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新生兒特有的33種“異常”不是病

新生兒特有的33種“異常”不是病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降臨家庭,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畢竟是新手爸媽,對於很多寶寶表現出來的“異常”行爲甚是擔心。害怕寶寶是不是哪裏不舒服,或懷疑自家寶寶有什麼異樣。

寶寶降臨家庭,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但畢竟是新手爸媽,對於很多寶寶表現出來的“異常”行爲甚是擔心。害怕寶寶是不是哪裏不舒服,或懷疑自家寶寶有什麼異樣。
今天我們就來讓新手爸媽們瞭解一下寶寶的生理機制,掌握新生兒特有的“異常”,明白哪些是不用介入處理,哪些是要治療的。
體重減輕新生兒在出生一週後往往會有體重減輕的情形,這是因爲寶寶的進食量還沒有走上正軌,加上每天排出的大小便、呼吸及皮膚排出肉眼看不出的水分等,使體內暫時性的失去平衡,造成體重在出生後前3~4天會減輕。減輕的量可能多達出生時體重的10%,不過隨着寶寶漸漸適應,八九天後這些體重就會補回來。
我家大寶出生6.3斤,過了兩天洗澡稱重就5.8斤了。那時還真擔心了,這麼小一點這麼好一下子輕0.5斤。經過醫生介紹,自己也看了資料,瞭解清楚這個情況。所以二寶出生後變輕也就瞭解了。
不過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如果寶寶出生10天后仍無增重趨勢,體重沒有恢復的,就需要就醫找尋原因了哦。

打噴嚏

新生兒特有的33種“異常”不是病

新生兒偶爾打噴嚏並不是感冒,因爲新生兒鼻腔血液的運行較旺盛,鼻腔小且短,若有外界的微小物質如棉絮、絨毛或塵埃等便會刺激鼻黏膜引起打噴嚏,這也可以說是寶寶自行清理鼻腔的一種方式。
當然要注意的是,如果突然遇到冷空氣也會有打噴嚏的狀況,除非寶寶已經流鼻涕了,否則家長不用擔心,也不用讓寶寶服用感冒藥。開空調注意調節好溫度,不要太低。要注意空調房空氣流通。

肢體蜷曲

新生兒特有的33種“異常”不是病 第2張

出生前由於子宮內的空間限制,胎兒的動作大都是頭向胸,雙手緊抱於胸前,腿蜷曲、手掌緊握,出生後頭、頸、軀幹及四肢會自然逐漸伸展開來,所以寶寶出生後常有小腿輕度彎曲、雙足內翻、兩臂輕度外轉、雙手握拳,或四肢呈蜷曲等狀態。
注意除非寶寶的大腦或神經發育有問題,否則隨着寶寶經常的運動,臀部和腿部的肌肉力量加強,寶寶的身體和腳就會慢慢變直。

馬牙

新生兒特有的33種“異常”不是病 第3張

新生兒的齒齦邊緣或上顎中線附近,常會有一點一點的乳白色顆粒,表面光滑,爲數不一。少的話可能1~2顆,多的話可能有數十顆,這是由於當胚胎髮育6周時,口腔黏膜上皮細胞開始增質變厚形成牙板,爲牙齒髮育最原始的組織。在牙板上細胞繼續增生,每隔一段距離形成一個牙蕾併發育成牙胚,以便將來能夠形成牙齒;當牙胚發育到一個階段就會破碎斷裂並被推到牙牀的表面,即我們俗稱的“馬牙”或“板牙”。
注意 一般在2周左右就可以自行吸收,不要用針去挑或用布擦,以免損傷黏膜,引起感染。

驚跳

新生兒特有的33種“異常”不是病 第4張

新生兒常在入睡之後局部的肌肉抽動,尤其手指或腳趾頭會輕輕顫動,或受到輕微的刺激如強光、聲音或震動時,會表現出雙手向上張開,很快又收回,有時還會伴隨啼哭的“驚跳”反應。這是由於新生兒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全所致,此時,只要媽媽用手輕輕按住寶寶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就可以使他安靜下來。
注意如果寶寶出現了兩眼凝視、震顫,或不斷眨眼,口部反覆做咀嚼、吸吮動作、呼吸不規則、皮膚青紫,面部肌肉抽動等症狀時,應及時送醫診斷。

