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一個媽媽影響三代人,爲什麼這麼說?

一個媽媽影響三代人,爲什麼這麼說?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3.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湖南衛視的《媽媽是超人》節目在熱播,也跟着看了一期,被裏面一個小細節感動了。嘉賓中有一位是演員胡可。她一個人帶她和沙溢的兩個娃上節目。哥哥安吉6歲,弟弟小魚兒3歲。

一個媽媽影響三代人,爲什麼這麼說?

一個媽媽帶倆娃分身乏術是必然的。她先是把安吉送去上英語培訓課,隨後帶弟弟小魚兒去體檢。

沒想到體檢時間比預期要長很多,安吉下課了,小魚兒這邊還沒結束。等了媽媽40多分鐘的安吉已經失去耐心,哭着在電話裏面問媽媽什麼時候過來。

一個媽媽影響三代人,爲什麼這麼說? 第2張

這個時候胡可用很平靜的、商量的語氣跟安吉說:“媽媽在帶弟弟體檢,你稍微等一下我可以嗎?”

隨後還安慰安吉“媽媽很快就會過來,你再等等媽媽,好嗎?”

一個媽媽影響三代人,爲什麼這麼說? 第3張

兩個孩子,一個在電話這邊因爲等不到媽媽而哭泣,另一個孩子因爲不想配合體檢,想看動畫片兒哭泣。胡可全程一直很平靜,很淡定。

在後來的採訪中,胡可說,自己當時是很着急的。

一個媽媽影響三代人,爲什麼這麼說? 第4張

“因爲已經答應了下課去接安吉,小朋友沒有人接,是很可憐的。但是如果我表現的特別着急,小魚兒也會很亂。所以我一直在跟自己講,不能慌也不能亂。要把體檢在儘可能快的時間裏完成。”

最後胡可來接安吉的時候,安吉已經等了2個小時。對於一個孩子,可想而知他內心的鬱悶和難過。

一個媽媽影響三代人,爲什麼這麼說? 第5張

見到媽媽來了,安吉沒有第一時間跑過去叫媽媽。胡可理解兒子的不快,先是過去誇獎兒子的畫好看,然後解釋遲到的原因,真誠的跟安吉道歉。

6歲的安吉想了想,把一幅自己畫的蝸牛的畫遞給胡可,跟媽媽說“這個是送給你的”。

一個媽媽影響三代人,爲什麼這麼說? 第6張

胡可馬上笑了,抱着兒子問“爲什麼要送給我蝸牛呢?是因爲我來得很慢對不對?像蝸牛一樣慢?”

安吉輕聲回答了一聲“是”。胡可馬上一邊親兒子,一邊又說“對不起,寶貝”。

看完這個片段之後,最大的感觸就是,媽媽處理情緒的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太大了。

心中焦急,但是努力表現平靜的胡可,帶給了安吉和小魚兒巨大的安全感。所以孩子們才能不慌張不暴躁。

等待兩個小時,成年人可能都會忍不住發脾氣,他卻用送媽媽一幅蝸牛畫作的方式,委婉的表達不滿。

這些,也一定是安吉在日常生活中,從媽媽身上學到的處理情緒的方式。

一個媽媽影響三代人,爲什麼這麼說? 第7張

臺灣心理學博士洪蘭女士說,從人類演化角度,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一個家庭中,如果母親是平靜的,從容的,孩子也會跟着有好脾氣好性格。

胡適先生有一句話被很多人喜歡,他說“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更難受。”

這句話,是胡適在回憶母親的文章中,說自己兩位喜歡擺臭臉的嫂子的。

胡適母親23歲便成了寡婦,而且是胡適兩位哥哥的後母,生活的辛苦,自然不必細說。

兩位哥哥各自成家後,兩位嫂子的脾氣也十分不好“每個嫂子一生氣,往往十天半個月不歇,天天走進走出,板着臉,咬着嘴,打罵小孩子出氣。”

但是在胡適的記憶中,“母親的氣量大,性子好,又因爲做了後母後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最仁慈,最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感情的話”。

母親對胡適的管教,也是寬嚴有度。

“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嚴父。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

胡適先生後來說,“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從胡適先生的文章中,很明顯可以感覺到母親的睿智和理性。雖然母親會對幼年的胡適有批評和責備,但母親的情緒至始至終都是平靜的,母親的形象至始至終都是慈愛的。

這一點非常的重要。因爲穩定的情緒體現着母親內向的強大與平和,孩子在母親身上,感受到了穩定和完全。也就有了成長最有利的養分。

一個媽媽影響三代人,爲什麼這麼說? 第8張

從另一個方面說,如果母親生活在水深火熱裏,整體鬱鬱寡歡或者情緒暴躁,孩子也會跟着不快樂很痛苦。

好萊塢影星安吉麗娜朱莉就是一個例子,她素有“性感女神”之稱,論美貌、才華、地位和金錢,她都算是上天的寵兒。

然而朱莉的人生之路,卻總是充滿坎坷。一直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問題少女:早戀、自殘、吸毒、性虐、……她幾乎把所有任性的事情都做了。

