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從偶像歌手到把3個兒子全部送進斯坦福 傳奇媽媽陳美齡的幾個小祕密

從偶像歌手到把3個兒子全部送進斯坦福 傳奇媽媽陳美齡的幾個小祕密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閲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從偶像歌手到傳奇媽媽,兩代人的學霸傳奇,陳美齡的“50個教育方法”值得我們學習,接下來看看從偶像歌手到把3個兒子全部送進斯坦福,傳奇媽媽陳美齡的幾個小祕密。

從偶像歌手到傳奇媽媽,兩代人的學霸傳奇 陳美齡的“50個教育方法”,陳美齡,曾是與鄧麗君齊名,紅透半邊天的偶像歌手,因婚後生子並帶嬰兒去電視台上班,引發了以她英文名為名的社會爭論——“Anges爭論”,持續兩年後被美國《Times》週刊報道,引起斯坦福教授的注意,並邀請她去斯坦福讀書。

秉持“錢財、名譽如流水……唯有知識奪不走”的理念的她,在丈夫的支持下通過入學考試和GRE考試,進入斯坦福攻讀教育學博士課程,並於5年後獲得教育學博士學位。

21年後,她的三個兒子全部都成功被斯坦福大學錄取,她自己也完成了從偶像歌手到教育學博士再到傳奇媽媽的轉變。

今天就和我們一起來看看,兩代傳奇的背後,有着什麼樣的不一樣的人生感悟和教育感悟?

從偶像歌手到把3個兒子全部送進斯坦福 傳奇媽媽陳美齡的幾個小祕密

01

以人為本

摒棄虛榮心

作為父母,“擇校”是繞不開的話題,但在陳美齡夫婦為大兒子挑選小學的經歷中,全然沒有“虎媽貓爸”的焦慮和無奈。

如同現在的父母一樣,他們也很早就關注了東京都內某家著名的私立小學,考察也是從升學角度出發,因為只要入學,將來可以自動升學晉級至大學,並且也從“前輩”媽媽們那裏獲取了考試的建議。

然而他們參加完小學的説明會卻決定放棄參加考試,只因學校招生人員説:

考試日“那是影響一輩子的日子,作為家長的責任,請把健康的孩子帶過來哦。”

這讓丈夫覺得很憤慨,因為孩子感冒是常事,學校這樣説證明他們不會為孩子考慮。

最後他們放棄了父母的虛榮心,選擇了當時還沒有得到文科省認證、將來無法保證是否能進日本國內大學的西町國際學校,因為夫婦倆一致認為能從孩子的角度考慮事情的學校比較好。同樣在感冒的問題上,這所學校説:“面試當天,如果孩子感冒的話,請立刻通知我們,學校會另行安排面試日期。校方想看到孩子最佳的狀態,所以請一定不要勉強自己的孩子。”

縱使擇校攻略千千萬,宣傳亮點讓人目不暇接,依舊抵不過一處“以人為本”落在實處的細節。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作為影響孩子一生的教育者,都應當有這樣的覺悟。

從偶像歌手到把3個兒子全部送進斯坦福 傳奇媽媽陳美齡的幾個小祕密 第2張

02

“自尊”

內心的從容

自尊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的第四層,屬於僅次於“自我實現”的高級心理需求。但是自尊的建立方式如果不當,會造成心理的扭曲。

還是説回招生,筆者曾有一名在招生現場做志願者的學生,他在現場聽到一位候選學生的家長指着自己對孩子説:“看,這就是你將來的競爭者……”這位志願者頓時感受到了一股莫名的寒意。

我猜想這位家長大概是經歷或目睹過殘酷競爭的人,很難放下防禦和競爭的心理,然而,如此脱口而出的言語,仍然令我很擔心他孩子的將來。

孩子的自尊,應當是既能夠自我肯定,也能肯定他人的那一種,而不該是建立在“他人弱我就開心”的優越感,或是“他人強我就嫉妒”的不平感上的——這種自尊心,既脆弱又不穩定,還會給孩子帶來無窮盡的困擾和痛苦。

而陳美齡為了提高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們內心富有從容感,總是會告訴他們:

“做自己就行了。要相信自己。你的潛力無限大。讓我們一起拓展自己的長處吧。”

