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父母在孩子面前鬥嘴不停怎麼辦

父母在孩子面前鬥嘴不停怎麼辦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親子交流:鬥嘴,角色錯位的溝通,是低質量的親子交流。跟媽媽回嘴:我纔不是廢物點心呢!母女倆鬥兩句嘴,若無其事地走遠了!

父母在孩子面前鬥嘴不停怎麼辦

鬥嘴場景中,媽媽和孩子都是特別輕鬆自在的狀態,誰都不生氣,誰都不較真,只是認認真真的互耍嘴皮子。如果孩子的聲音不是那麼稚嫩,活脫脫就是兩個大人鬥嘴的樣子。但是,總覺得哪裏不太對勁。前者像是一對夫妻鬥嘴,媽媽像是丈夫面前那個嬌嗔的小女孩,兒子則像是那個不解風情的爸爸;後者像是一對閨蜜鬥嘴,彼此充當刀子嘴豆腐心的損友。對於他們彼此,至少是發起鬥嘴的一方而言,這可能是一種樂趣。其實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父子,母子,父女,母女之間用這種方式說話,而且孩子大人似乎都覺得挺有意思。但這種在成人之間尚且算不上特別有格調的樂趣,移到爸爸媽媽和孩子之間,真的有什麼益處,或者退一步說,難道沒有什麼不妥嗎!

習慣於用鬥嘴方式與孩子交流的爸爸媽媽,可能覺得這是一種和孩子平等的表現,甚至可能把鬥嘴作爲增添家裏幽默,讓家庭更歡樂和諧的方式。但我們認爲,鬥嘴是一種低質量的親子交流,會對孩子產生多方面的不佳影響。鬥嘴中的親子,常以彼此輕度敵對,輕度衝突,輕度不尊重的姿態出現,不包含愛意,不導向愉悅的情感,不導向建設性的結果。鬥嘴常常源於非常非常瑣碎的小事,大人和孩子習慣於在這樣的小事多費脣舌,會引導孩子斤斤計較此類小事,將時間浪費在雞毛蒜皮的事物中。鬥嘴常常包含輕慢的態度,它會引導孩子習慣於態度的輕慢而不是端莊,尤其是孩子進入學校之後,態度上的輕慢,常常成爲他諸多困難的源頭。鬥嘴時,人們通常重複使用不包含具體內容的無效言語,無益於引導孩子在與他人的交流中使用適當的,有內容的言語,表達態度,情感和訴求!

的確,鬥嘴的不尊重程度,衝突程度,敵對程度都很低,低到用這種方式和孩子說話的父母,會將它視爲一毫不重要的小事,完全不與教養相關。但孩子的成長,是一點一滴積累的過程,今天的鬥嘴,可能正是親子之間日後就彼此的不同意見,用爭吵方式不是用好好談談方式解決的萌芽。和孩子鬥嘴的大人,表現出的姿態是幼稚的,不認真的,隨意的,有時候甚至是撒嬌式的,而和大人鬥嘴的孩子,表現出的姿態又是成熟的,老道的,可以挑逗戲弄成人的。大人化身爲孩子,孩子又化身爲大人,雙方都做和自己角度完全相反的表現,是一種典型的角色錯位。造成這種錯位的,是成人對父母角色認知的不清晰,而成人對父母角色認知的不足,又源於人們社會化程度的不足!

美國社會心理學者埃斯爾曼在他的《家庭導論》中說:婚姻或家庭組織的基本單位不是一些人,而是他們相互聯繫的身份和相互合作的期望以及合作的狀況。父母要勝任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需要完成從青年角色向父母角色遷移的社會化過程:是一個自我發展的過程,是一個持續不斷地學習某一特定社會的各種習俗和文化的過程。家長們也需要通過社會化來改變自己,成爲名副其實的家長。但樂於在孩子面前扮演幼稚角色的爸爸媽媽,顯然還沒能充分的完成自己作爲家長的社會化,未能將自己作爲成熟的成人,扮演父母而不是孩童的角色。這種角色扮演的失能,還常常波及到孩子,讓孩子也處於角色錯位或者錯亂的狀態當中。和爸爸媽媽鬥嘴是這種錯亂的表現之一,還有更爲極端的錯亂狀態:一位媽媽經常對孩子說,爸爸不在家的時候,你就是家裏唯一的男子漢,你要負責保護媽媽!

某天下大雨,家裏停在樓下的汽車的警報器響個不停,媽媽不放心,想去看又不敢,結果十歲的小男子漢自告奮勇獨自打着傘去外面察看。這位媽媽感到很驕傲,覺得這麼小的孩子真的扮演起媽媽的保護者的角色,而在我們看來,這完全是角色錯位的表現。和這個被媽媽培養成保護者的孩子相比,被爸爸媽媽引導着鬥嘴的孩子還算是幸運,但與那些和爸爸媽媽彼此尊重,彼此平等地做充滿愛意的交流的孩子相比,在和爸爸媽媽的鬥嘴中長大的孩子,又失去了多少學習好好說話,認真交流的機會?教孩子不鬥嘴很簡單,大人不和他鬥嘴就是。大人經常做負面示範,孩子自然無師自通地學會鬥嘴。有的爸爸媽媽,不和孩子鬥嘴,但彼此之間經常鬥嘴,擡槓,並以此爲樂,你去洗碗!爲什麼老是我洗碗,該你洗了!你這個笨蛋!你才笨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