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新生寶寶聽力篩查常用的兩種模式是什麼?

新生寶寶聽力篩查常用的兩種模式是什麼?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新生兒的一項“必修課”,基本上每個新生兒都要篩查聽力,但是新手爸媽們估計對這一項檢查瞭解甚少。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什麼是聽力篩查,聽力篩查的意義何在吧。

聽力對於我們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處處都需要耳朵去聽聲音。但是你知道嗎?越是早期的聽力損失越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在嬰幼兒期,如果沒有得到及時干預的話,即使是輕度的聽力損失也會導致孩子在行爲等方面出現嚴重的生理障礙。同時,聽力損失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發現和干預的話,不僅會導致聾啞、言語發育遲緩,在孩子的情感、心理、社交等方面也會引起發育遲緩,進而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的負擔。

說了這麼多,或許有的家長會覺得,聽力損失出現的概率並不大,不需要這樣聳人聽聞!那麼,讓我們先來看一下數據吧。

根據uptodate的統計數據表明,在1000個新生兒中就有1-3名有着明顯的雙側聽力損傷,而中、重度聽力損傷的發病率爲1:900-2500,如果是單側大於30分貝的聽力損傷的發病率則高達6:1000。

這麼看上去,聽力損傷對於孩子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很小概率的事件,那麼聽力損傷的原因又有哪些呢?這就得從聲音的傳導過程講起:聲音首先經過外耳和中耳進入內耳,然後在耳蝸內被轉化成神經電信號傳入大腦——由此可見,不論是外耳或者中耳的結構出現問題導致聲音無法傳入,還是耳蝸以及此後的神經電信號傳導以及大腦接收功能出現問題,都會引起聽力的損傷,概括來說,聽力損傷的原因有傳導性、感音神經性以及混合性三種。

新生寶寶聽力篩查常用的兩種模式是什麼?

因爲傳導異常引起聽力損傷的孩子往往可以從外觀上看出來——有些孩子可能會有小耳甚至無耳畸形,耳道狹窄等,但是感音神經異常的孩子卻很難從外觀上判斷,所以對於新生兒來說,早期進行聽力篩查來明確有無聽力損傷,以及發現後的及時處理,對於孩子今後的各項能力發育都有着非常積極的意義。特別是對於那些有高危因素,例如早產兒、先天性感染、重度高膽紅素血癥的孩子來說,聽力篩查的意義尤爲重大。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聽力篩查常用的兩種模式吧:

新生寶寶聽力篩查常用的兩種模式是什麼? 第2張

目前常見的聽力篩查技術有兩種,一種是耳聲發射(OAE),可以篩查出因爲耳蝸毛細胞功能異常引起的聽力異常,另一種是自動聽性腦幹反應(AABR),可以反應出耳蝸、聽神經以及腦幹聽覺通路的損傷。這兩種方法都很簡便易行,而且可以由儀器自動測試,重複性好。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兩種篩查技術僅僅能夠起到篩查的作用,所以如果孩子確實沒有通過聽力篩查的話,那就需要進一步檢查來明確原因。同時,耳聲發射(OAE)對於神經傳導異常引起的聽力異常無法篩查,因此,如果孩子有生後住院等高危因素的話,選擇進行自動聽性腦幹反應(AABR)則更爲適宜。

說到這裏,有媽媽會問,是不是我家孩子第一次聽力篩查沒有通過就一定有聽力方面的問題呢?

其實,這也不一定。當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外耳道還會殘留羊水、胎脂等殘積物,這些物質會使得耳聲發射的信號減弱或者消失,所以一般來說會建議在新生兒出生後的48小時之後再進行聽力篩查,同時在聽力篩查之前可以適當的用小棉棒來清理外耳道。

此外,還有一部分新生兒存在中耳積液,這也會引起聽力篩查的結果異常,這種情況隨着中耳積液的逐漸吸收也會好轉,大部分中耳積液的新生兒在3個月後進行復查時會變爲正常。

不僅如此,如果在聽力篩查的時候新生兒比較煩躁,或者不能保持安靜狀態的話,也會影響聽力篩查的通過。

而早產兒和低出生體重兒由於是聽力損傷的高危人羣,家長會更加關注聽力篩查的情況,可是這部分孩子在第一次聽力篩查是通過率往往不高,在這種情況下家長也不要太過擔憂,因爲這部分嬰兒的聽力傳導和神經系統發育不太成熟,所以有些嬰兒會暫時性無法通過聽力篩查,而隨着嬰兒身體各器官的發育,在產後42天時複查的話,聽力篩查通過率就會大幅度提高。

不過,需要提醒寶爸寶媽的還有一點,並非孩子通過了聽力篩查就一勞永逸。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根據美國《兒童聽力篩查指南》的數據分析表明,嬰兒期的永久性聽力損失發病率爲3‰,學齡期則增長到9‰~10‰,單耳和雙耳的暫時性與永久性聽力損失可達14‰以上,年齡在6~19歲之間的患病總數超過700萬。這也告訴了我們,由於疾病或者其他原因,兒童期聽力損失的發病人數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加,目前我國聽力篩查的年齡界定於0-6歲,而發達國家則提出聽力篩查的範圍應該擴大到高中生。

既然我們已經明白了聽力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也明白了聽力篩查並非一勞永逸,那麼我們在生活中也同樣應該從各方面來關注孩子聽力的情況,一般來說,如果孩子出現下述這些問題的話,就需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並且及時去專科就診了——

孩子1個月的時候,還不能對大聲的噪聲刺激作出反應,不會被這些噪音嚇到,3~4個月大時,還不能轉向聲音的來源處。

孩子不能僅僅依靠聲音來注意到你。

他關注漱口和振動這種能夠感受到的聲音,但不會試着發出個別元音或輔音。

開口說話晚,而且到了12-15個月還不會叫“爸爸”或者“媽媽”。

叫他時往往沒有反應,這很有可能被家長們誤以爲孩子是心不在焉或者不聽話,實際上卻是由於部分性耳聾造成的。

寶寶看起來似乎只能聽到某些特定的聲音。

他看起來不僅聽力很差,而且也不能保持自己的頭部豎起,或者在沒有支撐的條件下,走路和坐下都很慢。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