“要與人為善。想要守護自己,也必須守護他人哦。”

就是這樣“自然得如同呼吸一般”的不斷重複和嘮叨,他的兒子從來不嫉妒別人,也不會歧視比自己弱的人。

二兒子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還把因為家庭問題回不了家的女同學帶回家,住了兩個禮拜,這是連老師都拒絕幫忙的事情,一個才十歲出頭的孩子卻做到了。這種內心從容的自尊,這樣自然流露的惻隱之心,才是穩健可靠的幸福之源啊。

從偶像歌手到把3個兒子全部送進斯坦福 傳奇媽媽陳美齡的幾個小祕密 第3張

03

“自我”

從忘我中尋找

在建立自尊的這件事情上,陳美齡的兒子無疑都是幸運的。然而,在兄妹六人中排行第四,且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的陳美齡自己,就沒那麼幸運了。還沒長大就被拿來跟美女姐姐或優等生姐姐來做比較,親生母親還要經常滿懷歉意地跟周圍人補刀:“懷上我家Anges時正好是家裏最窮的時候,可能她身上有哪些不足吧。”如此,陳美齡從小便自卑又自憐,且性格陰鬱。

然而初中一年級時,因為開始參加義工,接觸到了很多不同背景的孩子,有的身體殘障、有的是難民的孩子,還有的在孤兒院裏生活……才意識到自己其實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自己的那些煩惱多麼的微不足道。於是“想讓他們多少恢復一些歡笑”,拼命找機會和他們聊天,鼓勵他們。

在這個“忘卻了自我”,全情投入的過程中,因為切實感受到自己的行為對他們有幫助,小小陳美齡的自信和自我肯定能力慢慢恢復。也因為義工活動到各地學校去唱歌,有了更大的舞台,十四歲就在香港作為歌手被髮掘了出來。

當前一些國際學校正在推行的“ServiceLearning”(服務拓展式學習)項目,屬於國際文憑(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教育體系中職業發展教育(Career-related Programme)中的一項內容,通過引導學生通過運用課堂內所學,以及個人的興趣愛好和追求,在課外去服務他人,為自身所在社區作出貢獻的同時,也努力挖掘自我優勢、認識自身不足;迎接挑戰、學習新技能;提高自主策劃能力;培養國際視野、合作意識、道德感、堅毅等品質。

與陳美齡的這段出道經歷,倒是有着許多不謀而合之處,算是對這種課程在育人方面的有效性提供了確鑿的實證。

從偶像歌手到把3個兒子全部送進斯坦福 傳奇媽媽陳美齡的幾個小祕密 第4張

04

“陪伴”

幽默而有愛

都説“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在陳美齡書中提到的50個教育法中,大概有近1/5的內容在説同一個問題:陪伴質量才是教育的關鍵。

跟很多家長一樣,“忙,沒時間”是不能陪孩子的最大障礙,然而,如果只有一點點時間,那就要學會提高時間的“濃度”,在有限的接觸時間裏“傾注無限的愛”;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記住,永遠以孩子優先”,有這個原則,就不會在孩子哭時還在參考育兒指南猶豫該不該抱,在實在抱不動時,能夠想出休息的辦法避免煩躁哭鬧,也不一定非要説服孩子吃完早餐再去公園,完全可以打包早餐到公園裏吃,留下美好的回憶!

賦予孩子“想像力”,“跨國理解力”、“覺察力”和“笑的能力”,可以從自己堅持原創虛構的故事,儘量一起慶祝各國的傳統節日,與孩子互相做“今日彙報”,以及學會開玩笑和説笑話做起。

關於要不要陪孩子做作業以及怎麼陪伴的問題,陳美齡的經驗是:

陪,並且是為了通過父母的言傳身教和方法指引,讓孩子留下“學習一點都不難,是很快樂的”,“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是生活的一部分”的印象。

而在孩子成為初中生以後,則必須後退一步再給予支持,以發展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而最讓我感動的還有書中的“吵架後,始終要直面交流”的故事。大兒子心裏希望媽媽看自己擔任音樂劇主角的演出,但是既有工作又有兩個孩子要帶的媽媽問起來,兒子卻説“不來也行啊”……於是,這媽媽就真的沒當回事兒了。知道真相後悔的媽媽先是與兒子辯解爭吵,然後又拋開工作,掉轉開了三個小時的車,開了一個通宵跑去跟兒子道歉。