她因爲父親的出軌而痛恨第三者,但是自己的三段婚姻,嫁給的丈夫又都是訂婚或者結婚的人。

從朱莉的成長軌跡上看,這些似乎都與朱莉原生家庭的不幸有着千絲萬縷的關聯。

朱莉的父母在她兒時就離婚了,因爲朱莉長得像父親,母親就把氣都撒在她的身上。差不多兩年多的時間,都把小朱莉交給保姆照顧,對朱莉不聞不問。

即便有偶爾看望朱莉,媽媽也會跟保姆一邊喝咖啡一邊感嘆自己命運的不幸福。她沒有給朱莉讀過書也沒有哄朱莉睡過覺,連玩具都極少給朱莉買過。

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多半都會對母親既愛又恨,既想保護母親,又想逃離母親。所以會一直在叛逆與矛盾中掙扎。

長期從事心理健康教學和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工作的陳默老師曾在一次採訪中提到:

一個母親會影響三代。“我做臨牀諮詢多年的經驗發現,所有的問題根子大多在母親這裏。”

母親和孩子之間,有着天然的聯繫。特別是在孩子3歲之前,母親對孩子的影響力,是遠高於父親的。

而如果孩子的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席或者沒有盡到責任,母親成爲家庭教育的絕對主力時,母親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就更是難以估量的。

一個媽媽影響三代人,爲什麼這麼說? 第9張

說母親是一個家庭中的定海神針,並不是說母親必須要事事剋制自己的情緒,全力帶娃,父親可以逃避自己的責任,安心當一個甩手掌櫃。

而是說,母親在家庭中的付出,是最該被肯定的。母親在育兒中的心情,是最該被體諒的。母親在生活中的地位,是最該被凸顯的。

人們常說,“推動搖籃的手也是推動世界的手”,良好的家庭教育,一定是拼爹也拼媽的。媽媽的生活幸福,情緒穩定,就是一個家庭最大的幸運。

?情緒穩定的媽媽,會把堅強傳遞給孩子

莫言曾經說自己回憶過去,最難忘記的畫面是:

“愁容滿面的母親,在辛苦地勞作時,嘴裏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當時,在我們這個人口衆多的大家庭中,勞作最辛苦的是母親,飢餓最嚴重的也是母親。她一邊捶打野菜一邊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這一細節,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義。”

莫言的母親沒讀書,不識字,生活中遭受的苦楚難以形容。莫言說有一段時間,村子裏接連好幾個女人自殺,想到家中父親被誣陷,母親舊病復發,而且家中又沒有餘糧,莫言總是擔心媽媽也會尋短見。

直到母親告訴他:“孩子,放心吧,閻王爺不叫我是不會去的!”,小時候的莫言才安心起來。

莫言說,“我的母親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難,不屈不撓地活下去”。這應該也是每位母親都希望孩子學到的品質。母親不向苦難低頭,孩子就有了一份跟命運死磕的勇氣。

?情緒穩定的媽媽,會把生活的情趣傳遞給孩子

老舍先生也寫過一篇紀念母親的文章,文中提到老舍先生一歲半的時候,父親便過世了。

老舍先生的母親爲了一家的衣食,白天要給人洗衣服,以至於“記憶中,她的手終年是鮮紅微腫的”,晚間“還要縫補衣服,一直到半夜。”

然而日夜操勞,終年不得休息的母親,卻“在忙碌中她還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舊的,櫃門的銅活久已殘缺不全,可是她的手總會讓破桌面上沒有塵土,殘破的銅活發着光。院中,父親遺留下的幾盆石榴與夾竹桃,永遠會得到應有的澆灌與愛護,年年夏天開許多花。”

老舍先生回憶“與母親相依爲命的是我與三姐。因此,她們作事,我老在後面跟着。她們澆花,我也張羅着取水;她們掃地,我就撮土……從這裏,我學得了愛花,愛清潔,守秩序。這些習慣至今還被我保存着。”

一個家庭的情趣,跟一個家庭是否富有並非有必然聯繫。即使家庭收入程度一般,也還是可以把家裏收拾的井井有條,給孩子一個舒適的成長環境。

?情緒穩定的媽媽,會把溫柔的耐心傳遞給孩子

央視主持王芳曾說過自己給女兒學英語過程中,發生的一件小事兒。

當時女兒英語老師要求微信回課,需要女兒讀課文,媽媽負責來錄音。女兒最開始很配合,但是到第二課,就有一個單詞怎麼都讀不準確。

無論王芳怎麼鼓勵怎麼哄勸,女兒都不配合。後來王芳試着讓女兒吃餅乾休息,動員女兒還是失敗。

本來3分鐘可以搞定的事情,整整過去70多分鐘,女兒還是不肯讀這個單詞,一會兒說腿疼,一會兒說自己真的不行。

王芳感覺再也沒有耐心了,就跟女兒說“媽媽現在有些生氣了,媽媽要一個人去靜一靜,免得控制不住對你發脾氣。”

等她完全平靜下來,發現女兒正在門口等。她抱着女兒說再試着讀一次好嗎?幾分鐘後,女兒終於讀對了。

接着在幫女兒洗澡的時候,王芳跟女兒道歉,說自己差點發火,希望女兒原諒。很溫馨的氛圍中,女兒咯咯笑着,就把單詞徹底記住了。

還對她說:“媽媽,我最愛你了,你發脾氣時從不像奶奶那樣對我大喊大叫,而是很輕聲細語對我說。”

事後王芳感嘆:“父親負責家庭的風景,母親負責家庭的氣候;父親用行動影響孩子,母親用情緒影響孩子。”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發現,跟孩子發火並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特別對於一個家庭中的媽媽來說,媽媽心態越平和,孩子往往越自信、懂事。能管理好自己情緒的媽媽,也是對孩子最好的媽媽。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