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故事繪本 > 【有故事的錯別字】關於錯別字的故事 錯別字鬧笑話的故事

【有故事的錯別字】關於錯別字的故事 錯別字鬧笑話的故事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閲讀: 1.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故事的錯別字,小編今天為你精心整理一些書寫錯誤或者唸錯的錯別字笑話故事,希望你看了這些因語言沒學好鬧出的笑話後好好學習我們所使用的文字語言!平時也要養成檢查的好習慣哦~

有故事的錯別字之別字先生自辯的故事

從前,有個教書先生,常念別字,誤人子弟.後來,有人把他告到縣官那裏,縣官傳他到大堂審問.

“你教書經常念別字嗎?”

"不不,絕無此事,純屬子虛鳥有!”

“什麼,鳥有?你把烏字讀成了鳥字,當堂出錯,你認打還是認罰?”

先生怕打,戰戰兢兢的説:“認罰!”

【有故事的錯別字】關於錯別字的故事 錯別字鬧笑話的故事

縣官提筆批下:“罰雞三隻,兔兩隻.”

先生回家拎了一隻雞來.

縣官一看,責問道:“怎麼就送一隻雞?”

先生回答:“大人你不是寫‘雞三隻,免兩隻’嗎?”

縣官被弄得啼笑皆非,只好喝令退堂。

有故事的錯別字之買豬千口的故事

縣官寫字太潦草。一次準備宴請客人,就寫了條子派吏役去買豬舌,其中“豬舌”的“舌”字寫得很長,吏役以為是買豬千口。便遍鄉尋買,也只是買到500口。他便到縣官那裏哀求,想讓他把要求減半。縣官大笑説:“我讓你買豬舌,怎麼看成買豬千口啊?” 吏役回答縣官:“以後若要去買鵝的話,寫字千萬要短些,不要寫作買‘我鳥’!”

【有故事的錯別字】關於錯別字的故事 錯別字鬧笑話的故事 第2張

有故事的錯別字之甩斧傷人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無賴,仗着自己有親戚在朝裏當官,經常無緣無故地欺侮老百姓。一天,他路過一片荒山,見一個農民在山上打柴,他硬説這片荒山在他家的祖墳後面,在山上打柴會破了他家的風水,不讓農民打。農民爭辯這是無主的荒山,歷來有“誰打柴歸誰”的規矩。於是,這個無賴又大耍起無賴來,操起農民的扁擔,往農民身上打。農民手急眼快,順勢舉起斧子去擋,“哎喲”一聲,無賴的左胳膊鮮血直冒。原來,農民的斧子沒有及時收住,把無賴的胳膊砍傷了。無賴怎麼會甘心吃這麼大的虧呢,他一張狀子告到縣裏,想叫知縣重重治農民的罪。知縣是個清官,他平時就知道這個無賴的為人,非常同情受欺侮的農民。他很想幫這個農民的忙,可農民用斧子砍傷了人這是事實,不治罪也不好辦。知縣對狀子看呀看呀,忽然,他把眼睛停留在“用斧傷人”這幾個字上。於是,一條妙計便想好了。他對無賴説:“你先回去,我一定照狀子認真處理。”無賴在家裏等了好幾天,也不見知縣治農民的罪。他再去縣衙問。知縣把驚堂木一拍,氣乎乎地説:“你告他‘甩斧傷人’,甩斧是無意的,何罪之有?”無賴被搞得莫名其妙,原來是知縣將“用斧傷人”改成了“甩斧傷人”。

【有故事的錯別字】關於錯別字的故事 錯別字鬧笑話的故事 第3張

有故事的錯別字之歷史上五大最著名錯別字的故事

天下第一錯別字——“避”

之所説它是“天下第一”,因為這字一是影響大,二是皇帝寫的,確確實實寫錯了,且找不出合理的解釋理由。此匾懸掛於避暑山莊正宮內午門中門上方,匾的四周環繞鎏金銅龍浮雕,藍色匾心有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避暑山莊”。一眼看去就會發現,“避”字右邊的“辛”下部多寫了一橫(見圖)。此錯字是誰人所寫?乃出自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之手也,是皇帝的親筆御書,題寫於康熙五十年。

