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沒有現成的育兒經,家長千萬別按圖索驥

沒有現成的育兒經,家長千萬別按圖索驥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廣州軍區總醫院兒科接待了一名奇怪的小病人。這名剛滿一歲的小患者有個奇怪的病,每次吃完奶就哭鬧,怎麼哄也哄不好。最後可急壞了沒有育兒經驗的父母,趕緊抱來醫院求醫。該院兒科馬恆灝主任經過仔細檢查,並沒發現小病人有哪裏不舒服,小病人吃完奶就哭鬧唯一的原因就是沒吃飽。

“這個家長很有意思,甚至可以說是教條,不知從哪裏找了一本育兒經,上邊寫明像他小孩這樣大的寶寶,每次餵奶60ml,他們於是就不知變通,一點奶也不多給。結果小寶寶每次只能吃半飽。”馬恆灝對記者說,現在年輕的父母家裏都是獨子,往往沒有育兒經驗,非常迷信現成的育兒經,這樣非常不可取,“就像剛纔的那對父母,長期下去,小孩可能會營養不良、發育遲緩,後果很嚴重。”

育兒經之一:孩子感冒就輸液就退燒

沒有現成的育兒經,家長千萬別按圖索驥

很多小孩子一感冒,家長就帶小孩去醫院輸液。認爲小孩一輸液,發燒的就能退燒,感冒的就能快速痊癒。實際上,這是非常不對的,對小孩的健康發育非常沒好處。

馬恆灝解釋說,一般的感冒發燒,並不需要輸液治療。小孩在沒有基礎病史的情況下感冒發燒,家長不必爲之過於緊張,原因有三。一是,感冒發燒這類疾病都有自身發展規律,一般一週左右就會痊癒,藥物干預效果並不明顯,所以建議小孩一旦發燒感冒,應該適當增加鍛鍊、多飲水、口服用藥,這樣更符合小孩自身的生理要求,而不是輸液治療;二是,感冒發燒,是小孩自身抵抗力在疾病做對抗,有利於增強小孩的抵抗力,輸液治療,特別是使用抗生素,反而會導致抵抗力低下和產生耐藥性,不利於以後疾病的治療;三是,輸液本身是一種有風險的治療手段,同時輸液本身並不能達到退燒的目的,另外因藥物直接進入血液,,一旦出現過敏等反應後果就比較嚴重,得不償失。

育兒經之二:孩子咳嗽需鎮咳

有些小孩家長平時很關注小孩的身體狀況,一旦發現小孩出現咳嗽症狀就很着急。有育兒經指出,小孩咳嗽要及時治療,先把咳嗽壓回去,這就是所謂的鎮咳。其實,這也不是正確的育兒經。

馬恆灝認爲,咳嗽是小孩常見疾病之一。很多咳嗽並不需要太過擔心,更不需要服用鎮咳藥。“什麼時候才吃藥?這要看咳嗽對小孩身體影響程度。”馬恆灝解釋說,我們不妨這樣理解,其實兒童咳嗽,有時是將炎症、痰排出體內,是身體的自然反應,就和吐痰一個道理。只有小孩持續咳嗽,且已經影響到他們生活質量的情況下,像夜裏咳不停,才需要服藥止咳。“並且,服藥也不是鎮咳,而是爲了祛痰、驅咳。痰驅走了,咳也就走了。而鎮咳只是簡單的壓制,很不利於小孩子康復。”

針對現在市面上很多含可卡因成分的止咳藥,馬恆灝提醒家長朋友,在選購時千萬看清藥物成分,千萬不要選購這類藥物給小孩吃。

育兒經之三:兒童可以用大人的藥

有些家長一直認爲,小孩可以用大人的藥,只要按比例遞減就可以了。其實,這也是錯誤的。馬恆灝指出,有這種想法的家長並不少,一個主要原因在於專門給小孩用的藥還太少,有些患病小孩迫不得已使用了大人的藥,孩子並沒表現出明顯的不適,疾病卻很快就痊癒了。