溢奶

新生兒特有的33種“異常”不是病 第5張

寶寶在出生3個月內,賁門肌肉仍未發育健全,此時的賁門就像是一個還不能很好控制收縮的瓶口,而且新生兒的胃容量也較小,所以容易引起胃內的奶汁倒流,因此,在出生後幾個月內,尤其是在餵奶後、哭鬧多動或輕拍寶寶背部的時候,寶寶或多或少都會溢奶,因此當媽媽餵食完寶寶後,可以用手輕拍他的背部2~3分鐘,讓寶寶打嗝。避免寶寶過度哭鬧或是睡姿呈右側臥位,也可以減少溢奶。
注意溢出的奶水通常是白色的,而且是從嘴巴慢慢流出。部分消化後吐出的會比較厚實,呈蛋花類,表示經過一定消化後反胃出來的。若奶水是強力噴射出來的、吐出量很多,大多是喝奶後沒有及時拍嗝,喝奶後大人抱着抖動搖晃、頂住了寶寶胃部,或喝奶後寶寶身體活動幅度過大造成的;或是吐出帶有膽汁的物質時也不是正常現象

新生兒鼻塞

新生兒特有的33種“異常”不是病 第6張

新生兒鼻腔毛細血管豐富,粘膜柔軟嬌嫩,抵抗力弱,鼻腔通道短而狹窄,一旦受冷或受其他刺激後容易使鼻粘膜充血腫脹,造成鼻塞。新生兒生後24小時內多數有鼻塞,可漸緩解。

新生兒眼屎

新生兒特有的33種“異常”不是病 第7張

新生兒出生後幾天,眼部常有眼屎,這些一般幾天後就會逐漸好轉和消失,不必特殊處理。如果眼部眼屎較多,也可用紅黴素眼膏。如果一週後眼屎還是多,應到眼科就診。
眼球結膜出血剛出生的新生兒眼瞼略浮腫,眼球結膜可能充血或有小點狀出血,是由於寶寶經母親產道受擠壓所引起的嗎,數日後會自行消退,對寶寶沒影響。

眼睛斜視

新生兒特有的33種“異常”不是病 第8張

斜視也就是兩眼眼球移動不能協調。一般而言,新生兒早期眼球尚未固定,看起來有點鬥雞眼,而且眼部肌肉的調節不良,常有短暫性的斜視,屬於一種生理現象,也稱爲假性斜視。尤其好發於臉型寬闊、鼻樑扁平的寶寶,爸媽可以在家裏自行觀察。
注意若受到光照時,寶寶兩眼的瞳孔反光點位置是一致的,即爲假性斜視,並不需要治療處理;否則,便需要通過醫師診斷後手術矯治。儘量避免寶寶房間開過亮的燈,尤其是牀頭。注意房間是否有寶寶時常盯着的鮮豔色裝飾或掛件。最好能時常調換寶寶睡覺方向,不讓他一直盯着一個方向或物品。
新生兒月經女寶寶在出生後1周內,可出現大陰脣輕度腫脹,或陰道流出少量粘液以及血性分泌物,稱之爲新生兒月經,這是由於胎兒時期在母體內受到雌激素的影響,出生後寶寶體內的雌激素大幅下降,使子宮及陰道上皮組織脫落造成的,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2-3日即消失。
乳房增大母親懷孕時體內雌激素與催乳素等含量逐漸增多,到分娩前達最高峯,這些激素的功能在於促進母體的乳腺發育和乳汁分泌,而胎兒在母體內通過胎盤也受到這些激素的影響,因此不論男寶寶或女寶寶的胸部都會稍微突起,有些甚至會分泌少許乳汁,俗稱“新生兒乳”。這些都屬於正常現象,不需任何治療。在胎兒離開母體後,來自母體激素的刺激消失,胸部也會自然平坦。
注意父母不要刻意擠壓寶寶乳頭,以免引起感染。
體溫波動新生兒的體溫調節中樞尚未發育完善,因此調節功能不好,體溫的波動也較大。感受到涼意時,新生兒不會像成人一樣顫抖,他只能依賴一種稱爲棕色脂肪的物質來產生熱能,且新生兒的體表面積較大(按照體重比例計算),皮下脂肪又薄,所以衣物穿少了可能體溫過低,穿多了可能引起暫時性的輕微發燒。因此,要保持新生兒體溫正常,應讓新生兒處於通風及溫度適中的環境內。 注意若有輕微的發燒,可以讓寶寶多喝點水、注意衣物寬鬆舒適,過1個小時再測量寶寶的體溫。一般以測量肛溫最爲準確。
膚色變化頻繁新生兒的血管伸縮功能和末梢循環尚未健全,因此膚色的變化非常頻繁。天冷時手腳會稍稍有點發紫,而哭泣時則會滿臉通紅;有時甚至會因爲睡眠姿勢的關係,身體兩側或上下半身也會出現不同的膚色,這些都是屬於正常現象。若新生兒出生後2~3天皮膚變黃,但過7~10天后就逐漸減退,則爲生理性黃疸,父母不用太過擔心。
注意若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皮膚髮黃,且迅速加重,則可能是病理性的黃疸,需要送醫就診。
打嗝寶寶出生後的幾個月內,一直都有較頻繁的打嗝,這是由於橫膈膜還未發育成熟。此外,有時打嗝是由於寶寶過於興奮,有時則是由於剛餵過奶。到了3-4 個月的時候,寶寶打嗝就會少多了。
注意若家中的寶寶持續打嗝一段時間,可以喂寶寶喝一些溫開水,以止住打嗝。
下巴抖動由於新生兒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所以抑制功能較差,常有下巴不自主抖動的情況,爸爸媽媽不必擔心。
注意但若爲寒冷季節,則需要注意寶寶的下巴抖動是否爲保暖不足。另外,若伴隨其他的症狀,則可能是病症。

