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疾病 > 出生疾病 > 冬季十個孩子九個咳是怎麼回事

冬季十個孩子九個咳是怎麼回事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從到了冬季,周圍的一些孩子一個個都患上了咳嗽。這可是急壞了父母們。那麼冬季十個孩子九個咳是怎麼回事?一起來看看吧。

自從到了冬季,周圍的一些孩子一個個都患上了咳嗽。這可是急壞了父母們。那麼冬季十個孩子九個咳是怎麼回事?一起來看看吧。

冬季十個孩子九個咳是怎麼回事

常言道,十個孩子九個咳。一聽到寶寶咳嗽,很多媽媽都會擔心TA是不是生病了,要不要吃止咳藥、會不會引起肺炎。

咳嗽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其實,咳嗽並不是病,它和發燒一樣,只是一種症狀表現。

生活中,我們都一貫地認爲咳嗽是不好的,然而恰恰相反,它是人體的一個保護性反射動作。當有異物從外界進入呼吸道或呼吸道里存在病理性分泌物時,人體就是通過咳嗽這個動作將其排出體外的。

所以,如果寶寶咳嗽不厲害,先不要急着幫TA止咳,因爲馬上止咳的話,咳嗽可能止住了,但異物也就沒法通過咳嗽排出來了。

這就好比身體報警了,你第一時間關掉了警報聲,表面上看起來平靜了,但病竈還在,相當於治標不治本,從而延誤病情。

還要注意的是,不建議擅自給6歲以內的寶寶使用鎮咳藥,因爲鎮咳藥的藥效對這個乾咳的寶寶作用比較好,但是可能引起不良反應。雖然鎮咳藥不建議非醫囑使用,但如果寶寶咳嗽中有痰液,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化痰藥。

至於會不會引起肺炎,這裏要重申一下。

咳嗽是肺炎的症狀之一,不會反過來引起肺炎。而要判斷寶寶是不是肺炎,不是簡單地通過幾聲咳嗽聲就可以下結論的,必須經過兒科醫生的詳細問診和查體,有時還要給寶寶拍胸片,來幫助醫生下診斷。

大部分咳嗽是由呼吸道感染引起的

所以,面對寶寶咳嗽,媽媽最好不要自行喂藥止咳,也不要胡亂猜測,而應該關注寶寶爲什麼咳嗽,原因通常有三種:

●第一種是呼吸道感染,比如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都可能引起咳嗽。

其中,大部分的咳嗽是由感冒引起的,一般在前5天嚴重一些,之後會慢慢好轉,完全好起來需要2周左右。

●第二種是過敏,比如寶寶得了過敏性鼻炎,就很可能出現咳嗽的症狀。

有些寶寶可能會合並幾種過敏因素,出現過敏性鼻炎合併哮喘的情況,這時治療往往更復雜。

●第三種是不常見的因素,比如氣道異物、胃食管反流等也可能引起咳嗽。

如果常規治療一段時間沒任何效果,就要考慮這種情況了。

家庭護理方法:補水、增溼、遠離致咳原、霧化

瞭解了咳嗽的原因,接下來媽媽要學會對症治療。

一般來說,3個月以內的寶寶咳嗽,不管什麼原因,都建議馬上去看醫生。

3個月以上的寶寶咳嗽,則要留意TA的呼吸、面色、體溫以及精神狀態,如果沒有出現呼吸急促、高熱、活動力差、精神萎靡等狀況,媽媽可以先試試以下幾種家庭護理方法。

四種家庭護理方法

補充水分

如果寶寶感到喉嚨幹,可以適當給TA喝一些溫水、湯粥或果汁,一方面可以幫助稀釋咽喉部的痰液,使之更容易排出;另一方面可以保持氣管壁的溼潤,緩解不適。

增加溼度

如果室內空氣乾燥,可以使用加溼器,給寶寶創造一個55%-60%的溼度環境,有助於保持呼吸道黏膜溼潤,改善咳嗽症狀。要用純淨水或蒸餾水,每日換水,每週清洗一遍加溼器。

遠離過敏原

寶寶如果對花粉、灰塵、寵物毛屑等過敏,則要避免在家裏擺放花卉、養寵物等,同時保持居住環境的清潔,讓寶寶遠離過敏原。

看情況結合霧化治療

對於偶爾乾咳和刺激性乾咳的寶寶,可以用家庭霧化儀將生理鹽水霧化,然後讓寶寶吸入,這樣做有利於溼化氣道,讓寶寶舒服一些。

如果寶寶的咳嗽是由哮喘、喉炎或急性喉炎等疾病引發的,採用針對性的霧化治療,吸入激素和快速舒張支氣管的藥物,可以有效緩解喘息症狀。

要注意的是,霧化前要保持寶寶面部乾淨、清潔,並且在寶寶進食半小時後再開始,避免霧化刺激引起嘔吐嗆咳;霧化後要及時給寶寶漱口、洗臉,減少藥物局部殘留。

在家庭護理過程中,還要注意觀察寶寶是否出現其他異常症狀,如果發現寶寶有:呼吸困難、喘鳴、伴有發熱、胸痛、嘔吐或口脣青紫等任意一種情況,或者其他你無法判斷的情況,都建議及時看醫生。

預防咳嗽關鍵在於:減少呼吸道感染

當然,如果媽媽平時就做好預防工作,寶寶咳嗽的機率也會隨之降低。而預防咳嗽的重中之重是減少呼吸道感染。

寶寶在家時,家裏要常開窗通風,這是減低室內病菌密度的有效方式之一,但在霧霾天最好別開,可以打開空氣淨化器,過濾掉空氣中的一些污染因子,讓寶寶呼吸到新鮮的空氣。

另外,寶寶的牀單、枕頭等牀上用品和毛絨玩具要定期清洗,減少接觸塵蟎的機會。

帶寶寶外出時,儘量避免去超市、電影院、菜市場等通風不暢、人員較多的公共場所;如果去公園或遊樂場玩,回家後要第一時間給寶寶洗臉、洗手、漱口,清理掉粘在TA臉上和呼吸道里的粉塵,降低感染的概率。

傳染病
呼吸系統
出生疾病
消化系統
皮膚五官
口腔疾病
泌尿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