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鵝口瘡與奶塊的區別是什麼?鵝口瘡怎麼治?如何預防鵝口瘡?

鵝口瘡與奶塊的區別是什麼?鵝口瘡怎麼治?如何預防鵝口瘡?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幾天發現孩子的口腔裏是有一層白白的東西,有點像殘留的奶垢,但是用棉籤擦也擦不掉,後面稍微用力擦了幾下,唉呀媽呀,好像有點出血了,這是怎麼回事啊?”

這幾天發現孩子的口腔裏是有一層白白的東西,有點像殘留的奶垢,但是用棉籤擦也擦不掉,後面稍微用力擦了幾下,唉呀媽呀,好像有點出血了,這是怎麼回事啊?”

聽完描述,就斷定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鵝口瘡,它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分佈在口腔裏,形似奶塊,一般無痛。

有人覺得鵝口瘡很常見,不重視。你們肯定想像不到,如果治療不及時,奶塊狀的鵝口瘡擴散到咽部,甚至可蔓延到食管、支氣管,出現呼吸、吞嚥困難,拒絕喝奶、喝水。更有少數可繼發其他細菌感染,造成敗血症。

鵝口瘡與奶塊的區別

寶寶吃奶後,口腔內會殘留奶液,如果沒有及時清潔,會形成奶塊,這與鵝口瘡有一些相似,對缺乏經驗的新手父母來說,區別它們的辦法就是:用溼棉籤輕輕擦拭,白色塊狀物消除,是奶塊;假如擦除困難,或擦除後會留有紅色創口,則表示寶寶患了鵝口瘡,則應及時就醫。

哪些情況易得鵝口瘡

白念珠菌可從水果、蔬菜、土壤中檢出,也可寄生於健康人的皮膚、口腔、消化道、陰道內,正常情況下並不致病,當人機體抵抗力低下或免疫受抑制時可致病。

當嬰幼兒長期腹瀉、營養不良、某些重症肺炎、長期大量應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劑及身體衰弱時可以發病。

鵝口瘡與奶塊的區別是什麼?鵝口瘡怎麼治?如何預防鵝口瘡?

常見的感染途徑

1、母親陰道有黴菌感染,新生兒多由於分娩時接觸母親產道分泌物感染念珠菌;

2、母乳餵養時,媽媽的奶頭不清潔,或餵奶者手指污染及奶瓶等哺乳用具污染傳播。

3、接觸念珠菌污染的衣物和玩具,嬰幼兒愛到處亂摸,愛咬手指,咬玩具,這樣就易把細菌、黴菌帶入口腔,引起感染;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的小朋友,有時因交叉感染也可患鵝口瘡;

4、長期服用抗菌素,或不適當應用激素治療,造成體內菌羣失調,黴菌乘虛而入,並大量繁殖,引起鵝口瘡。

5、如果照顧寶寶的大人,有手足癬之類的真菌感染,一定要注意,有時候可能手沒洗乾淨,接觸了寶寶,可能就會成爲一個傳染源。

鵝口瘡怎麼治

鵝口瘡對患者的健康影響很小,防治鵝口瘡除了減輕症狀,更重要的是阻止真菌蔓延至身體其他部位導致嚴重感染。治療的關鍵是控制真菌感染和切斷感染源。

用2%碳酸氫鈉溶液口腔局部塗布,可以抑制念珠菌的生長,因爲弱鹼性環境不適宜白念珠菌生長,抗真菌藥物制黴菌素混懸劑或制黴菌素片溶解後塗口腔患處,效果良好。

同時加強營養,注意口腔衛生。不要隨意停藥,治療療程一定要足夠,以徹底清除病源。

如何預防鵝口瘡

準媽媽懷孕期間有陰道黴菌感染應儘早治療,減少分娩時新生兒接觸母親產道分泌物而感染的風險。

乳母注意事項

母親哺乳應注意清潔,消除感染源。餵乳前後都需要洗手, 用溫水洗乳頭乳暈(不要用溼巾擦拭);哺乳的母親也可能乳頭處出現念珠菌感染,特徵是粉紅、瘙癢,掉皮、乾燥或乳頭有灼燒感。

如果不治療,寶寶和母親之間還會相互感染,容易反覆。如果你和寶寶都患有真菌感染,無需終止哺乳,但是由於會有疼痛感,如果不予治療,會影響哺乳,乳母和寶寶要同時治療1-2周,直到症狀消失。

保持寶寶口腔衛生

在寶寶吃過奶或者輔食後,讓他喝兩口溫開水,清除食物殘留。只要出了第1顆牙就應該刷牙,每天刷牙兩次,可以爲寶寶選擇毛短且柔軟、刷頭比較小的兒童專用牙刷幫孩子進行牙齒清潔,經常更換牙刷, 不要共享牙刷、牙膏。

清洗奶瓶和嬰兒用具

寶寶喝完奶後要儘快清洗奶瓶、吸奶器。奶瓶和碗筷洗淨後,儘可能控幹水分,保持乾燥,可抑制細菌生長。

6個月以內的寶寶,對病菌的抵抗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對瓶身、奶嘴的煮沸消毒還是很有必要的,在乾淨的容器中放入清水,水的深度要能完全浸沒奶瓶奶嘴。等水煮開以後,再將奶瓶和奶嘴放入,煮3-5分鐘,然後用夾具取出奶瓶、奶嘴,放在乾淨的紙巾或者布上,倒置晾乾備用即可。

等寶寶逐漸長大,奶瓶、奶嘴用清水沖洗乾淨後,再用開水燙洗一下就可以了。

益生菌對鵝口瘡的作用

可以考慮使用,益生菌對鵝口瘡有輔助治療作用。出現鵝口瘡通常是因爲嬰幼兒消化道正常菌羣尚未建立或者菌羣失調引起,所以可以考慮在醫生指導下給寶寶服用一段時間的益生菌製劑,幫助寶寶建立正常的腸道菌羣。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