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健康 > 健康寶寶,躲開牙齒保護誤區

健康寶寶,躲開牙齒保護誤區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副健康的牙齒,可以讓我們盡情咀嚼,品盡天下美味;一副整齊潔白的牙齒,可以讓我們自信地對所有的人展開美麗的笑顏。

但是,和寶寶成長髮育的其他方面相比,口腔保健往往被媽媽們所忽視。爲此,我們就嬰幼兒口腔保健中媽媽們常見的說法,採訪了兒童早期綜合發展項目組的專家鄭樹國博士,請他談談自己的觀點。

健康寶寶,躲開牙齒保護誤區

常見說法1:孩子不易入睡,含着奶瓶睡覺是一種好的催眠方法。

每天晚上哄8個月的晨晨入睡可不是件容易完成的工作。因爲這個小傢伙有個鬧覺的毛病,有時候困得眼睛都睜不開了,她也不肯乖乖地入睡,而是撲在大人的懷裏又哭又鬧的。

那天,姥姥來看晨晨,看到這種情況,給媽媽出了個主意:睡覺前給她喂點奶試試。別說,這招還真靈,晨晨再也不鬧覺了。從此,含上奶瓶成了8個月的晨晨每天晚上睡覺前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

專家觀點:殘留奶液是致齲細菌的最佳培養基。

由於人在睡眠時唾液分泌減少,所以無法及時將口腔內的奶液及時稀釋掉,口腔的自潔作用會大大減弱。因此含着奶瓶入睡,殘留在口腔內的液體會成爲口腔內致齲細菌的極佳培養基。另外,液體中的碳水化合物會被細菌分解產生酸,侵蝕牙齒,使牙齒脫礦溶解,形成齲齒。

我們在臨牀上有時候會看到一些不到1週歲的小患者,滿口已萌出的小乳牙已經發黃、變黑。經過詢問,基本都有含奶瓶睡覺的毛病。可見,含奶瓶睡覺是一種不良的餵養習慣。

常見說法2:奶瓶餵養,只要孩子喜歡,可以一直使用。

優優已經3歲了,還是不願意自己吃飯,除了一些爛飯,麪條以外,優優的主要食物就是奶粉。面前只要有稍微難嚼的東西,優優的小腦袋瓜就搖得像撥浪鼓似的,更甭提大人的飯菜了。

專家觀點:適時的咀嚼訓練,對神經。大腦發育有好處。

有些父母覺得用奶瓶餵養非常省事,所以有的甚至把其他食物做細。做精,摻入奶粉同時餵養。覺得反正孩子的營養均衡了,用哪種方式還不一樣?

其實,這種做法最主要的問題是忽視了咀嚼訓練,這所導致的後果是十分嚴重的。因爲咀嚼對頜骨的發育是一種良性刺激。許多孩子的牙列不齊等口腔問題都與小時候咀嚼訓練不充分,食物過精,過細有關。國外的一些前瞻性研究表明:孩子在咀嚼時,大腦的血流量會增大。因此可以說充分的咀嚼對神經、大腦的發育是有好處的。

因此,我們建議奶瓶餵養的時間最晚到1歲半。其實,在孩子10個月的時候,可以鍛鍊孩子開始使用杯子了。

常見說法3:所有的小孩子都喜歡吃零食,不必過多限制他。

別看丁丁吃飯不怎麼積極,對於各種小零食可是如數家珍。蛋卷。薯片、果凍,家裏甚至有一個專門爲丁丁準備一個盒子,裏面裝滿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爲他買來的零食,像個小倉庫一樣。

專家觀點:吃零食一定要有度,吃零食後一定要及時清潔口腔。

其實,過多地吃零食除了影響寶寶的正常飲食,還有許多害處。其中最嚴重的問題莫過於增加患齲齒的風險。因爲一般孩子愛吃的零食往往富含蔗糖。增加進食的頻率,也就增加了患齲齒的風險。許多孩子因爲過度地吃零食,導致嚴重的乳牙齲齒。同時,如果飯前吃零食,還會影響孩子的正常進餐。

因此,我們建議父母限制寶寶的零食進食數量和次數,同時把進食零食的時間儘量放在飯後,另外,吃完零食之後要注意口腔清潔。

常見說法4:乳牙是要替換的,因此,得了齲齒不需要治療。

3歲的小寶剛上幼兒園沒幾天,帶回來一張口腔檢查結果通知單,通知單上說,小寶有兩個輕度的齲齒,建議家長及時帶寶寶去做齲齒充填。

看着這張通知單,媽媽有點不以爲然,一方面孩子這麼小,補牙時肯定很難配合,再想想平時也沒聽小寶說牙疼,反正乳牙遲早都是要換掉的,何苦讓孩子現在受這份罪呢?