脫皮

新生兒特有的33種“異常”不是病 第9張

幾乎所有的新生寶寶都會有脫皮的現象,不論是輕微的皮屑,或是像蛇一樣的脫皮,只要寶寶飲食、睡眠都沒問題就是正常現象。這是因爲新生兒皮膚最上層的角質層發育不完全,容易脫落。此外,新生兒連接表皮和真皮的基底膜並不發達,使表皮和真皮的連接不夠緊密,造成表皮脫落的機會增多。這種脫皮的現象全身部位都有可能會出現,但以四肢、耳後最爲明顯,只要在洗澡時使其自然脫落即可,無須特別採取保護措施或強行將脫皮撕下。
注意 若脫皮合併紅腫或水泡等其他症狀,則可能爲病症,需要送醫就診。
呼吸不規律新生兒的呼吸運動很表淺而且沒有規律,呼吸頻率較快。在出生後的前2周,呼吸頻率一分鐘大約在40次以上,有的新生兒也可能多達80次,這些都屬正常現象。這是由於新生兒肋間肌較爲柔軟,鼻咽部及氣管狹小,肺泡順應性差,由於呼吸運動主要是靠橫隔肌肉的升降,所以新生兒以腹式呼吸爲主,胸式呼吸較弱。又因爲新生兒每次呼氣與吸氣量均小,不足以供應身體的需求,所以呼吸頻率較快,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
注意若是早產兒或肺部發育較差的寶寶因缺氧而臉色發青時,可以刺激寶寶哭泣,促使肺泡張開,增加換氣量。

新生兒紅斑

新生兒特有的33種“異常”不是病 第10張

有的新生兒生後第一天內會出現皮膚普遍發紅,並伴有針尖大小的紅點。這可能是由於冷而乾燥的外界環境及毒素的影響引起的。持續1-2天后逐漸消退,出現脫屑,以足底、足心及皺褶處多見,脫屑完畢後,皮膚呈粉紅色。

新生兒斑痣

新生兒特有的33種“異常”不是病 第11張

又稱爲橙色斑,常見於前額,上眼瞼,眉間,鼻周或頸頜部。橙紅或淡紅色,不突出皮面,輕壓即可退色,隨患兒生長而略增大,但顏色並不加深,大多數在數月內自行消退,無需治療。

草莓毛細血管瘤

新生兒特有的33種“異常”不是病 第12張

小部分患兒出生時即表現爲大小不等的圓形或橢圓形由散在紅斑點融合或不完全融合的斑塊,不高出或略高出皮面。表面稍粗糙,而大部分僅爲極小的小紅點,擴大並互相融合成塊,常高出皮膚3-4毫米,鮮紅色,表面呈許多顆粒狀,類似草莓而得名。能自行消退,常在1-4歲消退。

胎生青記

新生兒特有的33種“異常”不是病 第13張

嬰兒出生時的骶骨部、臀部、四肢或頭部出現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青色斑塊,俗名青記,或胎記,可於兒童期漸漸消失,但亦有終身遺留着,不需治療。

