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讓父母省心的孩子是什麼樣

讓父母省心的孩子是什麼樣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讓爸媽省心的孩子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有些家庭,娃兒會越帶越輕鬆,有的家庭,娃兒會越帶越累,這到底是爲什麼?

某天接小寶放學,不巧旁聽到了一位送學生放學的班主任老師對一位家長說的話。

孩子是男孩兒,大約三、四年級,來接的是孩子的爺爺或姥爺。老師送走了其他同學,單留下了孩子和他爺爺/姥爺。

“今天考試,老師反覆說做完了卷子要檢查,這孩子,寫完就把卷子往旁邊一放,就是不檢查;還有寫作文,老師讓多寫點,這孩子只寫了三行,就不寫;還有,上廁所,別人都是輕輕推門,他‘砰’一下就把門踹開了,把門裏邊孩子的眼眶都撞腫了,回頭您還得賠人家醫藥費。”

老師看起來真是氣壞了,噼裏啪啦說了一大串。孩子的爺爺/姥爺聽得一言不發,末了嘆了口氣。老師也嘆了口氣,“回頭您讓他媽媽給我打個電話吧,我再跟她好好說說。”

我在旁邊聽着,也跟着暗暗嘆了口氣,唉,又是個不讓人省心的娃。

可以想象孩子爺爺/姥爺回家一彙報,家裏又是一通亂,批評孩子、和老師溝通,說不定大人之間還會互相埋怨一番,這個怪那個慣壞了孩子,那個怪這個沒帶出個讓人省心省力的娃兒。

帶娃確實不是省心省力的事兒,父母花費心力是必然的,否則就是不盡責。但有些家庭,娃兒會越帶越輕鬆,有的家庭,娃兒越帶越累。到底是爲什麼?

我們分析,是父母在到底要“管”什麼的定位上出了問題,管了不該管的、該管的沒管到位。

管了不該管的,會管出一大堆麻煩,該管的管到位,不該管的大膽放手,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讓孩子越長大,大人越省心。

讓父母省心的孩子是什麼樣

父母該管什麼?

我們的經驗是:父母要管的,是關係到孩子健康成長的基本面,管到本質問題,爲孩子打下好基礎。

這裏說的“管”,不是管教,不是用嚴厲的大棒政策,爸爸媽媽也不用做“虎爸”、“虎媽”。大人應該通過日常的、穩定、溫和的用心,爲孩子引導方向、提供幫助、提供支持,儘早培養孩子守規矩、會學習、負責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幫助孩子找到自己成長的軌道。

1、培養孩子守規矩。

守規矩,對孩子健康成長是必要的,而且越懂得守規矩的娃,越會享受到高質量的學校生活並從中受益,自然,父母也會更輕鬆、省力。

不妨想象一下,一個不懂得守規矩的孩子,會給父母老師帶來多少麻煩:今天和同學打架、明天破壞課堂紀律、後天不完成作業、大後天考試作弊,老師需要不斷地跟家長溝通,家長又得不斷地就這事兒那事兒在家裏管教孩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反反覆覆,孩子、老師、家長陷入惡性循環。

而對一個從小懂得守規矩的孩子來說,這些事情,從來都不會發生,爸爸媽媽和老師會省去多少糾正他錯誤的心力?他自己,又少了多少被老師批評、被家長管教的煩惱?

2、培養孩子會學習。

父母的絕大部分煩惱、勞累,來自孩子的學習。每天要督促孩子學、要陪着孩子學,要風裏來雨裏去東奔西跑送孩子去上各種補習班、提高班。父母費心費力費錢做了這些,要是孩子學習沒有困難,還多少讓人安慰,要是孩子學習上還是有困難,大人不免各種着急上火、沮喪無奈。

其實父母在孩子學習上,真正應該花費心力的地方,是下功夫培養孩子會學習。

就像吃飯,您得讓孩子自己會吃飯,而不是每天自己喂孩子吃飯。督促學、陪着學、上各種班,都是喂着學,喂着學的孩子,既不會自己選擇學什麼、也不會自己決定花多少功夫、學多少,到頭來,喂得不少,吸收得有限,孩子學習,還是父母的一塊心病。

而會學習的孩子,既不用每天督促、也不用每天陪着,更不用辛辛苦苦地上各種補習班,他會有更多時間,享受他自己的生活、成長,爸爸媽媽也會省出更多心力,花在建設全家人幸福愉悅的生活上。

孩子會學習,包括會聽課、能高效完成作業,知道自己哪裏需要加強,知道自己哪裏不需要重複花費時間,能夠自己解決學習上的問題、懂得利用各種學習資源獲得幫助。

培養孩子會學習有難度,而且是慢功夫,但父母要下決心這麼做。

首先要做的,是停止在學習上的“喂”。停止“喂”,才能開始培養孩子自己學,持續“喂”下去,孩子會越學越累,大人也會越來越累——小學還好,孩子的學習內容,大人都還能應付,到了初中、高中,學習難度越來越大了,孩子自己不會學,難道大人要自己全部重新學一遍,然後把自己變成一個“全科老師”?

