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疾病 > 傳染病 > 幼兒常見的11種傳染病預防方法

幼兒常見的11種傳染病預防方法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身體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病菌,從而患病,因此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護理寶寶的身體,做好疾病預防工作,針對幼兒常見的11種傳染病,有什麼預防方法呢?

幼兒常見的11種傳染病預防方法

  (一)水痘

 1.流行特點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水痘的傳染性很強,以6個月~3歲的小兒發病率最高。多發生於冬春季。

病毒存在於病人鼻咽分泌物及水痘皰疹的漿液中。從病人發病日起到皮疹全部乾燥結痂,都有傳染性。

病初,主要經飛沫傳染。皮膚皰疹破潰後,可經衣物、用具等傳染。

2.症狀 病初1~2天有低熱,以後出皮疹。皮疹先見於頭皮、面部,漸延及軀幹、四肢。最初皮疹是紅色小點,一天左右變爲水皰,3~4天后水皰幹縮,結成痂皮。幹痂脫落後,皮膚不留疤痕。在得病的一週之內,由於新的皮疹陸續出現,而陳舊的皮疹已經結痂,在病人皮膚上可同時見到紅色小點、水皰、結痂三種類型的皮疹。出皮疹期間皮膚瘙癢。

3.護理 保持皮膚清潔,內衣、牀單要勤換洗。因皮膚瘙癢,小兒常抓破皮膚可造成化膿性皮膚病。可用爐幹石擦劑擦在皮膚上止癢。給小兒勤剪指甲,以免搔傷皮膚。

4.預防 早發現、早隔離病人。病人隔離至皮疹全部乾燥結痂,沒有新皮疹出現,方可回班。

接觸者檢疫。病人停留過的房間開窗通風3小時。

  (二)麻疹

 1.流行特點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麻疹病毒存在於病人的口鼻及眼的分泌物中,主要經飛沫傳染。病毒離開人體後,生存力不強,在流通的空氣中或日光下經半小時即被殺死。

由於母體抗體的免疫作用,3~4個月以下的乳兒不得麻疹。隨着母體的抗體逐漸消失,6~8個月的小兒就很容易被傳染上麻診。

自應用麻疹疫苗以來,麻疹的發病有向較大年齡推移的現象。麻疹一年四季都可發生,但以冬春季多見。

  2.症狀

(1)病初3~4天可有發熱、咳嗽、流鼻涕、眼怕光、流淚等現象。

大多數病人在發熱後2~3天,在口腔兩側的頰黏膜上,有灰白色的小點,針頭大小,外周有紅暈。這種麻疹黏膜斑是早期診斷麻疹的重要依據。

(2)於發熱後3~4天開始出皮疹。皮疹先見於耳後、頸部,漸至面部、軀幹、四肢,最後手心、腳心出疹。皮疹與皮疹之間可見到正常的皮膚。出疹期間全身症狀加重,高熱、咳嗽,常有嘔吐、腹瀉。

(3)出疹一般持續3~4天,疹子順利出齊後開始消退,體溫漸恢復正常。皮疹消退後留下褐色的斑點,經2~3周斑點完全消失。

  3.護理

(1)病人住室應保持空氣新鮮,但不宜讓風直吹着病兒。室溫應較恆定,避免忽冷忽熱,空氣應較溼潤。

(2)常洗臉。用溫開水洗淨眼分泌物,不要讓眼屎封住眼睛。不必擦拭口腔,多喝開水就可以達到清潔口腔的目的。及時清除鼻腔分泌物。

(3)飲食宜富於營養而好消化。發熱時,可吃流質飲食。熱退,飲食仍須清淡,但不必吃素。因爲麻疹病程長,體內營養物質的消耗較多,完全吃素,就會缺乏優質蛋白質、維生素A等營養物質,不僅疾病不易痊癒,還可能得維生素A缺乏症。

