上更好地輔助Ta擴充詞彙量。

到2歲時,寶寶已經有問句了。這個時候Ta可以說出例如“這是什麼?”這樣完整的句子,那麼家長也要儘量能夠以完整的句子來回答“那是什麼”,而 不是單單以一個詞語來回復,讓寶寶能夠更好地建立起語言表達的能力。Ta只有語言表達好了,才能夠更喜歡跟人交流,更喜歡錶現自己。

2-3歲這個階段,寶寶能夠指認圖片了。

到了3歲,寶寶的理解能力會達到一個層次,知道例如“冷”之類比較抽象的概念,能夠連續執行三個指令,讓Ta做三樣事情都沒有問題。

剛纔講的這些情況是正常的發育標準,如果有哪些情況寶寶在這個月齡段還沒有做到,家長就要引起重視,進行干預或者進一步檢查,到底是正常的生理表現還是因爲Ta有一些異常的結構或者傷害,導致發育遲緩。

關鍵指標的紅燈警示

原來提高寶寶智商和學說話有關係,家長們看過來! 第5張

這裏還有一個紅燈警示,是提醒家長一些關鍵的指標,比如:

9個月的時候,聲音比較少,而且不會表達情緒,也看不懂父母高興、生氣等表情,Ta自己的表情比較單一;12個月時不會用手指東西,還不會“再見”之類的手勢……這些情況也要警惕,因爲Ta的肢體語言表達障礙也會影響語言。

有些醫生會提醒家長,如果寶寶18個月還沒有開口說話,就要進行干預。其實15個月還不會說,我們也要提醒家長,看寶寶是否存在一些理解方面的問 題。如果理解方面都ok,那麼Ta晚一點開口沒有問題。如果在15個月的時候做了評估,顯示Ta識別身邊周圍的事物沒有反應,就要警惕寶寶是不是智力發展 落後,或者有腦損傷。

一般18個月的寶寶能夠保持6-10個單詞,並且分辨出不同的聲音。有些聽力異常是分辨率比較低,Ta聽不清楚,這個情況也會影響Ta的語言。

20個月時,如果寶寶掌握的“d、t、n、l”這類輔音含量少於三個,那麼Ta的語言相對就會比較貧乏,也不能明白簡單的指令。

24個月的寶寶應該能夠執行簡單的指令了,也有些寶寶比較能幹,可能週歲左右就能執行了。如果24個月的寶寶還不能明白簡單的指令,這也是一個異 常信號。另外,如果詞彙量少於50個單詞,那麼Ta所掌握的詞組、句子,就不能準確地表達意思,Ta的溝通就是有障礙的,這對Ta的情緒和交流都會造成很 大的影響。

36個月的寶寶如果還不會用簡單的句子,熟悉的人聽不懂Ta的話,這也是語言障礙,是比較糟糕的事情。


引起語言障礙的5大原因

那麼引起語言障礙的原因有哪些呢?我這裏羅列了五條:

生理原因:這是相對來說比較清楚的,比如脣齶裂:發音器官有異常;或者聽力有問題,比如腦損傷造成的。

智力障礙:很多是不明原因,它可能也沒有明顯的腦損傷,也沒有器官的異常,孩子的理解力不能讓Ta很好地將聽覺跟語言中樞聯繫起來,也會影響語言的表達。

心理、性格原因:這是現在生活中比較多的,現在很多寶寶理解力都不錯,智商也沒問題,但18個月、20個月還 不會說話或者說的很少,這就跟家庭環境、性格內向有關了。Ta不太願意說話,或者家長把什麼事情都照顧好了,Ta也不需要講,也有可能是爺爺奶奶帶孩子, 跟寶寶交流比較少,那麼Ta就失去了說話的機會。

語言環境混亂:有些家庭又有方言又有普通話,這種語言混亂的情況也會影響Ta開口說話。

自閉症:我們也叫孤獨症,譜系障礙。現在自閉症越來越被重視了,以前的說法是3歲以後才診斷,但其實早期也能 夠通過寶寶語言的落後、不願意跟小朋友交往、眼神也比較少注視和交流,同時伴隨一些刻板的行爲等情況觀察出來。自閉症導致的語言落後也是非常嚴重的,早期 的干預可以起到比較好的作用。有些孤獨症孩子同時也會伴隨智力的問題,造成語言方面的表現就是不開口說話。

孩子語言落後需要做哪些檢查?

很多家長來諮詢我,比如說“三歲的寶寶說話很少,或者都不會開口說話,或者只會說爸爸媽媽”,這個時候我會做哪些建議呢?會做哪些檢查,或者進行哪些排除呢?

