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媽媽帶兒子進女廁,男童隔間外彎腰偷瞄引爭議,母親:他就是小孩

媽媽帶兒子進女廁,男童隔間外彎腰偷瞄引爭議,母親:他就是小孩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家長總是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因此平時在家當着孩子的面換衣服也不避諱,或者是爸爸夏天在家光着膀子、媽媽夏天在家穿的很清涼,忽略了對孩子的性別認知的影響。家長應該以身作則,不管是在家裏還是公共場所,都應…

原標題:媽媽帶兒子進女廁,男童隔間外彎腰偷瞄引爭議,母親:他就是小孩

寶媽獨自帶兒子出門,孩子要上廁所太小家長不放心怎麼辦?這種情況下相信很多寶媽會帶着孩子一起進女廁。其實現實生活中公共場所媽媽帶兒子上女廁的情況還是比較多見的,

孩子急着要上廁所,媽媽帶孩子上男廁不方便,孩子太小也不放心,最後只能帶着孩子一起上女廁所。

近日,就有網友爆料上海某景區內,一位母親帶雙胞胎兒子上女廁所引起衆多網友爭議。通過視頻可以看到,兩名六七歲左右的男童跟隨媽媽進入了女廁所。隨後在等待媽媽的過程中,其中一名男童在隔間外挨個彎腰偷瞄,不知道是出於好奇心理還是着急找媽媽,大概看了有七八個左右,聽到了洗手間外爸爸的叫聲,便從女衛生間洗洗手出來了。

男童偷看的一幕正好被幾名上衛生間的年輕女子全程錄像,本打算告知孩子的爸爸孩子這樣的舉動不妥,沒想到孩子的媽媽正好出來,說道:“他就是個小孩,你們至於嗎?”

媽媽帶兒子進女廁,男童隔間外彎腰偷瞄引爭議,母親:他就是小孩

不少網友看後紛紛留言:“孩子看着有七八歲了,不應該再跟着媽媽進女廁所了”,“孩子的父母也太沒有性別意識了吧”,“男女有別,孩子的教育家長很重要”。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孩子還小”成了孩子犯錯的通行證,似乎只要說出這句話就萬事大吉,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這樣真的是對的嗎?

雖說法律上對於媽媽帶孩子使用女性廁所沒有明文規定,現實生活中一般人看媽媽獨自帶孩子出門也都會互相體諒。但在爸爸也在場的情況下,這樣的做法確實有欠考慮,何況孩子還做出“彎腰偷瞄”這種舉動。

相關的研究證明,孩子其實從3歲左右就開始有性別意識了,父母的很多“方便”做法其實很容易影響孩子的性別認知,導致孩子性別意識混亂。孩子的性別教育應該從小抓起,從身邊小事做起,那麼,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媽媽帶兒子進女廁,男童隔間外彎腰偷瞄引爭議,母親:他就是小孩 第2張

1、睡覺方面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出於安全考慮也爲了方便照顧孩子,很多家長都是和孩子同牀睡。但是孩子到了3歲開始有性別意識,就應該分牀睡了,等孩子適應一段時間到5~6歲,家長就可以和孩子分房睡了。同樣,家裏孩子如果有兄弟姐妹,異性的孩子之間也應該分開睡。父母如果不注意,會讓孩子覺得男女混住是很正常的,對孩子性別認知產生影響。

2、換衣服

很多家長總是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因此平時在家當着孩子的面換衣服也不避諱,或者是爸爸夏天在家光着膀子、媽媽夏天在家穿的很清涼,忽略了對孩子的性別認知的影響。特別是異性親子之間,家長的不避諱會讓孩子覺得在異性面前暴露自己的身體很正常,或者導致孩子性早熟,早戀甚至偷嚐禁果。

媽媽帶兒子進女廁,男童隔間外彎腰偷瞄引爭議,母親:他就是小孩 第3張

3、洗澡

孩子年齡尚小還沒有自理能力的時候,一般都是由家長幫着洗澡,一直到孩子能獨立。但是家長們要注意,隨着孩子年齡逐漸長大,應該儘量避免異性家長給孩子洗澡。並且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讓孩子學會自己獨立洗澡,給孩子準備獨立的洗漱用品,與大人區分開,尊重孩子的隱私。

4、上廁所

有些覺得家裏除了孩子沒有其他外人,平時上廁所經常懶得關門,忽略了對孩子的影響。殊不知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家長在家上廁所不關門不避諱,孩子難免有樣學樣,並且會覺得這樣很正常。家長應該以身作則,不管是在家裏還是公共場所,都應該儘量避免帶孩子使用異性廁所,培養孩子樹立正確的性別意識觀念。

媽媽帶兒子進女廁,男童隔間外彎腰偷瞄引爭議,母親:他就是小孩 第4張

5、給孩子打扮要適當

不少家長在孩子出生之前都會提前給孩子準備好衣服,或者孩子長大後穿異性哥哥姐姐的衣服,甚至有些家長按着自己的喜好打扮孩子,比如給男孩穿裙子等。

家長可能覺得孩子小時候穿一穿沒關係,其實孩子對性別的最初認識就來源於外部的特徵,其中穿衣打扮就是很重要的一點。家長平時應該注意,在服裝上幫助孩子區分性別,比如男孩穿藍色衣服、女孩穿粉色衣服等,給孩子買適合孩子性別的衣服。

培養孩子性別意識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家長循序漸進從小做起。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注意,從小事做起,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性別觀念。

關於今天的話題,你還有什麼想法嗎?歡迎留言評論,和我們一起交流哦。

免責聲明:本人的科普,科普內容爲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人就職單位無任何關係。如果我的科普內容有誤,請留言告訴我,我非常願意覈實並更正。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權,請聯繫我刪除。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