在出疹期間喝蘆根水,可幫助表疹(使疹子出透)。

(4)注意發現併發症。如果病人高熱不退、咳嗽加重、氣喘發憋,常是併發肺炎的表現。若病人聲音嘶啞、喝水吃奶發嗆、吸氣時明顯費力,是併發喉炎的表現。

有併發症時,常常疹子出不透,疹色淡白或發紫。有併發症應及時治療。

  4.預防

(1)接種麻疹減毒活疫菌。

(2)2歲以下或有慢性病的小兒,接觸麻疹病人後,可進行人工被動免疫。用於人工被動免疫的生物製品有丙種球蛋白、胎盤球蛋白等。人工被動免疫的免疫力可立即出現,但持續時間只2—3周。在小兒接觸麻疹後5天內注射足量的人工被動免疫製品可制止發病;在接觸5~9天內注射,可減輕症狀。

(3)病人停留過的房間,開窗通風3小時。

(4)接觸者檢疫。

  (三)風疹

1.流行特點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較小。

  2.症狀

(1)潛伏期約10~21天。

(2)病初可有發熱、咳嗽、流鼻涕等症狀,體溫多在39℃以下。

(3)發熱當日或次日就出現皮疹。皮疹很快佈滿全身,但手心、腳心一般沒有皮疹。

(4)病人耳後及枕部的淋巴結腫大。

 3.護理 發熱時臥牀休息,多喝開水。一般不需特殊治療。孕婦勿護理風疹病人,以免感染風疹,致胎兒畸形。

  (四)幼兒急疹

1.流行特點 幼兒急疹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不強,多發生在6個月~1歲半的小兒。

  2.症狀

(1)潛伏期約4~8天。

(2)起病突然,體溫可達39℃~41℃,食慾差,但精神尚好。

(3)高熱3~5天后體溫驟然下降。在體溫下降時出現皮疹,1~2日皮疹完全退淨。

3.護理 高熱期間多喝水,適當服退熱藥降溫,以免因高熱而驚厥。

  (五)流行性腮腺炎

1.流行特點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

病人腮腺腫大期間,唾液中有病毒,可經飛沫傳染。

  2.症狀

(1)起病急,可有發熱、畏寒、頭痛、食慾不振等症狀。

(2)1~2天后腮腺腫大,腫大以耳垂爲中心,邊緣不清楚,有輕度壓痛。張口或咀嚼時感到腮腺部位脹痛,尤以吃硬的或酸的食物時疼痛加劇。

(3)一般先一側腮腺腫大,1~2日後另側也腫大,經4~5天消腫。

  3.護理

(1)食後漱口,保持口腔清潔。

(2)飲食以流質、軟食爲宜,避免吃酸、辣的食物。

(3)本病可採用中草藥治療,如板蘭根沖劑等。

  4.預防

(1)病人隔離至腮腺完全消腫爲止。

(2)接觸者可服板蘭根沖劑預防。

  (六)百日咳

 1.流行特點 百日咳爲百日咳桿菌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百日咳桿菌離開人體後生存力不強。

病人自潛伏期末至發病後6周均有傳染性,主要經飛沫傳染。

近十幾年來,百日咳的發病率下降,但3個月以內乳兒發生百日咳所佔的比例顯著增高(新生兒也可受感染)。

  2.症狀

(1)病初類似感冒,數日後咳嗽加重,尤其夜間咳重。經1~2周發展爲陣咳期。

(2)陣咳期 表現爲一陣一陣的咳嗽。咳聲短促,連咳十數聲而無吸氣間隙,臉憋紅,鼻涕、眼淚流出,最後有一深長的吸氣,併發出“雞鳴”樣吼聲,常將食物吐出。

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兒患百日咳,因咳嗽無力,氣管、支氣管管腔狹窄,很容易被痰液堵塞,因此得百日咳以後病情常不表現出典型的一陣陣咳嗽,只是一陣陣憋氣、面色青紫。

