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一不小心,我們的愛就成了傷害

一不小心,我們的愛就成了傷害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8.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6月10日,高考過後沒有幾天,達州市應屆高考生小斯自殺了,自殺前,他在個人QQ空間寫下2800餘字的長文,“控訴”父親對自己不好,自己感覺不到家人的愛。

小斯的突然離開,對於其父母來說,除了承受無盡的悲傷,還有來自網絡和周圍的言論,將他們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他寫的那些都是他小時候的事,他是我的兒子,我怎麼捨得打他,罵他。”對於兒子在QQ空間的“控訴”,父親馬先生掩面哭泣。他說,小時候對兒子管教確實比較嚴。

“那都是爲了他好”。母親爲之解釋道。

兒子說“因吃飯夾菜遭到父親毆打”的事,她也記得,兒子當時才四五歲,因爲不好好吃飯,丈夫確實用手背拍過兒子的臉,“沒想到他這麼記仇,他怎麼就不想想我們的好?”母親哭着說。

當年她確實跟兒子承諾過,如果考好了就買一臺筆記本電腦,最終考得好,但家裏沒有給兒子買電腦,“當時就想到上網會耽誤他學習,所以就說如果考上大學再買電腦,兒子也沒有說什麼。”

父母兩人均承認,小斯性格很內向。不過他們並沒覺得孩子和自己缺乏溝通的渠道,“平時在一張桌子上吃飯,有啥就能說”。

古人常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很多爲人父母者在教訓、責備、家暴孩子的時候,最終都會帶上一句話:我這都是爲了你好,都是因爲愛你的緣故……。

他們想讓孩子出人頭地,代替他們完成自己的夢想,所以對孩子抱以厚望,一心期望他能往前飛。

正如網上說的:有種鳥很討厭,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裏下個蛋, 要下一代使勁飛。

當我們在看到這段文字的時候,不要憤慨、不要嘲笑,很多時候,我們也是這種討厭的鳥。

一不小心,我們的愛就成了傷害

昨天下午,天天忙成陀螺樣的曼居然打電話約我喝咖啡。

我驚訝地問:暑假到了,你不陪着你家孩子上培訓班嗎?

曼嘆口氣說:不去了,放暑假前,我一和孩子提起參加培訓補習什麼的,他就急,明確地說除了跆拳道和雙截棍,其他都不去。我勸他繼續學鋼琴,畢竟學了多年了,扔掉太可惜。

他也振振有詞:媽媽,那不是我想學的,是你逼我學的。因爲你自己小時候沒有學,所以就讓我替你學。媽媽,我不是你,你喜歡的並不代表我也喜歡,你的夢想並不是我的夢想。

曼說:孩子的這番話驚醒了我。是的,從小到大,我常在孩子面前提起我幼年之事,也說了我的種種遺憾,在心裏,確實有意無意地想讓孩子幫我圓夢,替我彌補遺憾。

現在我也想通了,孩子大了,讓他做他喜歡做的,學他喜歡學的,只要不過分、不越界,我都答應。

每個孩子對着世界都常懷好奇,都願意嘗試。

沒有好奇心、不願意嘗試的孩子,是因爲我們一直在扼殺他的好奇心,導致他內心裏失去了對這世界的好奇。

其實,我們不過是孩子在這蒼茫大地的引路人,我們陪伴他,引導他,與他一同前行,儘量引導他行走在正道上,絕不是讓他們的人生與我們的人生重疊。

正如《聖經.箴言》所言: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讓孩子行走在當行的路上,絕不是跟在我們的身後,重複着我們的人生。這是我們做父母最需要明白的一個事實。

一不小心,我們的愛就成了傷害 第2張

我們常常會提前爲孩子選擇、規劃好他一生的路。

上什麼樣的小學、學什麼樣的興趣班、補什麼樣的課……,我們都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做。

而且,都是打着“愛的旗號”而行。

但孩子願意嗎,喜歡嗎?

