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生兒 > 新生兒護理 > 新生兒頭髮護理忌三損招

新生兒頭髮護理忌三損招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少爸媽會產生寶寶頭髮爲什麼會稀稀拉拉、又薄又黃,或者是寶寶有枕禿等等的問題。爲了解決這些問題,新手爸媽們都想方設法,殊不知卻陷入寶寶頭髮護理的陷阱裏。所以,希望自己寶寶有一頭濃密烏黑的頭髮的爸媽們,切忌寶頭髮護理的三大損招,爸媽們千萬別嘗試哦。

新生兒頭髮護理忌三損招

 損招一:戒洗頭

情景一:酒店的包房裏,盼盼頭頂純白花邊小圓帽,時而展露梨渦淺笑,時而左顧右盼,令一衆賓客愛不釋手,爭相逗樂。不知誰碰了一下,盼盼的小帽子飄然落地,露出一頭細柔的軟發。仔細一看,小腦門上頂着一塊黃褐色頭痂。“寶寶的頭怎麼這麼髒呀,沒給她洗頭嗎?”一位小姑脫口而出,霎時令盼盼媽尷尬不已。盼盼外婆忙解釋說:“你年輕,不懂。寶寶的頭髮會越洗越少的,不能多洗。那頭痂慢慢會自然脫落的,不必管它。”

盼盼外婆唯恐把孫女的頭髮洗掉而不給孩子洗髮,這其實也是被民間流傳誤導了。實際上,寶寶洗髮時脫落的都是衰退的頭髮。正如我們前面所說,胎髮的脫落在出生後一段時間還會繼續,即使你不給寶寶洗頭,也是會自然脫落的。再者,頭上已經長痂,如果再不洗去,胎髮可能很長時間都不能自行脫落。

小編解釋:而頭痂是頭部皮脂腺分泌旺盛的結果,雖然不至於會讓寶寶感到不舒服,但這樣既影響美觀,也會導致痂皮下的頭皮受油脂及汗液刺激,使細菌易於繁殖。當細菌侵入毛囊時,更會阻礙頭髮的正常生長。所以,不給寶寶洗髮其實是毫無科學根據並且對寶寶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對於頭痂的處理,一般用肥皂和清水是很難洗掉的。有些家長就會用手指摳撓或用力擦抹,這是萬萬不可的,因爲這樣反而會把寶寶頭皮給弄破。你可以把植物油(如花生油、菜油等)燒開後晾涼,然後塗敷在寶寶的頭痂上,或用維生素B6軟膏塗抹,幾分鐘後再用溫水清洗,這樣去除頭痂很簡單了。

 損招二:剃滿月頭

情景二:敏敏小女兒仰起粉嫩的臉蛋,睜着明亮的眼睛,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與媽媽親切地“交談”,媽媽享受着與女兒之間的交流,感到由衷的欣慰。但當敏媽摸到女兒稀稀拉拉、又薄又黃的頭髮時,卻不由的有些惋惜:看來,女兒註定與“秀髮如雲”無緣了。看到鄰居小男孩,一頭濃密的烏髮,敏敏又羨又妒。

小編解釋:雖然我國民間有“剃滿月頭”的習俗,據說剃頭能刺激寶寶頭髮再生,故有“剃過滿月頭,頭髮就長好”的說法。事實上,這種做法是缺乏科學依據的。給滿月寶寶剃頭,不但無助於毛髮生長,反而容易招致危險。

首先,要想無知好動的寶寶跟大人配合剃頭根本就不太可能,再加上寶寶肌膚嬌嫩,稍有閃失,極容易造成寶寶頭皮損傷。再者,如果剃刀不乾淨或者寶寶頭部皮膚不夠清潔,病菌就會趁機侵入頭髮根部,引起毛囊炎,反而影響頭髮的正常生長,甚至引起脫髮;嚴重者更可能使局部皮膚化膿感染,乃至病菌入血,危及生命。

事實上,寶寶頭髮的多少、好壞,遺傳因素更重要。一般來說,父母頭髮好,孩子頭髮也不會差到哪去。每個人頭髮的多寡,早在胚胎6個月時就基本確定了,由於胎髮會在孕7-8個月時發生一次大脫落,有的可能延續到出生後較長一段時間。

這樣一來,寶寶出生後頭發就會顯得相對稀少、發黃,這只是一種暫時的生理現象。對於大部分健康寶寶來說,隨着生長髮育,他們的頭髮會逐漸由稀到密,由黃到黑,雖然有的寶寶在嬰兒期頭髮稀疏,但兩歲以後,基本就與其他寶寶一樣。至於頭髮生長的遲早、快慢,只是受環境、營養等因素影響的個體差異罷了。

 損招三:生薑汁、生髮膏雙管齊下

情景三:保健科診室裏,楚瑤帶着兒子爲爲來做檢查。楚瑤告訴醫生,寶寶吃喝拉撒都很正常,就是近半個月來,晚上因爲多汗、煩躁而時常哭鬧,睡得很不安穩,總愛把頭在枕頭上蹭來蹭去,把腦後的頭髮磨掉了不少。醫生細看爲爲:頭髮還算蠻多的,可枕後的確出現一圈不毛之地。爲爲的奶奶說,鄉下用擦生薑的土法可以使脫髮再生,但試過好幾次都不見效。他爸爸又用自己的防脫生髮液給寶寶塗過,還是不管用。楚瑤一直感覺到困惑和無奈。

小編解釋:寶寶生後出現的異常脫髮,最常見的是“枕禿”,即頭部與枕頭經常摩擦,使枕部頭髮逐漸磨掉、脫落。大部分枕禿是由於生理性多汗、媽媽孕期營養攝入不夠等引起,也可能是缺鈣或者佝僂病的前兆。此外,貧血、缺鋅、鉛中毒、念珠菌感染、藥物(某些抗生素、抗代謝劑)等影響,也會造成寶寶異常脫髮。鑑於爲爲枕後那明顯的脫髮,加上多汗、煩躁、夜驚等症狀,其實已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典型表現。

其實,在寶寶頭皮上塗擦生薑這種民間土法,是想促進毛囊周圍的血液循環,加速頭髮生長,這種做法也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另一方面,寶寶脫髮與成人禿髮症的病因根本不一樣,給寶寶塗抹各種防脫生髮液,不僅徒勞無功,有時還會損傷寶寶嬌嫩的頭皮。

在這裏忠告天下愛子心切的父母:治療寶寶脫髮不能過於緊張而想當然,應該到醫院諮詢醫生,經過檢查和診斷,弄清楚原因,採用科學的措施,纔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