(3)恢復期 經2~6周的陣咳期以後,進入恢復期。恢復期約2~3周。

  3.護理

(1)病人住室應空氣新鮮。不要在室內吸菸、炒菜,以免引起咳嗽。給病兒穿暖和,到戶外輕微活動,可以減少陣咳的發作。

(2)因病人常有嘔吐,嘔吐後要補給少量食物。飲食宜少量多餐,選擇有營養較黏稠的食物。

  4.預防

(1)接種百白破混合製劑。

(2)早發現、早隔離病人。

(3)接觸者檢疫,在檢疫期間出現咳嗽症狀即應隔離觀察。

  (七)猩紅熱

 1.流行特點 猩紅熱爲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病菌在人體外生活力較強。

病人和帶菌者是主要的傳染源。主要經飛沫傳染。少數可由被細菌污染的食物、玩具、書等傳播。

近幾年,輕型不典型的病人增多。

  2.症狀

(1)起病急,可有發熱、咽痛、嘔吐等症狀。

(2)出疹期 於發病後1~2天出皮疹。皮疹從耳後、頸部、皮疹細密,壓迫可退色。皮疹之間的皮膚,爲一片猩紅色,用手按壓紅色可暫退。在肘彎、腋窩、大腿根等皮膚有皺褶處,皮疹十分密集,呈現一條條紅線。皮膚瘙癢。兩頰發紅,但口脣周圍明顯蒼白。

於病後2~3天,舌乳頭腫大突出,很像楊梅,故叫“楊梅舌”。

  3.護理

(1)需用抗菌素徹底治療,以免咽部長期帶菌。抗菌素的用法應遵醫囑。

(2)病人需臥牀休息。常用鹽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潔。

(3)在病後2~3周時要檢查尿。因少數病人可併發急性腎炎。

  4.預防

(1)早隔離病人。

(2)接觸者檢疫。在檢疫期間發現有咽炎、扁桃體炎,儘早用抗菌素治療。

(3)病人停留過的房間,可用食醋燻蒸消毒。取食醋50毫升,加等量水,倒入容器中。關好門窗,煮沸食醋,待完全蒸發後半小時開窗通風換氣。

  (八)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1.流行特點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是由細菌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

病菌存在於病人的鼻咽部,主要經飛沫傳染。

冬春季,室內通風不良,人體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容易造成流腦的流行。

  2.症狀

(1)病初類似感冒,發熱、寒戰,但流鼻涕、打噴嚏、咳嗽等症狀不明顯。

(2)劇烈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痛。

(3)頻繁嘔吐,呈噴射狀,即沒感到噁心就噴吐出來。

(4)病人煩躁或神智恍惚,嗜睡。乳兒常有尖叫、驚跳。病情進一步發展可出現抽風、昏迷。

(5)發病後幾小時,皮膚上可出現出血性皮疹。用手指壓迫後紅色不退,是出血性皮疹的特點。

(6)頸部有抵抗感。讓病人仰臥,檢查者托住病人的頭,向胸前屈曲。檢查者可感到病人的頸部發硬,很難使病人的下巴貼到前胸。

總之,流腦的早期症狀類似感冒,但病情可以在短時間內惡化,搶救流腦需分秒必爭。若於冬春季,發現“感冒”的病人,有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精神很差、皮膚有出血點等要迅速送醫院診治。

  3.預防

(1)接種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菌苗。

(2)室內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新鮮。冬春季,儘量不組織兒童去人多的公共場所。

(3)接觸者檢疫,可服磺胺嘧啶預防,藥量遵醫囑,服藥期間多喝開水。

  (九)傳染性肝炎

 1.流行特點 傳染性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傳染病。肝炎病毒最常見的爲甲、乙型。

