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對孩子生命觀的教育 就是以身作則的平靜呈現

對孩子生命觀的教育 就是以身作則的平靜呈現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深深感激小美爸爸從甄小美很小時,就把對死亡的平靜以身作則地呈現在孩子的生活裏,不但讓孩子受益,也讓我學到很多。

對孩子生命觀的教育 就是以身作則的平靜呈現

昨天回到家,走進廚房,便看到珠珠——我們家養的一隻小倉鼠,側臥在籠子裏,以爲她又在睡覺。我晃了晃籠子,它沒有動,又晃了一下,還是不動!天哪!出事兒了!

我走到女兒的門口,蹲下來:“甄小美,我有件事跟你說,不是好事。”甄小美有點緊張地看着我:“怎麼了?”我回答:“珠珠,好像死了。” 甄小美立刻衝到廚房,我跟着她。珠珠還是側臥在籠子裏,一動不動。

我和甄小美就這樣看着籠子裏奄奄一息的小倉鼠,很無助、很難過。我們摟在一起,爲珠珠祈禱。當我們睜開眼睛,看到珠珠最後蹬了一下腿,張着嘴,停止了呼吸。我們眼睜睜地看着它死了。甄小美淚流不止:“媽咪,珠珠死了。我們的祈禱沒有到上帝那兒。我們沒能幫助她。”

▋寵物之死的歷史

這不是我家第一次死寵物。

甄小美2歲多時,有位媽媽把她家的小白兔送給甄小美。幾天後,大概是小白兔吃光了用來磨牙的木棍,把自己撐死了。那是甄小美第一次面對死亡。

爸爸和我給甄小美看死掉的小兔子,告訴她兔子死了,可能是因爲吃了木棍。爸爸告訴她:“死了,就是不會再活過來,不會再有生命。所有的動物,都會死亡。有時候是太老了,有時候是因爲病了,有時候是因爲意外,這次是意外。這讓我們都很難過、很傷心。”——我始終慶幸,我們沒有逃避這個話題,我們和孩子一起,平靜地面對死亡。

然後我們帶着甄小美,把小兔子埋在小區外面的一棵樹下。爸爸挖坑,我牽着甄小美的手,把小兔子倒在坑裏。然後我們一起爲小兔子祈禱。我帶領祈禱詞:“親愛的小兔子,你死了,我們很難過。請你寧靜地長眠吧。我們會永遠記得你。”

爸爸又告訴甄小美:“把小兔子埋在泥土裏,埋在樹下,對這裏的自然環境,對這棵樹,都很好,小兔子的屍體能夠變成營養。小兔子從大自然裏來,現在又回到大自然裏。”

甄小美2歲多,整個過程很平靜。

再後來,家裏還死過烏龜和金魚。我們沒有逃避,沒有遮掩,沒有隱瞞,也從未說過“不過是一條魚,有什麼好傷心的!”。我們和甄小美一起面對,一起難過、一起傷心。

這些寵物,甄小美到現在都還記得。

▋“媽咪,我不要你去世!”

剛過了5歲時,甄小美開始好奇“人類的死亡”。有一次甄小美問我:“媽咪和兔子、烏龜、金魚一樣,也會死,對嗎?”

“對,如果沒有意外,等我很老的時候,我會死。”

“你和爸爸先死,還是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先死?”

“應該是他們在我們前面死。如果你願意的話,你也可以說‘去世’,這是一個比‘死’更柔和的詞。”

“哦,去世.......”甄小美思考了好一會兒,顯得越來越傷心,然後哭起來,大喊:“媽咪,我不要你去世!”

我摟住她:“我非常明白。因爲你愛媽媽,希望永遠和媽媽在一起。”甄小美在我懷裏,邊哭邊點頭。我親她:“我也非常非常愛你。沒有人希望自己愛的人死。就像我也很不想看到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去世一樣。我也會覺得十分傷心,會覺得心碎,要是所有人都永遠不死,該多好!”

“真的嗎?”甄小美的哭泣減弱了,擡起頭。顯然又開始思考。很快她說:“但是,所有動物,包括人類,都會死。有一天,我也會死。”

“是啊。那時候,你的孩子、孫子,也會非常非常難過。”

“我的孩子?我的孫子?我會很老很老嗎?”甄小美已經不哭了。

“可能吧。你覺得,媽媽什麼時候有可能死呢?”

“很老很老的時候......”甄小美又開始思考:“那就是,很多很多個...很多很多個...月,以後!”那時候,甄小美對“月”很有概念。

“而且還是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年,以後。一年有12個月,等媽媽死的時候,可能是好幾百個月呢。那時候,你已經長成大人了,有了自己的孩子,甚至自己的孫子。那時候,你就不會覺得死亡這麼不能接受了。那時候,你對死亡的想法,會不一樣的。”聽到這個話,甄小美全身都放鬆了。

過了幾天,甄小美忽然跟我說:“媽咪,等你死了,我要切開你的身體,把你的心拿出來。”我悄悄吸了口冷氣,“爲什麼?”

“我想看看裏面的上帝。” ——我們常常說:“上帝住在每個人的心裏”。甄小美的這個決定,原來基於這麼美好的想法!

接着她又說:“我知道你會變成一具骷髏,我還要把你的骷髏拿回家,放在我的牀邊。這樣我還是可以天天見到你。”

感動的淚水涌出我的眼眶,我緊緊摟住她,親吻她。

每當這樣的時刻,我都深深感激小美爸爸從甄小美很小時,就把對死亡的平靜以身作則地呈現在孩子的生活裏,不但讓孩子受益,也讓我學到很多。也很慶幸,在甄小美對“人類死亡”好奇時,我能夠認可孩子的負面情緒,嘗試着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她、接納她,從而引導她。

待全部接受後,甄小美輕輕說:“再見珠珠,我會在心裏跟你再見。”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