康熙多寫一橫,臣僚應該當即看出來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寫錯了也是對的,誰敢提醒皇帝説寫錯了?何況皇帝有造字的特權。

最有説法的錯別字——“魚”

“花港觀魚”是西湖十景之一,那塊“花港觀魚”碑,就是康熙的御筆。碑上的繁體“魚”字下的四點變成了三點,少了一點。如果説避暑山莊的“避”康熙爺不會寫還情有可原,但這“魚”不會寫實在説不過去。原來這裏有一個傳説,康熙不是不會寫這個字,而是“有意錯”。原來康熙信佛,有好生之德,題字時他想 “魚”字下面有四個點不好,因為在舊時四點代表“火”,魚在火下烤,還能活嗎?這是殺生啊,於是有意少寫了一點--三點成“水”,這樣魚便能在湖中暢遊,瀟灑地活了。

最具哲理的錯別字——“流”

錯別字如果是“有意錯”,書寫者都會附會出自己的道理。在江蘇揚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右邊的“坐花載月”匾額,是民國初年著名的寧夏“三馬”之一馬福祥所題;左邊的“風流宛在”匾額,則出自清光緒初年兩江總督劉坤一之手,據説是劉坤一為追念曾在揚州任主政官員的歐陽修所作。“風流宛在”這四字中有兩個錯字:“流”字少一點,而“在”字多一點。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原來,歷史大名人歐陽修在揚州時是個“風流太守”,在多而善風情、色藝雙絕的揚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韻事。劉坤一把“風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寫一點,“在”字多一點,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點風流,多點實在,極富哲理,同時曲筆點出歐陽修當年行為上不檢點。這樣的字,錯得恰到好處,所以至今也無人説三題四,與杭州西湖湖心亭石碑上乾隆皇帝手書“蟲二”(意思是“風月無邊”)兩字,有相似的奇思妙境。

【有故事的錯別字】關於錯別字的故事 錯別字鬧笑話的故事 第4張

出現最多的錯別字——“明”

皇帝寫錯別字,皇帝陵上也有錯別字。在南京的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上,細心的遊人至少可以發現兩處錯別字:在明孝陵保護碑上,“明孝陵”寫成了“眀孝陵”;入明樓,在陵墓寶頂正南面的石砌牆體上有“此山眀太祖之墓”七個字,其中的“明”也寫成了“眀”。這兩個“眀”與少一點“魚”和多一橫“避”不同。“魚”、“避”那是皇帝創作,具有“合法性”,這個“眀”字則是因為出自書法家之手,可以歸結為藝術字,或是書法體。

最令人叫絕的錯別字——“富”

山東曲阜孔府,可以説是天下最有文化的地方,但遊人到孔府,未進大門便能看到特別明顯的錯別字。孔府大門正上方懸掛着一塊藍底金字“聖府”匾額,兩側有一副楹聯是這樣寫:“與國鹹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上聯中的“富”字少上面一點,寶蓋頭成了禿寶蓋。再看看下聯中,也有一個字寫得極不規範:“章”字下面的一豎一直通到上面。

最有文化的地方怎麼弄出這笑話?其實這不是笑話,而是最有文化的錯別字之一。錯之妙在於其寓意:“富”不出頭,意思是“富貴無頭”;“章”字下的一豎出頭,則表示“文章通天”。兩個錯別字,一下子就體現孔府這個非常門第的身份,不只沒有人説它是錯別字,遊人明白後反而連連叫絕。據説孔府這兩個錯別字是神來之筆,系仙人指點。相傳在孔子第42代孫孔光嗣成親那一天,恰有神仙路過,碰到了府前影壁上寫的“富”字。神仙把“富”字上的一點抹去了,孔家怪之,神仙道出了玄機,稱孔家不宜過富,要“去一點”。

有故事的錯別字點評

這些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從一開始就一定要認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絲一毫,結果會發現相差很遠,有時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小朋友們寫作業的時候要認真的寫,寫完後要認真的檢查,養成細心的好習慣能夠影響一生。

【有故事的錯別字】關於錯別字的故事 錯別字鬧笑話的故事 第5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為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