(1)甲型肝炎病毒 引起甲型傳染性肝炎。該病毒耐熱,一般的消毒劑,如高錳酸鉀不能殺滅甲型肝炎病毒。

病毒存在於病人的糞便中,糞便污染了食物、飲水,經口造成傳染。

人感染了甲型肝炎病毒以後,約經1個月的潛伏期後發病,多爲黃疸型肝炎。

(2)乙型肝炎病毒 引起乙型傳染性肝炎,該病毒耐熱。

病毒存在於病人的血液、糞便、唾液、鼻涕、乳汁等中。

含有病毒的極微量血液就能造成傳染。可通過輸血、注射血製品、共用注射器等途徑傳播。

由於病人的唾液和鼻咽分泌物中也有病毒,所以日常生活密切接觸,如共用牙刷、食具,也是傳染的途徑。

在乙型傳染性肝炎病人及帶病毒者的血液中,“肝炎抗原”(或稱澳抗)陽性,可藉此與甲型傳染性肝炎區別。

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約經2~6個月的潛伏期後發病,多爲無黃疸型肝炎。

  2.症狀 無論甲型、乙型傳染性肝炎,在症狀上都可分爲黃疸型與無黃疸型兩種。

(1)黃疸型肝炎

①病初類似感冒,相繼出現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尤其不喜歡吃油膩的食物。

②精神不好,乏力。平時活潑好動的小兒,病後願意坐着或要求上牀。平時不愛哭的小兒,表現出煩躁、好發脾氣。

③經l周左右,鞏膜、皮膚出現黃疸,尿色加深。肝功能不正常。

④出現黃疸2~6周以後,黃疸消退,食慾、精神好轉,肝功目逐漸恢復正常。

(2)無黃疸型肝炎 與黃疸型比較,病情輕。一般有發熱、乏力、噁心、嘔吐、頭暈等症狀。在病程中始終不出現黃疸。

  3.護理

(1)患急性肝炎應臥牀休息,病情好轉後可輕微活動,但以不感覺疲勞爲度。

(2)飲食宜少吃脂肪,適當增加蛋白質和糖的量,多吃水果、蔬菜。

  4.預防

(1)防止病從口人,講究飲食衛生、個人衛生。飯前用肥皂、流動水洗手。水杯、牙刷不能混用。

(2)做好日常的消毒工作。食具、水杯煮沸消毒。

(3)預防接種用的針頭、針管用後煮沸消毒。每注射一個人換一套針頭、針管。

(4)工作人員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5)早發現、早隔離病人。病人隔離後,所在的班要做徹底消毒。傢俱、玩具可用3%漂白粉澄清液擦拭。被褥、衣服可在日光下曝曬4~6小時。食具、毛巾等煮沸消毒。便盆用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2小時。

  (十)細菌性痢疾

 1.流行特點 細菌性痢疾是由細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

病菌存在於病人的糞便中,經口傳染。

  2.症狀

(1)發病急,高熱、腹痛、腹瀉。一日可腹瀉幾十次,有明顯的裏急後重(有總排不淨大便的感覺)。大便內有黏液及膿血。

(2)少數病人高熱,很快抽風、昏迷,爲中毒型痢疾。

  3.護理

(1)發熱時應臥牀休息,飲食以流質或半流質爲主,忌食多渣、油膩或有刺激性的食物。病情好轉後逐步恢復普通飲食並加強營養。

(2)應遵醫囑服藥。急性菌痢的療程一般爲7~10天,若未按醫囑服藥,治療不徹底,易轉成慢性菌痢。

  4.預防

(1)早期發現、隔離及治療病人及帶菌者。

(2)加強環境衛生、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

(3)夏秋季可就地取材,採用集體服藥預防的方法,如馬齒莧煎劑有一定的預防效果。

  (十一)流行性乙型腦炎

 1.流行特點 流行性乙型腦炎(簡稱乙腦)是由乙腦病毒引起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傳染病,通過蚊蟲傳播,多發生於兒童,流行於夏秋季。

生仔豬經過一個夏季,幾乎100%被感染,豬爲本病的重要傳染源,蚊蟲吸豬血則帶上乙腦病毒,再叮咬健康人時,就把乙腦病毒注入人體。

  2.症狀

(1)起病急。發熱、頭痛、噴射性嘔吐、嗜睡。

(2)2~3天后,體溫可達40℃以上,抽風、昏迷。

(3)經中西醫結合治療乙腦,使乙腦的病死率明顯下降。但少數病人仍可留下後遺症,如不能說話、肢體癱瘓、智力減退等。

  3.預防

(1)應在流行期前1~2月接種乙腦疫苗。

(2)搞好環境衛生,消滅蚊蟲孳生地。在流行季節應充分利用蚊帳、避蚊油、蚊香以及各種煙燻劑(除蟲菊、青蒿、苦艾、辣蓼等)防蚊、驅蚊。

傳染病
呼吸系統
出生疾病
消化系統
皮膚五官
口腔疾病
泌尿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