這些陪伴的片段裏,我看到的是愛,是歡笑和感動,是勇氣還有智慧。

05

“放手”

培養他自己的判斷力

有一首流行的詩,是説孩子是父母射出去的箭,父母應當學會適當放手。

但是在放手之前,應該讓他培養自己的判斷力,這箭才不會射偏。

陳美齡的大兒子,在中考結束後,就自己選擇高中了。並且放棄了已經考取的排名前三的學校,選擇了有騎馬和野營的撒切爾學校。自詡為“教育媽媽”的陳美齡雖然吃驚,還是尊重了孩子的選擇,而事實也證明這個決定非常正確。

“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判斷狀況,獨立做出抉擇,最後對結果負責的整個過程,在培養出能做出正確判斷的孩子方面,是一項不可缺少的訓練。”

這項訓練,陳美齡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利用各種選擇的機會例如買雪糕選口味,拋出各種問題,提供思考的訊息和資料,讓他們在頭腦中組織想法,把握狀況,做出抉擇,幫助孩子逐步形成思考的習慣。

如此,在孩子要做出人生重大決策的時候,我們就不用再擔心什麼了。

從偶像歌手到把3個兒子全部送進斯坦福 傳奇媽媽陳美齡的幾個小祕密 第5張

與陳美玲的Q&A

Q:從紅透半邊天的歌手偶像到三個兒子都進斯坦福的傳奇媽媽,您覺得是自己的什麼特質使得自己可以在跨度如此之大的兩個領域都能有所成就呢?

陳:我在念博士學位的時候,也並不是一個傳奇媽媽,也在為雜誌報紙寫文章和連載,還在電視台做一些工作,假期裏也還回日本工作。我是覺得如果媽媽們想要多學一點,生活過得充實一點,可以勇敢第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有了孩子我就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永遠是第一位——這確實是要作出犧牲的,但是我也可以去追尋自己的夢想。因為只要你有目標,就一定有一條路可以走;而如果你把全部精力和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壓力會很大。日本現在有些媽媽,她們也回學校讀書了,因為她們覺得我可以,她們也應該可以。她們不一定是去國外唸書,可以選擇就在日本唸書,彌補以前的不足。

Q:你如何看待“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和“優秀的綿羊”這兩種稱號?對於優秀自信的孩子,如何實現您提到的“內心從容”和“懂得‘忘我’”的教育目標?

陳:我覺得現在的教育常常會有兩種極端,要麼就是隻為自己着想的那一種,要麼就是極其自卑,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行。

對於那些只為自己着想的孩子,通常比較很自大,覺得自己什麼都行。這樣的孩子一旦遇到打擊,會摔得很疼。像有一些沒有考上理想大學的,申請了五六所學校,結果一個都沒錄取,心裏有怨恨之情,而且還一直喝酒放棄自己;或者進了斯坦福,發現厲害的人很多的,也會感到受打擊。

在教育這些比較自大的孩子的時候,可以考慮給他們一些比較難的題目,比如給他很少的錢,讓他自己一個人去旅行,受一些苦,增長一些經歷。我有個朋友的孩子就是這樣,沒考上理想的學校就自暴自棄,後來讓他去旅行,回來再重新考,他重新申請大學時寫的論文就是有關自己獨自旅行中的經歷。

一個人再怎麼優秀,總有比自己更厲害的人,總有在某一些方面勝過自己的人,我總是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謙虛一些,他們進了斯坦福也經常會告訴我宿舍的朋友哪些方面怎麼怎麼厲害,很佩服別人。

另外,如果永遠只是為自己考慮的話,會很空虛。但是你通過幫助別人,可以獲得一種存在的意義——例如,如果你什麼錢都沒有的話,你還可以愛別人。

Q:你書中提到的50個教育法都非常實用,但是如果真的要作選擇的話,您覺得哪5個教育法是必須留下的呢?

陳:一定要教育他們有夢想,有較高的自我肯定力,不要歧視他人也不要跟他人比較,要懂得感恩,還要知道報恩。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為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