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教育 > 父母可以隨意打罵孩子嗎

父母可以隨意打罵孩子嗎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打不罵,這樣懲罰孩子效果最好!從備孕開始,小編就時刻記得“前輩們”的忠告:一定要控制脾氣!萬不得已多想想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

父母可以隨意打罵孩子嗎


等有了孩子才發現,我的娃是天使沒錯,可一旦熊起來,10個小惡魔也比不過他!

有時候氣上頭,真想打一頓算了,然而這個想法冒出來沒多久,就看到這麼一條新聞↓↓↓

隨便一搜發現,這還不是個例,一邊心疼新聞裏的孩子,一邊犯愁:熊孩子犯錯該怎麼辦呢?

規矩必須要立起來,可是犯錯了採取的懲罰措施要是不對,起不到震懾作用也就罷了,萬一給孩子留下陰影,娘倆成了“仇人”不說,這要是出點兒新聞裏的事,我怕是也不想活了!

正好,就是有關如何正確懲罰孩子的,留言甚衆,小編也藉此,來跟各位家長分析分析:孩子犯錯,我們到底該怎麼辦!

懲罰孩子的10個科學方法

美國兒科學會發表過聲明:強烈反對父母打罵孩子,打罵孩子不僅無效而且負面影響極大。

說真的,沒有哪個家長要故意去打罵孩子,可孩子犯了錯,不懲罰很可能他永遠也認識不到事情的嚴重性,真要拖到“無藥可救”了,還不是害了孩子。

所以,科學的懲罰教育,還是有存在的必要的。

規勸

小編解讀要想規勸有效,家長必須要注意3個要點:1 提醒孩子看着你2 告訴孩子怎麼做3 不要囉囉嗦嗦反覆說同一句話、同一件事這種情況下,最忌家長嘻嘻哈哈或者無所謂的態度,家長需要讓孩子感受到“這是一個嚴肅的事情”,跟孩子對話要有眼神的交流,態度要尊重,口氣要堅定。

打手心

小編解讀懲罰的目的是讓孩子變得更好,而不是宣泄家長憤怒、生氣的情緒!這種方式不提倡頻繁使用,家長也需掌握好力道,不要傷到孩子。

罰坐

小編解讀這個懲罰的方式,最重要的作用是讓孩子冷靜下來,思考自己的錯誤。罰坐、罰站都要注意選擇合適的地點,必須沒有格外的刺激(避免電視區、玩具區等);另外,懲罰的具體的時間,家長心裏有數即可,不用跟孩子商量,這樣做傳達的信息是:讓孩子明白家長會有權決定他何時開始思過,何時結束。這看起來無關緊要,但事關家長的權威性,這種權威在整個育兒過程中非常重要。

幫忙做家務

小編解讀必須讓孩子知道自己犯“熊”導致的後果,以及自己應當承擔的責任。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分配具體的任務(孩子能夠完成的),而且這個過程中,家長不要幫忙。一方面能讓孩子知道犯了錯要承擔後果,另一方面也能培養他做家務的好習慣。

畫畫

小編解讀畫畫是一種表達和宣泄情緒比較好的方式。當孩子犯錯後,我們可以讓孩子事情以及心中的想法畫出來。通過畫面,我們能夠了解孩子當時的心理動機,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這種方式,可以讓孩子及時反思自己的言行,同時又不會給他們的自尊心帶來傷害。

罰站

小編解讀與罰坐一樣,罰站的目的也是讓孩子冷靜下來,思考自己的錯誤。這個過程,家長的態度、語氣一定要溫和、堅定,不要情緒化,更不要威脅孩子。“再不聽話就去罰站!”“看看你乾的好事,滾去罰站!”……類似這樣的話一定不要有。懲罰孩子,目的讓孩子改正,而不是隻懲罰不教育。

看書、寫字

小編解讀這個方法針對稍大一些的孩子。讓孩子犯錯之後,先寫字或看書,讓自己的情緒平復下來,同時進行反思。家長要注意的是,看書、寫字的目的是讓孩子平復心緒,而不是做功課,更不是研究什麼學問。家長可以說“你去看會兒書/寫會兒字”,而不是“作爲懲罰,你今天必須要看完X本書,寫完X頁作業”,以免讓孩子對看書、寫字產生牴觸心理。

沒收心愛的東西

小編解讀對孩子來說,最嚴厲的懲罰莫過於不讓他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得不到自己最想要的東西。比如孩子只顧看動畫片而不睡覺,家長可以沒收玩具,關掉動畫片,告訴他必須要睡覺,否則以後都不可以看動畫片了。如果孩子哭鬧,可以提前警告“第二天不能看動畫片”,並嚴格執行。態度一定要堅決,事情的嚴重性一定要說清楚。

排豆子

小編解讀如果孩子較小,家長一定要注意安全性,以免孩子誤吞。

禁止某些權利、要求

小編解讀儘量不要誇大、嚇唬孩子,如果孩子中途“回心轉意”,也不要心軟放棄懲罰。比如,孩子犯錯後,你規定一天不能吃他最喜歡的餅乾,那最好完全執行,哪怕孩子在下午的時候已經表示知錯了,已經改正了,也不能隨意改變你的決定。必須要讓孩子明白,犯錯的結果,並不因他的醒悟而改變。當然,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做些其他的事情,沒必要對孩子“橫眉冷對”,但對已定的懲罰,必須執行完。

懲罰的目的不是發泄,而是能夠對孩子的成長有促進作用。

《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中曾提到過:父母的愛,決定了家庭教育質量的優劣。充滿愛的教育帶來幸運;缺乏愛的教育只能導致不幸。

無論是正面的鼓勵,還是懲罰,都源自我們對孩子的愛,和讓他們成長得更好的期待。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成爲他們理想中的樣子;希望每對父母,也都能成爲自己理想中父母的模樣。

無論爲人父母,還是爲人子女,人生路上,我們一起修行吧!


幼兒健康
幼兒營養
幼兒教育
幼兒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