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想帶寶寶去看牙,怎樣讓他不害怕?

想帶寶寶去看牙,怎樣讓他不害怕?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5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很多人對看牙有很大的恐懼,寧願忍受一次又一次的疼痛,也不願意去看牙醫;寧願智齒一次又一次地發炎,也不願意聽到 “拔牙”兩個字。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高達11%~20%的成年人對看牙有嚴重的焦慮和恐懼。相信在中國,這個數字也不會低。如果你不希望孩子懼怕看牙,那你就要多花點心思。

那麼,哪些因素會影響孩子的看牙體驗?而作爲家長,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個話題。

父母的情緒和態度

一個名爲Wright的研究人員用焦慮量表評估母親的焦慮時發現,如果母親焦慮,孩子更可能不配合齒科操作。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牙醫行業的深度研究反覆證實,母親的焦慮是兒童看牙出現抗拒行爲的重要因素。

另一名研究者Thompson發現,孩子往往會模仿父母如何表達情緒。父母若積極樂觀,孩子應對日常壓力時就能積極面對;而相反地,消極表達佔主導的父母,孩子往往不會承受和處理壓力。

引導方式:

克服自己的看牙恐懼;在孩子面前談及看診或看牙時表現出積極的一面。

我第一次帶一歲半的兒子去塗氟時,我興高采烈地跟孩子說,“媽媽帶你去看看牙醫,塗一層甜甜的東西保護牙齒,那裏還可以躺着看動畫片呢!”

對診療的需求

研究員Wright和Alpern發現,如果兒童意識到口腔出現問題(比如有齲齒需要補牙),那麼焦慮程度很可能會增強。研究員Yang和他的同事研究了195名3-7歲的兒童發現,比起帶孩子去做口腔檢查或者做塗氟等預防保健治療,兒童出現齲齒時行爲不配合顯著增加。

想帶寶寶去看牙,怎樣讓他不害怕?

應對指引:

給孩子養成定期看牙和口腔預防保健的習慣,不要等到牙痛需要診療時纔去看牙醫。

根據美國齒科協會的建議,孩子應在第一顆牙齒萌出的六個月內去看牙醫。讓孩子從小養成看牙醫的習慣,可以減少對牙醫的害怕,並能預防齲齒的發生。

在看牙前與牙醫的溝通

如果家長能在孩子看牙之前與醫生簡單溝通,有助於牙醫對孩子進一步瞭解,以便診療過程採取相應的應對策略。比如面對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尤其是第一次看牙醫時,往往需要更多的時間、堅持和耐心去引導。

應對指引:

在見到兒童牙醫後,跟醫護人員簡要地介紹孩子的性格特點和偏好。

過去的就診經歷

第一次帶孩子去看兒童牙醫的體驗非常重要。研究員Wright和Bailey的研究表明,如果孩子曾經在看牙時經歷過不愉快(不一定經歷疼痛),那麼以後孩子很可能抗拒去看牙。

應對指引:

第一次帶孩子看牙醫時,好好挑選齒科診所和牙科醫生。第一次看牙時提前幾天爲孩子做好準備,讀讀牙齒牙醫相關的繪本。

誰陪同孩子第一次看牙醫

研究已證實,在孩子最信賴的人陪同下第一次看牙,小孩子的表現會更好。

應對指引:

前幾次看牙醫時建議由孩子最信任的家庭成員陪同,甚至可以帶着孩子最愛的玩具

醫生操作時父母是否陪伴

研究員Gonzalez發現,大部分父母都希望孩子在經歷痛苦的醫療過程時在場,而大多數兒童也希望父母在場。在診療時,家長若在場,家長和孩子的焦慮程度都會降低。父母可以在場陪伴孩子,但不建議父母過多參與診療過程,甚至打斷醫生。

應對指引:

家長全程在旁陪伴孩子診療,但是不干預、不打斷醫生的診療過程。

診療時父母的言論

父母請不要把以下信息在診療時傳遞給孩子,因爲它有可能促進孩子的焦慮。

安撫言論:“別擔心”、“我不會讓醫生傷害你的”、“快好了”、“還有兩分鐘”

讓孩子選擇:“我們現在可以開始了嗎”

批評:“你今天表現不好”、“你怎麼不像別的小朋友那麼乖”

道歉:“對不起,弄了這麼久”、“我希望他們沒有弄疼你”

同情:“我知道這很疼”、“你肯定累了”

恐嚇:“我要打你了”、“你這是在害自己”

不恰當的語言:“你只要別動什麼都可以”、“醫生會盡量不弄疼你”

在孩子看牙時,父母常常會這麼說,但是這並沒有實際好處。孩子們可能以爲父母在安慰自己時也害怕。孩子並不能理解所有事情,但是你的面部表情、聲音、語氣語調和說話內容都有可能影響孩子。無效的安慰會讓孩子覺得情況令人擔憂,還可能讓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不愉快的方面。另外兩名研究人員Chambers和Walker的兩個隨機對照試驗證實,這些安撫可能會增加孩子的不適。

應對指引:

在孩子診療時可以跟孩子談論以下話題:

與診療無關的孩子喜愛的事情:玩具、食物、動畫片、孩子想做的事情想要的東西、孩子熟悉的喜愛的東西、繪本里的故事。

應對策略:“現在深呼吸”、“使勁握我的手”。

幽默:“上次爸爸吃蛋糕是不是吃到鼻子上去了?”

模擬遊戲:戴面罩時可以說“讓我們玩宇航員的遊戲吧”、打針的時候可以說“讓醫生賜予你魔法力量吧”。

最後,McMurtry的研究顯示,父母的高興表情和積極上揚的聲調對孩子有積極作用,多跟孩子談談愉快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