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實例分析:教你讀懂寶寶的哭聲

實例分析:教你讀懂寶寶的哭聲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耐心的父母願意花時間瞭解寶寶,對症下藥地教育寶寶,哪怕寶寶犯了錯,他們也不會氣急敗壞地打罵寶寶。而是會恰當運用鼓勵、表揚或必要的警告

實例分析:教你讀懂寶寶的哭聲

耐心的父母願意花時間瞭解寶寶,對症下藥地教育寶寶,哪怕寶寶犯了錯,他們也不會氣急敗壞地打罵寶寶。而是會恰當運用鼓勵、表揚或必要的警告和責備的方法來教育寶寶。他們也沒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會耐心地等待寶寶的成長而不會拔苗助長。

爸媽與寶寶之間的矛盾大多都是因爲爸媽的耐心不夠。如果爸媽能多一些耐心,親子間的很多矛盾就不會出現,即使出現了也會很快化解。爸媽對寶寶沒有耐心主要有以下兩種原因:

情形一:

不知如何解決而缺乏耐心

劉芳當媽媽了,但她沒有喜悅多久就開始煩惱了。每當寶寶開始哭泣的時候,她會哄一會兒,但看到沒有效果的時候,她就會特別煩躁。寶寶常常搞得她睡不着覺。對於這個不會說話的小嬰兒,劉芳夫妻倆都失去了耐心。於是他倆就把母親請來帶孩子。

後來寶寶兩歲了,母親回家了,他倆又要自己照顧寶寶。寶寶雖然大了。但很多時候還是“不講理”。一次,寶寶常吃的一種餅乾吃完了,寶寶就哭了起來。一開始,他倆假裝聽不見,但寶寶依然哭鬧。於是,他倆開始想辦法止住他的哭聲。劉芳告訴寶寶,別的餅乾也很好吃;丈夫告訴寶寶。睡覺前吃餅乾是不對的。可是。他倆的話並沒有起到作用。寶寶一直說:“我就要吃那種餅乾,我就要……”此時,爸爸煩了,責備寶寶爲這點小事哭真是無理取鬧;劉芳也煩了,開始打寶寶的屁股……

點評:

讀懂寶寶的哭聲

幼小的寶寶因爲不會說話,或者因爲詞彙量有限難以完整地表達出自己的意思,所以。排除病理性因素外,很多時候哭只是意味着他有問題需要父母幫他解決了、冷了、要上廁所,或者是需要媽媽抱……只要父母仔細觀察就會注意到寶寶的需要。解決了這些需要,寶寶就會安靜下來。

有時候寶寶哭了卻沒有任何原因。這是因爲寶寶正處於成長階段,需要活動,需要練習發聲。他們不會說話,當然就要靠哭來鍛鍊。

還有就是寶寶情緒低落了,他們排解的方法就是痛快地哭泣。如果父母強力制止寶寶哭泣,寶寶也許會暫時安靜下來,但情緒會更低落。甚至開始壓抑自己的情感,這對寶寶的成長很不利。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陪在寶寶身邊安靜地聽他哭泣,並輕輕撫摸他。這樣寶寶會感到有了依靠,他的煩惱也會逐漸消散。哭泣也將隨之停止,並且寶寶會變得更堅強和自信。這種感覺會伴隨他一生。

文中的寶寶因爲餅乾而哭泣,實際上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安慰。父母應該關注寶寶的感覺,並安慰他。如果他的父母能夠和顏悅色地輕輕撫摸他,耐心地告訴他暫時沒有餅乾,但有別的好吃的東西,希望他能體諒爸爸媽媽。先吃這些東西。寶寶就算哭,也不會再那樣聲嘶力竭了。


 

情形二:

怕寶寶犯錯誤而失去耐心

晚上,媽媽讓洗完澡的童童上牀睡覺,兩歲的童童想拿着在浴缸裏的戲水玩具一起上牀。媽媽不同意。因爲那樣會把牀單弄溼。童童堅持,媽媽就想轉移她的視線,說好看的動畫片就要開始了。但童童還是不依不饒堅持要和她的玩具一起坐到牀上。媽媽耐着性子哄她卻不管用,於是開始大聲地訓斥她。一開始童童被媽媽唬住了,扔掉了溼漉漉的玩具,但馬上又反應過來,開始哭鬧……於是,沒有了耐心的媽媽對着她的屁股連打了好幾下。童童哇哇大哭……

童童喜歡拆自己的玩具,很多玩具都是玩一陣就開始拆,拆開之後就壞掉了。有一次,媽媽給她買了一個很責的玩具飛機,她玩的時候卻並不珍惜,甚至開動按鈕,讓玩具飛機和其他玩具火車、玩具坦克一起來回撞。媽媽看見了。就把她打了一頓,還把飛機收了起來,要求她必須學會正確的玩法才還給她。後來童童說自己會玩了,媽媽還給她,她玩了一會兒又開始故伎重演。媽媽又沒收了。這次童童沒有再去要,開始玩其他小玩具。再後來。媽媽把玩具還給她她也不要了。她已經不喜歡那樣的玩具了。

點評:

玩樂需要一些“成本”

寶寶在玩樂中會得到很多的樂趣,他們的玩是天性需要,沒有任何功利心在裏面。父母卻含着功利心,以他們的經驗來對待寶寶,希望寶寶不犯任何錯誤。這樣做雖然讓寶寶少犯了一點錯誤,卻限制了寶寶自己探索世界的興致和能力。

比如,童童在玩耍中得到了快樂,媽媽就因爲怕弄溼牀單而非要阻止她的快樂,結果使得童童用哭聲來強調她的憤怒。其實,媽媽應該允許她帶着溼漉漉的玩具到牀上玩,這樣寶寶纔會懂得干與溼的區別,纔會懂得在牀上玩溼玩具是不對的。媽媽只需要在睡覺的時候再換一條牀單就可以了。至於拆玩具,這正是培養寶寶動手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好機會。當然,在她拆壞、撞壞玩具後,讓她看到這個結果並適當加以引導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