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當孩子學習和做事不專心時,家長是否曾如此管孩子?

當孩子學習和做事不專心時,家長是否曾如此管孩子?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當孩子學習和做事不專心時,父母是否曾如此管孩子?孩子平時表現和學習都很好,但是遇到稍重要的考試,如期中考試,就會表現欠佳,而許多題是原本能做對的,是什麼導致孩子這樣的呢?

孩子一直表現很乖,但近期卻突然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感覺總是心不在焉。

有些父母常常會忽略孩子的這些表現,只是認爲孩子不夠努力纔會如此,但這卻可能是他出現焦慮問題的信號。

父母應該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

與那些焦慮後會表現爲氣憤或憤怒的孩子不同,相對內向的孩子會把焦慮隱藏得很深,特別是一些女孩,她們不會哭鬧、躲避和過度痛苦。

當孩子學習和做事不專心時,家長是否曾如此管孩子?

當這些孩子出現焦慮問題時,她們擔心自己說出來會讓父母批評,又或者會被別嘲笑,因而會把自己的情緒隱藏起來,只是自己默默地擔憂、焦慮。

然而,這樣的情況會導致更大的危害。

比如,一個孩子平時總是得滿分,因而當她偶然向父母說起自己怕明天考試得不了滿分時,父母常常不以爲然,而是告訴她不用擔心,你一直都得滿分。

表面上看父母在緩解孩子的壓力,事實卻是無形中增加了她的壓力,因爲每次考試她都會擔心,但經歷過這一次,她再也不願向父母傾訴自己的擔憂了。

久而久之,她會把壓力和焦慮隱藏得更深,直到自己無法承受而爆發出來,嚴重時可能導致抑鬱甚至自殺。近年來,多次發生學生在高考前後自殺的事件,許多都與這樣的情緒有關。[學前]17歲少年高考後自殺,留下遺言“真正的我只活在我心裏”?

父母的教養方式與孩子的焦慮有關

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兒童的焦慮行爲與某些家庭教養行爲相關:

與兒童焦慮相關的家庭教養行爲

父母的過度控制:父母常常用命令式的語氣,限制孩子的自主權和獨立性。

過度保護:對任何可能帶來危險或父母認爲不當的行爲,都過度謹慎和加以保護。[學前]如果孩子特別粘人尤其是媽媽?這或許是有問題的信號

焦慮解釋風格:爲了讓孩子遠離“危險”,常誇大危險,類似於狼來了,使孩子對常規事物充滿恐懼。

容忍或鼓勵迴避行爲:當孩子遇到難做的事時,父母會代勞或同意孩子迴避。

拒絕或批評:當孩子提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時,父母總是忽略孩子的感受而按自己的標準,進行反對式的評判甚至批評,讓孩子不敢在父母面前說真話。

衝突:許多研究發現,打架、爭論和家庭不和睦與孩子的高焦慮水平相關;而患有焦慮的孩子在評價自己家庭時,常常描述爲父母很嚴格,家庭不和睦甚至常吵架。[學前]17歲少年行兇被刑拘,只因童年被“虐待”!

積極的家庭教養方式可以減壓

行爲獎勵:父母常常獎勵孩子接受挑戰的行爲,即使是部分成功,也會給予承認和肯定;父母常常關注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不將分數高低作爲評價孩子是否努力的標準。

消除過度的焦慮行爲:與那些孩子一有問題,就十分緊張的父母不同;積極的父母無論是出於關心還是生氣,都不會對孩子所擔心的事做出過度反應,而是心平氣和地與孩子交談,共同商討對策,孩子也更願意從父母處獲得幫助。

管理自己的焦慮:父母當遇到讓自己感到焦慮、傷心、痛苦的事時,不會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因爲對於敏感的孩子,這隻會增加他們的焦慮,哪怕與他們沒什麼關係。

提高家庭溝通和問題解決技巧:父母更加民主,更願意聽孩子的傾訴;孩子對父母也很信賴,至少會向父母中的一方坦白說出自己的困惑、焦慮。

權威型的教養方式:父母按照獨立的價值判斷標準來指導兒童的行爲,既不會放任孩子過格的行爲,也不會限制孩子的自主權,更不會情緒化地管控孩子,而且對孩子的情緒波動很敏感,但處理起來又不激進。[學前]美國母親如此教育孩子,爲何6個孩子總是“膽戰心驚”?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