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寶寶耳後頸部有軟疙瘩是怎麼回事

寶寶耳後頸部有軟疙瘩是怎麼回事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7.5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耳後頸部有軟疙瘩是怎麼回事?孩子耳後、頸部的這些軟疙瘩要不要緊,需要去看醫生嗎?接下來看看下文具體瞭解一下吧。

在各類媽媽羣時,經常會看到這樣那樣的擔心:

寶寶耳後有一個黃豆大小的小硬塊,還可以活動,這到底是什麼?

我家寶寶頸部有幾個這樣的小腫物,真的不是長瘤了嗎?

這種小腫塊還會變大變小,孩子是不是得了什麼大病了?

這樣的小腫塊有的小如綠豆,有的大如蠶豆,摸起來可以活動但是寶寶又不會感覺到疼痛,爸媽們可以在寶寶的耳朵後、脖頸後、腋窩等部位摸到他它們。

寶寶耳後頸部有軟疙瘩是怎麼回事

這個看起來很可怕的“不速之客”究竟是從哪來的?對寶寶來說到底意味着什麼呢?

身體的“烽火臺”

其實這些小塊就是人體的淋巴結腫大的表現,淋巴結分佈在人體的淺表部位,是一種免疫器官,是咱們身體的守衛、士兵。

寶寶耳後頸部有軟疙瘩是怎麼回事 第2張

當病邪侵入寶寶的身體時,淋巴結士兵要抓住它們,面對強大的敵人淋巴結需要集結更多的力量,這時就會發出信號,增大自己的體積。

所以這和古代放狼煙是一個道理,淋巴結腫大也是一種報警裝置,告訴家長寶寶的身體可能出現了炎症。

每個腫大都有它的脾氣

有人做過一個統計,80%的寶寶都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出現過淋巴結腫大,下面六師妹總結幾個容易導致寶寶淋巴結腫大的原因,供家長們參考~

炎症來襲的報警

當寶寶出現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狀時,淋巴結就會出來刷一波存在感了,代表性的症狀有急性扁桃體炎、中耳炎、反覆感冒等。

其次,如果寶寶出現了面部及上頸部炎症反應或過敏反應,也就是我們說的溼疹、蕁麻疹等症狀也會導致淋巴結腫大。

這些情況下只能等炎症消了,淋巴結纔會緩慢變小,需要說明的是很大可能會存在寶寶炎症已經消下去了,可是淋巴結卻並沒有隨着消失。

腫起的淋巴結就像是建起的房子,炎症沒有了,房子裏的士兵也撤下去了,但是房子不能在一時半會間被拆除,這個情況會持續大概半年左右,如果寶寶在這期間反覆出現了感染,消下去的時間還會更長。

都是疫苗惹的“禍”

有時候寶寶在接種某些疫苗後,在疫苗接種的部位皮下會出現一個小硬結,這其實也是淋巴結腫大的表現,這個硬結並不會同,是屬於接種疫苗之後的正常,媽媽們不需要太多的擔心。

一般會在疫苗接種後的幾周或幾個月內消失,不會造成任何的遺留問題,寶媽們也不用擔心會影響到下一次的疫苗接種哦。

毫無攻擊力的小腫塊

這類型的淋巴結,就像是童年期的孩子,十分的調皮,用變大變小來嚇唬家長們,但是隻要一直小於0.5cm,摸起來不痛反而滑滑的、軟軟的。

這種情況會持續到孩子10—12歲左右,青春期後淋巴結會慢慢萎縮變小,漸漸就摸不到了,因此大人很少能摸到淋巴結。

我們不需要慌張,也千萬不要給孩子打針吃藥。

每天洗澡的時候,檢查一下寶寶的耳後、腋下和股溝,只要淋巴結不越過0.5cm這個紅線,多加觀察就可以了哦。

淋巴結腫大作戰方案

面對淋巴結對我們發出的報警,做家長的應該怎麼辦呢?咱們用幾種爸媽最容易觀察到的現象來說明。

觀察敵情(正常現象)

·大小:類似黃豆大小,通常會小於0.5cm

·觸感:滑滑的,軟軟的,摸上去可以動來動去

·感覺:孩子沒有疼痛的感覺

·其他:寶寶沒有任何不適,精神狀態也比較好

這樣的情況就像咱們上面提到的那樣,動態觀察就可以了,既不需要打針更不要吃抗生素,飲食上注意清淡,不要給孩子吃肥甘厚膩的食物。

積極應戰(異常現象)

·出現持續的腫大現象,直徑超過了0.5cm,不消退

·寶寶的淋巴結相互粘連,活動度很差

·短時間內(大約是1-2周)快速增大,摸時能感覺到堅硬的觸感,寶寶會有明顯的疼痛

·寶寶會伴有發燒、出汗、無精打采、消瘦等異常表現

寶寶耳後頸部有軟疙瘩是怎麼回事 第3張

寶寶長淋巴結是一個很常見,一般也都是正常的現象,但如果出現了上述的那些情況,爸媽就一定要警惕起來,要儘快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確診。

其實就是想解開爸媽心中的“小疙瘩”,有時候面對一些覺得疑惑的點,不需要一個勁的往壞處想。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