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孩子膽小如何克服?一個抱抱比鼓勵更有用!

孩子膽小如何克服?一個抱抱比鼓勵更有用!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3.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比較膽小,爸媽該如何幫助孩子克服這種心理?讓孩子克服膽小有什麼好的方法?其實爸媽有時抱抱比鼓勵更有用~

洛杉磯很多休閒公園裏都設有兒童娛樂區,沐浴在加州陽光下滑梯、盪鞦韆,可把六六樂壞了。

前段時間帶她去的一個兒童樂園有一個很高的大滑梯,不少小朋友排隊滑,六六也興高采烈地從樓梯上去,但真輪到她滑的時候,她卻猶豫了,衝着站在滑梯下的我喊:媽媽,我怕,我不想滑了。

我看着她站在滑梯邊緣,伸手拉着欄杆,身後已經有幾位小朋友排隊等候,就有點急了,但還不忘讓自己“冷靜”下來,用自認爲的鼓勵的口吻對她說:六六勇敢一點。你看,這麼多小朋友都滑了,媽媽相信你也可以做到的。

沒想到,說完這幾句話,六六的表情更加委屈,非要從樓梯下來。

孩子膽小如何克服?一個抱抱比鼓勵更有用!

樓梯很窄,排着幾位上樓梯的外國小朋友,我連聲對他們的家長說sorry,把六六接下來,其中一位家長對我說:Poor girl,she is scared.(可憐的孩子,她嚇壞了。)

後來趁着人少的時候,我自己爬上滑梯,看了看那個坡度,連我都有點害怕,更別說身高不足一米二的張六六了。想到那位外國家長的那句話,我突然認識到,自己以爲的“鼓勵”六六的做法只會讓她更加膽小、畏懼。

首先,孩子已經向最信賴的人求救了,表示害怕,可是就有家長和我犯一樣的錯誤,認爲孩子的判斷不準確,或者自作主張覺得孩子是矯情、膽怯,在她“害怕”的前提下,還要求她“勇敢”,孩子安全感的心理防線已經開始崩塌。

第二,我在沒有可比性的對象上,強加自己的比較,我傳遞給她的信息是:別人都滑了,你也應該滑。卻沒有提前想到那些滑下來的小朋友,有的個子比六六高,有的可能多次滑過這麼高的滑梯,有的可能住在附近,對這裏的環境非常熟悉。

最後,我“溫柔而堅定”地鼓勵她“相信你也可以做到”,實際上是給她最後一擊。被媽媽“拒絕幫助”已經很委屈了,又被媽媽和別人“對比”,心裏更覺自己不如其他人,最後,孩子感受到的是,如果不照媽媽的話做,就會讓媽媽失望、生氣。

分析了這幾點後,我真替自己感到害臊!唯一慶幸的是,我沒有堅持讓六六滑下來,而是在她從樓梯走下來後給了她一個擁抱。

◆ ◆ ◆

孩子當然需要鼓勵。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孩子們需要鼓勵,正如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他們就無法生存。

鼓勵用對地方,孩子會感受到我們的真誠並同樣以真誠回報。比如我們在孩子主動幫助收拾碗筷時說一句:媽媽很高興你幫我一起做家務,這樣餐廳很快就變乾淨了。這就是正向積極的鼓勵,孩子會認爲自己的付出有價值,自己的勞動被認可,認爲自己是被重視的。

孩子膽小如何克服?一個抱抱比鼓勵更有用! 第2張

鼓勵用的不恰當,則會讓孩子和大人兩敗俱傷。

第一種不恰當的鼓勵就是混淆鼓勵和表揚的界限。表揚強調的是結果而非過程,通常會以誇張的口氣被表達。還是前面孩子幫助收拾碗筷的例子,表揚的話,家長會說:寶貝你真棒!做的真好!相反,鼓勵強調的是“做”的過程而非結果。鼓勵一個幫忙做家務的孩子,家長應該說:寶貝今天進步很大,收拾碗筷的動作都比上次麻利呢。

生活中,表揚很容易,因爲不用動腦子啊!“寶貝做得好!”“寶貝真厲害!”“寶貝你是最棒的!”此類話不經大腦就可以脫口而出。

鼓勵則不同,它基於家長對孩子做一件事的過程進行觀察,基於家長對孩子成長點滴的參與。只有這樣,才能說“非雞湯型”具象化的鼓勵話語

第二種不恰當的鼓勵就是我犯的這個錯誤,從大人的角度出發,認爲“是時候給孩子鼓勵”,而非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他們並不是任何時候都想聽到家長的鼓勵。

生病時,孩子並不想聽大人說“勇敢點兒,病纔會好”,小小的身子就想賴在爸媽的懷裏尋求慰;

害怕時,孩子也不想聽“大膽點,這沒什麼好怕的”,恐懼的眼神就想和爸媽溫暖對視;

委屈時,孩子根本聽不進去“這點傷算不了什麼,寶寶最勇敢了”,扁着嘴的小人兒就想撲進爸媽懷裏大哭一場。

讓孩子釋放悲傷、發泄憤怒、盡情流淚,而不是一味壓抑本能,在他們最脆弱的時候硬要求他們大膽、勇敢,不僅鼓勵不能奏效,還會起到相反作用,導致孩子認爲自己達不到家長的要求,變得更加膽小。

◆ ◆ ◆

曾在網上看到一段視頻,家長把孩子放在景區的玻璃棧道上,孩子已經嚇壞了,踉踉蹌蹌地走了幾步趴在地上不敢走,家長並不伸手幫忙,還有心鼓勵孩子快爬,並且笑着拍視頻。看着孩子哭成淚人兒,伸手向媽媽求救的樣子,真是心疼極了!這樣的鼓勵只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即使長大後再次踏上玻璃棧道,也要先克服心中的這道坎。

不僅家長,其他人在不需要鼓勵的時候硬上,也會造成與預期相反的效果。

我記得自己上幼兒園的時候,不太喜歡吃肥肉,又不敢直接跟老師說,每次飯菜裏的肥肉我都偷偷丟在地上,用腳把肥肉搓碎。老師發現後,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小朋友不能挑食,什麼都要吃。爲了鼓勵我,老師給我盛了一碗肥肉,在一邊笑眯眯地看着我讓我吃完。

我記不清楚自己到底吃完沒,但是至今還能記住那碗白花花的肥肉帶給我的反胃感。長大後,我不僅不吃肥肉,連瘦肉也沒什麼胃口,因爲一看到肉就想起小時候的場景。當年那位好心的老師,恐怕還以爲她的鼓勵培養一個不挑食的好孩子吧。

◆ ◆ ◆

鼓勵是把雙刃劍。用的好就是溫暖、用的差就是魯莽。

最瞭解孩子的人是孩子自身,在他們尚未長大、仍需我們指導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是細心再細心地觀察孩子,在充分了解他們想法的前提下,做到恰如其分的鼓勵。

確定他們有能力有意願去完成一件任務時,用鼓勵的話語予以“輕推”,對孩子是一劑很好的催化劑。反之,一旦察覺他們內心在抗拒、行爲上發出求救信號,去他的鼓勵吧!我們要做的,是伸開雙臂,給孩子一個踏實的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