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疾病 > 出生疾病 > 小兒腦癱是怎麼回事

小兒腦癱是怎麼回事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4.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腦性癱瘓(cerebral palsy)也稱嬰兒腦性癱瘓(infantile cerebral palsy),是先天性運動功能障礙及姿勢異常臨牀綜合徵。

小兒腦癱是怎麼回事

腦性癱瘓(cerebral palsy)也稱嬰兒腦性癱瘓(infantile cerebral palsy),是先天性運動功能障礙及姿勢異常臨牀綜合徵。

我國腦性癱瘓專題座談會(1988)提出腦性癱瘓的定義是:嬰兒出生前到出生後1個月內發育期非進行性腦損害綜合徵,主要表現爲中樞性運動障礙及姿勢異常。其他原因導致的短暫性運動障礙、腦進行性疾病及脊髓病變等,不屬本病的範圍。

腦癱症狀:

因爲腦癱的發病機制各不相同,臨牀上常表現爲不同腦區受累的特徵。

根據相應的臨牀特點,腦癱可分爲多種類型。

一、手足徐動型:主要病變部位集中在錐體外系,常常表現爲四肢、頭面部或全身肌肉的“蠕蟲樣”不自主運動。緊張、興奮時加重,安靜時減輕,入睡後多動消失。多動症狀在進行有意識的動作時尤爲明顯,如取拿物品時不能順利接觸該物品,而是上肢高舉或伸向後方,搖動,全身用力、面部肌肉活動增多,表情怪異。協同運動能力極差。由於顏面肌肉、舌肌及發聲肌肉受累而常伴有語言障礙。單純手足徐動型腦性癱瘓常肌張力減低,腱反射不亢進,亦無病理反射。但本型常與痙攣型共同存在。

二、痙攣型:腦癱患兒大多數屬於這種類型。也是最爲常見的臨牀類型。主要表現爲肌張力“折刀樣”增高,以屈肌張力增高爲主,下肢內收肌羣尤爲顯著。患兒雙大腿外展困難,膝部屈曲不易伸直,腓腸肌收縮而致跟腱攣縮。豎立抱起時兩下肢伸直、內收並內旋,兩腿交又呈剪刀狀。行走時呈“剪刀狀”痙攣性癱瘓步態,足尖着地。上肢表現爲肘、腕關節屈曲。受累肢體呈典型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陽性。

根據受累部位的不同,痙攣型腦性癱瘓又可分爲四肢癱、偏癱、三肢癱及單癱等。其中以四肢癱或偏癱較爲多見,其他類型少見。

三、共濟失調型:這種類型較少見,主要表現爲小腦病變體徵,常見眼球震顫,辨距不良,步態不穩、搖晃及意向性震顫等。肌張力偏低,腱反射不亢進。

四、其他類型:除上述二型外,尚有以下少見類型:

1、強直型:主要表現爲鉛管樣或齒輪狀肌張力增高等錐體外系症狀,腱反射不亢進。

2、肌張力低下型:表現爲肌張力低下,但腱反射存在或亢進。

3、震顫型:表現爲靜止性震顫,與錐體外系受累有關。

此外,腦性癱瘓患兒常由於較廣泛的腦損傷引起,故合併其他神經系統異常者較爲常記。例如,25~80%的患兒伴有智力低下;25~50%的患兒合併癲病,並有少數病例合併語言障礙或感知覺及行爲異常等。

小兒腦癱治療護理:

腦性癱瘓的治療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治療在於肌肉訓練、語言訓練和心理治療。手術僅能作爲一種輔助性的治療手段,而且在手術前、後均需要不斷的進行各種康復治療。

一、手術治療:對於嚴重的關節攣縮、畸形可予以恰當的手術矯治。常見的有腱膜鬆解術,選擇性周圍神經部分切斷術,Hoke跟腱腱滑動延長術,股直肌遠端轉移術等。

二、藥物治療:

1、本症的治療無根治方法,藥物也是輔助治療作用,主要有腦活素、胞二磷膽鹼、A型肉毒毒素、腦苷肌肽、巴氯酚、安定等。

2、及時治療合併症。對有視聽障礙者及時矯正,有語言障礙者進行語言訓練,智力低下者進行特殊教育,有癲癇發作者應積極用藥物控制發作。

三、康復治療:

1、以糾正運動障礙和異常姿勢、恢復正常運動發育爲主,應採用理療、體療、手術療法等多種措施進行矯治和訓練。

2、對於運動異常應採取綜合措施進行治療。常用方法有功能訓練、日常生活技能訓練、體療、理療等。按摩、鍼灸、推拿等也能促進症狀的改善。[詳細]

3、全面關心患兒,注意生活護理及營養保證。

4、功能和智力訓練:以鮑氏提出的“0~3歲早期干預大綱”爲指導,針對疾病損傷造成的不同功能障礙, 制定不同的診療方案,進行感知、視聽、語言、記憶和動作訓練,結合嬰兒操綜合治療。

5、運動療法:減重步態訓練、Bobath法、Bojta法、上田療法、 作業療法、平衡功能訓練、感覺統合治療、文體療法等。

四、心理療法:與患兒交談,觀察其情緒、心理、興趣,進行誘導和啓發,調整病態心理,通過遊戲、音樂開發智力。

五、中醫療法:鍼灸、推拿按摩等理療,也可辯證施治使用中藥。

傳染病
呼吸系統
出生疾病
消化系統
皮膚五官
口腔疾病
泌尿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