我的孩子小桂圓是在東北長大的,在上小學前,先在劃片學校裏上學前班,在那一年中,我看到學校有種種缺點。於是,在小桂圓上一年級的時候,我費盡心思,挑了全市最好的學校,選了最好的老師的班級,爲他注了冊。

但時至今日,我的眼前仍記得小桂圓上學那天的樣子,滿臉的淚,哭得聲嘶力竭,抱着學校大廳的柱子,不願意進班級,死活要回原來的學校,因爲那在我眼中有許多缺點的學校,有着他熟悉的環境、要好的同學和喜歡的老師。

而在我與世人眼中看爲最好的學校、最好的老師,在小桂圓心裏卻不是如此。雖然小桂圓成績極好,可是卻不快樂。我爲此想盡辦法讓他快樂,可並沒有得到多少的改善。他每天放學回家,放下書包就開始嘆氣。

看着越來越不快樂的孩子,我心如刀絞,我無數次地後悔當初的自作主張,雖然也有可能孩子不快樂的原因不在於此,但是,我躲不過自責。

我用盡辦法,在毫無改善之後,我做了一個至今不後悔的決定:放棄東北的一切事業,和小桂圓回福建老家。

慶幸的是,或許是因爲我的陪伴,也或許是因爲沒有了堆積如山的作業,沒有了嚴如軍令的環境……,快樂的笑容又漸漸浮現在小桂圓的臉上。

現在,他是一個愛說愛笑、活潑開朗的陽光男孩。

想一想,孩子對於我們意味着什麼?

那是我們血脈的延續,是我們在這孤單人世的伴。

其實,不是我們陪他,是他們愛我們的緣故,特意來投奔我們,來世間陪我們一程的,我們怎麼可以忍心讓孩子不快樂?

我寧可要一個成績平常卻天天開心快樂的孩子,也不願意要一個成績拔尖卻日日眉頭緊鎖的孩子。

古人說:不求將相不求侯,只求吾兒平安長。

於我,也是如此。

如果我們的孩子不是天降奇才,那麼,就讓他和我們一樣,快快樂樂地平安到老,豈不更好?

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爲孩子好”,是真的爲孩子好,還是僅僅出於我們自己的角度來考慮的“好”?

一不小心,我們的愛就成了傷害 第3張

每個孩子都有犯錯的時候。

即使是我們,從小到大,我們所犯過的錯誤可說是數不勝數。

爲什麼滿身是錯的我們,卻不放過犯一點點錯的孩子?

我們常常用放大鏡來放大他們的錯,導致孩子心裏的陰影無限擴大,我們用種種不溫和的手段來對待他們,希望糾正他們的錯,讓我們成爲我們心中的模型。

可是,那不是愛,那是傷害。

已經離開人世的小斯說:我考98分都被罵,吃飯打個嗝就一耳光打過來,夾菜姿勢不對也一耳光,說什麼自己小時候生活不好非要對我要求嚴格。當然也可以說是什麼對我的愛啊……

犯錯的孩子並不可怕,怕的是我們對他們所謂的愛造成的傷害。

錯誤可以改正,而有些心理的傷害,永遠也彌補不過來。

張愛玲的母親黃素瓊,對張愛玲不算不好,請了一個猶太教師給她補習數學,每小時五美元。還教她練習走路的姿勢,看人的眼色,照鏡子研究面部神態,並告訴她如果沒有幽默天賦,千萬別說笑話。黃素瓊一心一意想打造出一個優雅的名媛出來,但不幸,張愛玲不是這塊材料。

黃素瓊失望了。除了寫在臉上的質疑,她還會衝着女兒咆哮,聲稱後悔當年認真照顧她的傷寒病,還說她活着就是爲了害人。

她發泄完情緒,該幹嘛幹嘛去了,卻讓張愛玲長久地不安。她說,“我覺得我是赤裸裸的站在天底下了。”

所以,張愛玲終其一生,都沒有一張和她母親的合影。

對年幼的孩子而言,父母就是他的全世界,他和父母的關係,也決定着他將來和世界的關係,跟父母之間是輕鬆,是緊張,是尖銳,還是柔和,他將來和世界也會是這樣。

教導孩子,是一個漫長艱難的過程,沒有固定的模式,能適合他人孩子的,不一定能適合我們的孩子,那需要我們用心與我們的孩子不斷地磨合摸索。

很多時候,我會對小桂圓說:對不起,媽媽是第一次做你的媽媽,我錯了,請原諒我。

然後,在小桂圓犯錯的時候,他也會說:媽媽,我是第一次做您兒子的,我錯了,請原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