專家觀點:乳牙齲齒也要及時治療。

乳牙齲齒如果不治療,會有嚴重的危害。1.嚴重破壞牙齒的結構,影響咀嚼和進食,影響孩子的營養吸收和全身發育,影響孩子的頜骨發育;2.嚴重的乳牙齲齒,還會影響下面繼承恆牙的發育和萌出,導致牙齒髮育缺陷和萌出異常,最後導致錯(牙合)畸形。3.嚴重的齲齒,變形鏈球菌會進入血液循環,影響心臟、腎臟等全身器官。4.如果孩子的牙齒殘缺不全,學發音很受影響。孩子的自尊心很強,如果小朋友嘲笑他,他就再也不張嘴了,這還會對孩子的正常心理髮育產生影響。

可見,嬰幼兒早期齲齒的治療是十分必要的。

常見說法5:寶寶學會自己刷牙以後,就小需要大人幫助了。

小益媽媽對孩子的獨立性非常看重。所以從小益很小的時候,只要寶寶力所能及的事,他就會讓小益自己做,包括自己洗臉、自己刷牙。每次早晚兩次媽媽刷牙的時候,小益就拿着自己的小牙刷,在旁邊像模像樣地比畫着。

奶奶有時候不太放心,問小益媽媽:“孩子這麼小,自己刷牙能行嗎?”小益媽媽回答:“您甭擔心,沒問題。”

專家觀點:整個學齡前期,寶寶刷牙都應有家長的參與。

我曾接待過一位5歲的小患者,我看他牙齒上的軟垢特別多,便問他:“你刷牙了嗎?”小傢伙還挺自豪:“刷了!”

其實,因爲刷牙是一個精細動作,而小寶寶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整個學齡前期,家長都應該幫助孩子清潔牙齒。如果父母的工作忙,早上時間短,那麼晚上一定要抽出時間幫寶寶刷牙。

小提示:

我們不鼓勵3歲以下的寶寶使用含氟牙膏,因爲孩子的含漱功能還不完善,容易把牙膏吞嚥下去,長此以往,會引起氟的過量攝入,影響牙齒甚至骨骼的正常發育。

常見說法6:“地包天”不必馬上矯正,等12歲牙齒都換完了再治療也不遲。

林林是個帥氣的小男孩,可美中不足的是,有點“地包天”。一天,林林媽的一位朋友看到林林,建議她帶林林儘早去做矯治。誰知林林媽卻說:“一個男孩子,‘地包天’有啥了不起。再說,我小時候也有點地包天,現在不也看不出來了!”

專家觀點:地包天影響的不僅僅是美觀。 “地包天”是反(牙合)的俗稱,它主要有兩方面的影響,一是影響上頜骨的發育,使其發育受限,影響美觀。二是對關節產生不良影響,爲成年的顳下頜關節疾病的發生埋下隱患。

一般換牙後就不再呈現反胎症狀的情況屬於輕度乳牙反殆,這種情況同樣需要矯正,同時矯正起來也比較容易,一般3~6個月就可以了。

常見說法7:如果沒有什麼問題,不需要口腔檢查。

一天,採兒娘看到鄰居家的童童母子倆從小區外回來,便打招呼道:“去哪兒玩了。”童童媽一笑:“我帶童童去做口腔檢查了。”採兒娘聽了非常驚訝:“童童才10個月,牙還沒長几顆。這麼小的孩子有必要做口腔檢查嗎?”

專家觀點:從第一顆牙齒萌出後,寶寶應該定期做口腔檢查。

許多家長認爲小孩子如果沒有什麼問題,不需要做口腔檢查。並且總覺得去口腔科是件很麻煩的事。

其實,做口腔檢查並不像治療那麼複雜,也沒有什麼可怕。嬰幼兒第一次口腔檢查應在第一顆牙齒萌出後,最遲在12個月之前。

通過口腔檢查,可以瞭解是否存在不良的餵養習慣,是否存在早期的口腔病損,防患於未然。口腔保健最強調的便是以預防爲主,早發現。早治療。只有從小就開始定期做口腔檢查,才能真正做到這一點。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