慄粒疹

新生兒特有的33種“異常”不是病 第14張

新生兒的鼻尖、鼻翼及頰部等處常有針尖大小的黃白色點,由皮脂腺堆積所致,稱爲慄粒疹,而非膿皰,蛻皮後會自然消失。
短暫的窒息新生兒呼吸的唯一通道是鼻子,雖然較高位置的喉頭保證了吸奶時不會意外嗆着,但也造成了他無法用嘴呼吸的生理特點。此外,由於寶寶的肺部還沒有發育成熟,有時會有10秒鐘左右的“窒息”。不過,6個月後就會正常起來。
脫水熱新生兒皮下脂肪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容易散熱。室溫過高時通過皮膚散熱增加,如果此時體內水分不足,血液濃縮,易使新生兒發生脫水熱。脫水熱的熱度一般不超過38℃,如能及時發現,補液後可很快降至正常。

扁平足

新生兒特有的33種“異常”不是病 第15張

事實上,新生兒足底扁而平是正常的。相反,如果嬰兒在頭幾個月裏就有很高的足弓反而是一種不良的信號,因爲它預示着寶寶會有神經或肌肉方面的問題。寶寶到了4-6 歲的時候足弓纔會發育好。
紅色尿新生兒出生後2-5天,由於小便較少,加之白細胞分解較多,使尿酸鹽排泄增加,可使尿液呈紅色,並在排尿時出現啼哭,多在尿液染紅尿布後被發現。可加大哺乳量或多喂溫開水以增加尿量,防止結晶和栓塞。
產瘤有的新生兒出生後,頭部可觸摸到一個隆起“包”,用手摸感到柔軟,壓之有凹陷,這“包”叫產瘤。產瘤的發生是由於新生兒的頭在通過母親產道時受到擠壓,局部的血液循環受阻,造成頭先通過產道的部位皮下水腫,這種情況無需特殊處理,幾天後會自然消失。產瘤與頭顱血腫有區別。
記得生大寶因爲時間比較久,大寶在宮口待了足有1個小時,所以出生時頭頂有個隆起的大包,剛看到嚇到,也不敢問。還好大寶外公是醫生,到病房後在旁解釋說這是產瘤,過兩天就沒了的。果然,第三天就消失了。 頭顱血腫頭顱血腫是由於胎位不正,頭盆不稱,在分娩過程中胎頭受產道骨性突出壓迫或因產鉗助產牽引損傷所致。血腫部位多在頂部,常爲一側。在出生後數小時至數天逐漸增大,血腫邊緣較清晰。血腫在數日後可變硬,數週或數月吸收。小的血腫不需治療,大的血腫可導致黃疸,需到醫院治療。
鞘膜積液有些男嬰的陰囊,出生後一側或兩側可見腫大,觸摸有脹實感,這是因爲在嬰兒 睾丸外面的鞘狀突內含有較多液體及鞘狀突尚未完全閉合的緣故,部分病例可以逐漸自行消退。鞘膜積液若體積不大,張力不高,可不急於手術,特別是1歲以內的嬰兒,尚有自行消退的機會。如果張力較高,可能影響睾丸血液循環,導致睾丸萎縮,應該進行鞘狀突高位結紮手術。
新生兒隱睾新生兒出生時單側或雙側陰囊內無睾丸就可能爲隱睾。新生兒期隱睾不必治療,可展示觀察,絕大多數在1歲內可自行下降。如2歲以後仍不下降,自然下降的機會很小,最遲於6歲前需手術。

斜頸

新生兒特有的33種“異常”不是病 第16張

有些新生兒出生後頭偏向一側,臉斜向對側,且下巴有些擡高,這極可能是先天性斜頸,需及早治療,否則將會影響孩子面部的發育,導致面部不對稱畸形。先天性斜頸的發病與胎位不正、難產或胸鎖乳頭肌受到損傷有一定的關係。

臍疝

新生兒特有的33種“異常”不是病 第17張

臍疝是臍窩處圓形或卵圓形的局部性隆起,這是因爲腹部肌肉尚未完全長好,當腹內壓力增大時,臍窩就突出來,一般在孩子2歲內會自然好轉。如果臍疝較大時,應給予附帶治療,同時應儘量避免孩子哭鬧,導致腹內壓力增高。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