一個就是早期語言篩查量表,這個是對0-3歲孩子使用的。通過這個量表來看早期Ta的語言表達方面,聽覺跟感受、理解方面,視覺表達方面是否異常,通過這三方面來評估,初篩Ta在語言發音、理解、視覺方面是否存在障礙,然後來綜合篩選下一個早期語言的能力。

如果語言能力評估做出來是有異常的,那我會建議做核磁共振來排除一下大腦是否有損傷。

然後是行爲問題檢查,就是前面說的引起語言障礙的第5個原因,檢查Ta是不是自閉行爲,通過心理問卷來排除Ta是不是這方面引起的語言弱。

接着是口腔功能測評,有些孩子因爲餵養得比較精細,三歲了還在吃糊狀的東西,而說話是通過口腔器官如舌頭、上下頜、咽喉來發音的,如果Ta的口腔功能很差,也會影響說話。

另外就是智力測評跟語言詞彙的測試,智力測定可以瞭解Ta到的那個程度,排查語言問題是不是智力問題引起的。通過語言詞彙測評了解Ta的語言詞彙量達到哪種程度,可以爲我們制定語言康復方案提供一個比較好的依據。

原來提高寶寶智商和學說話有關係,家長們看過來! 第6張

兒童語言發育的家庭指導

根據兒童語言發育的特點,我們應該有不同的家庭指導。

0-1歲的時候是有叫必應。寶寶有什麼情況,家長都要進行迴應,比如孩子哭了,那麼媽媽要回應:你是餓了嗎?寶寶“唉呀”一下,你要說:媽媽在這裏。就是要多跟寶寶進行交流。還有就是要把身邊能夠識別的物體的名字告訴孩子;多運用肢體語言,例如抱抱的時候張開雙手,教Ta拍手、再見等動作,這些已經之前都已經講解過了。

1-2歲的時候,要用誇張的、慢速的語言跟寶寶交流,發生錯誤時也不要嘲笑Ta。同時也建議家長多留些時間跟孩子進行一對一的互動遊戲,進行良好的示範,比如說“你來推車,接下來我來推”、給Ta示範小汽車會發出的“滴滴、叭叭”這種聲音。因爲小孩子很喜歡模仿一些動物、汽車的聲音,這種互動能夠起到一個模仿、學習的作用,讓Ta喜歡上說話。

五官指認也是一個比較好的學習語言的方法。另外就是繪本故事,每天晚上或其他固定的時間都可以給寶寶講故事,讓Ta喜歡上聽故事,喜歡上對文字、圖片的認識,進行聯想。讓Ta能夠複述或者指出繪本故事裏面一些動物、人物的名字,繪本故事可以給寶寶想象的空間。

這邊也推薦一些小寶寶可以做的家庭遊戲,比如圖形拼圖盤,可以問寶寶“這是什麼形狀”,告訴Ta“這是圓形”, 或者說“把圓形拿出來給媽媽”、“把圓形放到那個框框裏面”,把目標語言不斷重複,也可以讓Ta增加理解能力。這對Ta以後學習的專注力、執行力都是非常 重要的。因爲很多孩子自己玩,是一種無序的狀態。抓住玩玩具的契機,做好示範和引導,能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寶寶2-3歲,家長在互動中要多提問,多引導,可以用簡單的句子問一些問題。目標語言要不斷重複,比如“你拍球,我拍球”,把“球”放在句尾,或者“球在哪裏呀?”把“球”放在句首,讓Ta對這個目標詞印象深刻,能夠很清晰地瞭解到你想要表達的意思。同時要讓寶寶能夠放鬆下來,而不是你讓Ta說什麼就非得說什麼,這個時候的效果通常都比較差。

最後解答一下媽媽們提問最多,也是很常見的一個問題:寶寶聽得懂,但就是不說話怎麼辦?這裏有幾點需要提醒家長們:

內向的寶寶,都能按家長的指令行事,但是有一點難度就退縮,說話也是如此,難說的話不說,能不說的就不說。這個時候需要家長鼓勵,在和寶寶互動過程中,提出發音的要求,家長要做好示範作用,又要不露痕跡。多鼓勵、表揚,從簡單發音的開始。

還有一種類型的孩子是隻關注玩,但不聽指令。這類孩子專注力相對比較差,模仿能力相對較好,不聽家長指令。這個時候家長要儘量滿足孩子的要求,有條件模仿發音或動作,若做到了就立刻表揚並實現承諾。

有些寶寶因爲語言障礙,而影響情感或意願的表達,從而情緒變壞。這個時候要多疏導,忽略一些錯誤的行爲,不要過多指責Ta的行爲。家長的反應要慢一拍。

如果有前面紅燈警示的情況,建議帶去有語言評估或發育評估的兒保科康復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