“在慶大黴素出來的時候,很多家長聽從醫生建議,將這個藥用給小孩,結果當時沒問題,慢慢的小孩有了耳聾的症狀;再比如現在醫院牙科收治了很多有四環素牙的年輕人,就是他們小時候服用或注射過四環素導致的。”馬恆灝告訴記者,兒童用藥和大人用藥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不能混淆。很多隻適合大人的藥也會對小孩身體健康造成壞影響,只是現在還未被證實而已。“兒童用藥有其標準,也有其試驗過程,沒有經過三期臨牀試驗的藥物,絕對不能齣兒童劑型。就是這個道理。”

“小孩子不到萬不得已情況下,千萬不能隨意使用成人藥。”馬恆灝最後強調說。

育兒經之四:兒童小磕小碰沒關係

小孩一旦出現小磕小碰,只要沒有傷經動骨,很多家長就不着急擔心。很多家長是這樣認爲的,誰都有磕磕碰碰的時候,小孩不應該太嬌慣。這種說法有其道理,但往往會導致家長對兒童傷害的不重視。馬恆灝指出,這樣害處也很大。

“知道美國小孩最容易出現什麼問題嗎?兒童傷害。現在國內,兒童傷害的已經成爲兒童致死、致殘的第四大因素。前三位分別是感染、腫瘤和先天性疾病。我估計在國內兒童傷害的影響還會擴大和上升。”他告訴記者現,在很多醫院的急診科,接診的兒童傷害病例都在不斷上升。

導致兒童傷害的原因有很多,車禍、小玩具、電器等等,世界在兒童眼裏是未知的,兒童對世界是好奇的,是一直在探索的。馬恆灝指出,在這個過程中,許許多多事物都會造成兒童傷害。 “我接診過一名小患者,很多家醫院診斷爲肺炎,但按肺炎治療一直不見效。最後我通過照CT,才發現是這名小患者不知什麼時候肺部誤吸入一隻鋼筆帽。取出鋼筆帽後小患者痊癒。如果沒及時發現這個問題,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育兒經之五:兒童沒必要總去上醫院

在兒童生病後該不該去醫院,社會上一直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是不應該多去,認爲多去醫院容易引起兒童疾病的過度治療,會使兒童產生耐藥性和恐懼感,並且導致兒童太嬌氣,更容易生大病。一種觀點認爲,有病就應該到醫院細緻諮詢、檢查和診斷。在這個問題上,馬恆灝同意第二種觀點,即兒童有病應及時看醫生。

“和兒童有關的疾病好多好多,我們作爲專門的兒科醫生都有判斷失誤的可能,更何況沒有醫學知識、沒有育兒經驗的父母呢?”馬恆灝反問。他建議,醫院可以常去,一旦發現兒童身體出現疾病徵兆,就應該及時去醫院諮詢,以免對病情有所延誤。“作爲醫生,特別是兒科醫生,在開處方、做檢查時都會比較慎重,很少會產生過度治療。相反,作爲家長,兒童出現健康問題後,不及時向醫生諮詢,想當然的處理或治療,往往會給孩子一生都帶來危害。”

最後,馬恆灝告誡年輕的父母們,對孩子健康問題千萬不能掉以輕心,不能盲目地相信所謂的“育兒經”和過來人士的經驗。因爲這些育兒經和經驗,往往都有一定的普遍性,可爲很多孩子的健康成長做出有意義地指導。但每位家長的小孩都有不同的個性、特點,具有共性的東西有時候會不適應自家小孩。對待自家小孩,應該熟悉掌握他們與衆不同的地方,有選擇性地利用“育兒經”,否則可能會事倍功半。“健康問題上,拿不準主意的,最好去看專門的兒科醫生,他們的意見纔算是相對權威的。”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