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家長教會孩子這三件事,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的學習

家長教會孩子這三件事,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的學習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6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的學習問題是很多家長特別關注的,想要不擔心孩子的學習問題該怎麼辦?暑假收尾,開學在即,陪玩陪學一假期的爸媽們,一邊舒口氣,“總算要開學了”,一邊又不免懸起心來:新學期,娃學習困難、學習不好怎麼辦?

分享讓孩子學習毫不困難的三個竅門

“信”老師,才能學得好;

懂得“聽”,才能學得好;

做得到位,才能學得好。

“信”老師,才能學得好

孩子在學校是跟着老師學,孩子能不能“信”老師、有多“信”老師,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孩子在學校能學多好。

有些孩子的風格是這樣的:“某老師根本就不行,教得一點都不好。”“老師真麻煩,總是有好多要求。”這樣的孩子,十之八九也不會學得太好。

我家兩個孩子的風格是這樣的:“老師說……,老師還說……”

小兒開學升初一,假期報到後,新學校留了暑假作業,其中有一項語文作業,是用方格紙抄寫古詩。小兒找我要方格紙,我說,“家裏沒有,用作文紙行嗎?”小兒說,“不行,老師說了,要用專門練硬筆書法的紅線方格紙,那樣才能抄得漂亮、才能練字。”我趕緊幫着買來,小兒拿到新紙,馬上認認真真地去抄了,抄得又工整又漂亮。

大兒升高一,要去軍訓,自己準備行李時,來找要防曬霜,我還挺奇怪,這個連洗面奶都不用的傢伙,還能想起防曬霜?原來是,“老師說了,每個人都得帶。”一會兒又來要腰帶,我問他,“那要不要把長褲襯衫一起帶上?”回答:“老師沒說,不用。”

從來都相信老師、從來都把老師說的話當回事,讓我家倆娃從上學起,就幾乎沒有在學校的課程上遇到過什麼嚴重困難。

這個竅門,真心媽媽自己最近也得到一個小佐證。我一直想學畫國畫,就報了一個網上的白描啓蒙班。因爲是成人課程,老師講得並不多,要領講到後,就靠每天練習來提高。兩三天後,學習羣裏的不滿就來了,“每天講這麼短,太水了”,“老師簡直是惜字如金”,“這麼學,還不如我自己隨便找本書來看呢”。

學了十天後,我特別花了幾個小時,把打卡頁面的作業全都瀏覽了一遍,有一個特別有趣的發現:發課程牢騷的,十天內的作業,幾乎看不到什麼進步,每天按老師講的要領勤奮練習的,在每個關鍵點上,都進步明顯,而且自己也越學越有興致。

成人在學習過程中不懂“信”老師,當然是因爲自己成見過多,而孩子不懂“信”老師,則大半來自父母的誤導。

家長教會孩子這三件事,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的學習

在對孩子的成長普遍太過焦慮的大背景下,很多父母會把自己的焦慮、不滿轉移到教育,進而轉移到老師個人身上,對老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水平,常常是懷疑多過信任。

老師留了什麼讓孩子稍感困難的作業,爸媽會認爲,這是存心給家長找麻煩,老師說孩子該專注於學校學習,不要上太多課外班,家長會認爲,“反正不是你家孩子,你站着說話不腰疼”。不說是到了“老師支持的,家長就要反對,老師反對的,家長就要支持”的程度,也相差無幾。

家長對老師是這樣的態度,自然也很難教會孩子“信”老師,恕我直言,爸媽這樣做,不是在幫孩子,是真的在“坑”孩子。

懂得“聽”,才能學得好

孩子學習困不困難,還取決於他懂不懂得“聽”。有的爸媽很困惑:“我孩子總說上課都聽明白了,可是一到考試爲什麼就不行呢?”那是因爲孩子看起來是在聽了,但他只聽了他想聽的東西,根本沒關心老師想講的是什麼。

對不會學習的孩子和成人來說,不會聽,幾乎是一個通病。

比如,我在上的那個小課程,老師說,學白描,要從畫線條開始,能不能畫出平直的線條,取決於執筆的手能不能在紙上順暢地移動,接着示範了支點在哪裏、力度該如何、怎麼才能做到移動。然後,問題一個接一個地來了:“老師,我的手移動不了,怎麼辦?”“老師,我手一動,紙就跟着跑了,爲什麼?”

——怎麼辦,爲什麼,這要到老師講過的要領中去找啊,老師講課的時候,您聽了嗎?一次沒聽明白,您反覆聽了嗎?

不會聽是怎麼造成的?我認爲,還是來自日常生活中的“傾聽”習慣。

在很多家庭中,爸爸媽媽之間、父母和孩子之間,是很少互相傾聽的。大人很少認真聽孩子說話,孩子也很少認真聽大人說話,大人彼此之間,也是說得多,聽得少,每個人都是隻管“我想”、“我說”,不管別人怎麼想,怎麼說。這不但讓家人之間的溝通只包含非常少的有效信息,效率很低,還讓大家都養成一個習慣,那就是,聽別人說話,不能全身心投入,只在想聽的時候聽,而且只聽我想聽的,不去管別人在講什麼。

在懂得“聽”上,爸爸媽媽怎樣才能幫到孩子呢?

我認爲,還是要從父母自己做起,最關鍵的,在聽孩子說話時,做一個認真傾聽的大人。孩子總是被父母傾聽,自然也能學會傾聽父母,學會傾聽父母,也就慢慢能學會傾聽別人。等孩子找到上課時專注“傾聽”的感覺,孩子的學習,基本上就不用爸媽擔心了。

做得到位,才能學得好

除了能“信”老師、懂得“聽”課,孩子學習不困難的第三個竅門是,要做的事,會做得到位。

爸媽總希望孩子學習上能“勤奮”點,到底什麼是勤奮呢?我覺得就是——不嫌麻煩、不偷懶、不走捷徑、肯花笨功夫。

這當然還是來自父母的示範,爸媽能做到這樣,孩子也能做到這樣。

有一回,晚上十點了,我家小兒來問一個作業題,是個奧數類型的題,他做了半天都做不出來,我這個文科生媽媽也不會做,只好嘗試各種方法,一點點摸索。結果我自己越做越放不下,一直做到凌晨四點,找到了六七種解法。

第二天一大早,小兒就來找我:“媽媽媽媽,那個題你做出來了嗎?”一看我做了那麼多解法,孩子特別驚喜:“哇,你太厲害啦!”我一個一個講給他聽,本以爲他聽一兩個就滿意了,結果他耐心地聽了每一個,還逐個和我討論。

我趁機表揚他:“我覺得你很棒,遇到難題不圖省事先去網上找答案。”他說,“不不不,我也去網上找的,不過我不會照抄,會先弄明白了,然後按照老師要求的步驟,一步一步把解法寫明白。”孩子能自覺做到這樣,簡直是太讓人欣慰了。

其實,那道題,我完全沒有必要做一晚上,到網上搜搜,可能一個小時就能找到那麼多解法,但我想讓孩子看到,父母是如何不嫌麻煩、不偷懶、不走捷徑、肯花笨功夫的。我覺得,這個過程,比幫他做出一道題重要得多。

說了三個方法,還要回到一個最簡單也最基本的原則,那就是:爸爸媽媽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他是否“信”老師,是否懂得“聽”、是否願意花功夫把要做的事兒做到位,都來自父母的影響和示範。父母能在這三個方面給孩子正面的影響,孩子的學習就用不着擔心。

快樂淡定的兩孩父母,家教育兒研究者,只論實相,不煲雞湯。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