3、培養孩子負責任。

前面說的那位老師,還說了一句話,“這孩子,真是瘋得沒邊。”瘋,既是不守規矩,也是不懂得負責任,不顧後果,完全隨着自己的性子來。孩子“瘋”,老師煩惱、家長煩惱。孩子小的時候,大人可能還可以用嚴厲的管教來約束,等到孩子青春期,可能大人就無能爲力、“管不了”了。

所以,父母從孩子小時候起,就應該在培養孩子負責任上多花些功夫,引導孩子知道什麼是自己必須做的、什麼是要獨立完成不能依賴父母的、什麼是需要自己承擔後果的。孩子頭腦裏有負責任的概念,纔會對自己的學習、自己的行爲負責。

如果爸爸媽媽一直覺得孩子小,不幫助他建立負責任的概念,孩子不免事事依賴父母、等父母解決。

孩子越大,需要負責任的事越多,父母的包袱就會越背越重。這就像抱孩子,一個小baby大人還抱得動,一個四十公斤的娃,你能背多久?一個成年人份量的孩子,你還背得動嗎?

4、培養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

孩子能自己做的事越多,大人越輕鬆。

遠的不說,單說孩子上學那點兒事兒,如果爸爸媽媽需要每天幫她問清楚作業、每天和他覈對哪項作業寫了沒有、每天幫他檢查書包以免拉下東西,這爸爸媽媽當得,得多辛苦?關鍵是,這些辛苦,都是花在了日復一日的無用功上。

父母不該管什麼?

我們的經驗是:孩子衣、食、學、玩兒的細節,管得越少越好。

這樣父母省心力,可以有更多精力去管前面說的該管的、真正關係到孩子成長的基本面;孩子不依賴,會在守規矩、會學習、負責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上都有長足發展。

1、照顧好孩子飲食,但不用管到這個吃多少、那個吃多少。

父母讓孩子吃得充足、吃得有營養,是最基本的責任。除此之外,孩子這個吃多少、那個吃多少,真不是父母該管的事。

見過不少的父母,吃一頓飯,不停告訴孩子:這個有營養,你要多吃點、多吃綠色蔬菜有好處、不能吃太多肉,那樣會上火、發胖,等等等等。

想孩子吃得均衡,父母儘量把飯菜做得均衡就好了;想孩子少吃快餐,那少帶他去就好了。真是沒有必要一口一口地管着孩子吃飯。好多父母抱怨孩子挑食,那是因爲父母在飯桌上先“挑揀”起來。

2、爲孩子準備好穿戴,但不用管到今天穿什麼、明天穿什麼。

照顧孩子穿衣,也是父母的一大塊工作,好多時候還得親歷親爲爲孩子搭配衣服、檢查穿戴。其實這也是可以不用那麼費心的地方。父母爲孩子準備好充足的、合適的衣服,放在孩子的衣櫃裏,上小學的孩子,每天自己穿戴好,毫不困難。

爸爸媽媽完全沒有必要一會擔心孩子穿薄了,一會兒擔心孩子穿厚了,一會兒說這個不搭、一會說那個不好看。

要相信孩子的眼光和學習能力,他知道穿成什麼樣會在同學中顯得怪異,也知道穿什麼會冷、穿什麼會熱,大人管多了,孩子會索性都交給你管:媽媽,我今天穿啥啊?

3、爲孩子準備好學習用具,但不用管到這個帶了沒有、那個帶了沒有。

好多父母會在晚上幫助孩子收拾書包,或者至少在孩子收拾書包時不停叮囑:別忘了帶領巾,別忘了帶作業,做好的卷子要收拾整齊。

殊不知,你越看着,孩子越依賴,越容易丟三落四。

放手讓他自己收拾,開始時可能會拉一兩次東西,那就拉下好啦,讓他自己承擔上課用橡皮找不到、要交作業交不上被老師批評的後果,吃一塹長一智,孩子很快就能照顧好自己的書包。

4、要求孩子按時完成作業,但不用管到作業是什麼、不用逐一檢查是否都做完。

告訴孩子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作業是必須的,但不用每天到家長羣裏問作業是啥,也不用逐項檢查孩子都做好了沒有。

和收拾書包一樣,你越盯孩子作業,孩子自己花的心思就越少,越容易這個忘做了那個忘做了。讓他自己承擔不完成作業的後果,他會知道作業是自己的責任。

5、告訴孩子要努力獲得好的學習成績,但不用管到他怎麼學。

好多父母奮不顧身地參與到孩子的學習中去,盯着孩子背這個、默那個,好像自己纔是那個坐在教室裏的學生。這樣越俎代庖真的不好,孩子很難建立起自己的學習節奏、學習方法。

父母與其把精力放在緊盯孩子的學習細節上,真不如多花時間,搞清楚孩子的困難到底在哪裏,然後幫助孩子解決,引導孩子成爲會自己學習的孩子。

前者容易,但對孩子學習不奏效;後者很難,但幾乎一勞永逸。做父母,真是不能捨難就易,那樣只是表面上盡了責任而已。

總之,帶娃想越帶越省心,越帶越有成就感,做爸爸媽媽的應該學會抓大放小:抓方向,放細節;抓本質,放表象;看到真正的問題、徹底解決問題,而不是反覆花心力處理那些不斷重複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