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1-3歲 > 幼兒疾病 > 小兒營養不足的疾病的原因有哪些 小兒營養不足怎麼辦

小兒營養不足的疾病的原因有哪些 小兒營養不足怎麼辦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寶寶都有營養不足的現象,那麼你知道小兒營養不足的疾病的原因有哪些嗎?小兒營養不足家長應該怎麼辦?一起來看看吧!

廣義的營養不良 ( malnutrition)應包括營養不足或缺乏以及營養過剩兩方面,現只對營養不足和缺乏做解釋。營養不良常繼發於一些醫學和外科的原因,如慢性腹瀉短腸綜合徵和吸收不良性疾病。營養不良的非醫學原因是貧窮食物短缺。缺乏營養知識,家長忽視科學餵養方法。在發達國家營養不良的病人通常可以通過治療原發病、提供適當的膳食,對家長進行教育和仔細的隨訪而治療。但在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營養不良是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在營養不良、社會習慣、環境和急、慢性感染之間存在着複雜的交互影響。

小兒營養不足的疾病的原因有哪些 小兒營養不足怎麼辦

營養不足的疾病原因

1、餵養不當

長期攝食不足,如母乳不足又未能及早添加輔食;人工餵養者,食物的質和量未能滿足需要,如乳類稀釋過度,或單純用澱粉類食品餵哺:突然斷奶,嬰兒不能適應新的食品等。

2、飲食習慣不良

飲食不定時、偏食、反芻習慣或神經嘔吐等。

3、疾病因素

疾病影響食慾,妨礙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並增加機體的消耗。易引起營養不良的常見疾病有:遷延性嬰兒腹瀉、慢性腸炎或痢疾、各種酶缺乏所致的吸收不良綜合徵、腸寄生蟲病、結核病、麻疹、反覆呼吸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等,某些消化道先天畸形(如脣裂、齶裂、先天性肥大性幽門狹窄或賁門鬆弛等)和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均可致餵養困難:某些遺傳性代謝障礙和免疫缺陷病也可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早產和雙胎易引起營養不良,宮內感染,孕母疾病或營養低下,胎盤和臍帶結構與功能異常均可導致臉兒營養不足和宮內生長阻滯,爲嬰兒營養不良的先決條件。

●重度營養不良大多由於多種因素所致。

病理生理

●輕度營養不良的病理改變僅爲皮下脂肪減少、肌肉輕度萎縮,機體其它組織、器官的病理改變尚不明顯。重度營養不良則常有腸壁變薄、粘膜皺襞消失,心肌纖維混濁腫脹,肝臟脂肪

浸潤,淋巴和胸腺顯著萎縮,各臟器均見縮小,從面產生一系列理生理改變。

·由於糖元不足或消耗過多常致低血糖症。體內脂肪大量消耗,使血清膽固醇下降。蛋白攝入不足而消耗增加形成負氮平衡。細胞外液常呈低滲狀態,血鉀,血鈣偏低,常並有鋅及其它微量元素缺乏。消化液及酶分泌減少。活性減低,影響各種營養素消化吸收。心肌收縮力減弱,心搏出量減少,血壓偏低,脈搏細弱,腎濃縮能力減低,尿比重下降。神經系統調節功能失常,運動和語言發育遲緩。細胞和體液免疫功能低下,易併發各種感染,結核菌素試驗可呈陰性反應。

疾病表現

主要表現爲脂肪消失,肌肉萎縮及生長髮育停滯,同時也可造成全身各系統的功能紊亂,降低人體的抵抗力,給很多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

疾病分級

按輕重可分三度:I度爲輕型,Ⅱ,Ⅲ度爲重型。

I度營養不良:精神狀態正常。體重低於正常15%-25%,腹壁皮下脂肪厚度爲0.8釐米-0.4釐米,皮膚乾燥,身高不影響。

Ⅱ度營養不良:精神不振,煩躁不安,肌張力減弱,肌肉鬆馳,體重重低於正常25%-40%,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小於0.4釐米,皮膚蒼白、乾燥,毛髮無光澤,身高較正常減低。

Ⅲ度營養不良:精神萎糜,嗜睡與煩躁不安交替出現,智力發育落後,肌肉萎縮,肌張力低下,體重低於正常40%以上,腹壁皮下脂肪消失,額部出現皺紋,呈老人樣面容。皮膚蒼白、千燥、無彈性,毛髮乾枯,身高明顯低於正常,常有低體溫、脈搏緩慢、食慾不振、便祕、嚴重者可因血清蛋白清降低而出現營養不良性水腫。

疾病分類

小兒營養不良的分類

①原發性營養缺乏病:由膳食中的營養素不足造成;

②繼發性營養缺乏病:原因較多包括:機體對營養素的攝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障礙;機體對營養素的需要量增加;機體排泄營養素增多;體內營養素分解加劇等。其中以營養素攝入不足和吸收不良爲引起營養不良的主要人才原因尤其經過是機體處於生長髮育妊娠、授乳和同時疾病狀態時對營養素的需求增加若營養素的攝取不足更易造成營養不良。

當前比較常見的營養缺乏病等主要有: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缺鐵性貧血、單純性甲狀腫、鈣缺乏症、鋅缺乏症、乾眼病、佝僂病、腳氣病、維生素B缺乏症、癩皮病、巨幼細胞性貧血等,其中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缺鐵性貧血、單純性甲狀腺腫和乾眼病,被稱爲世界四大營養缺乏病。

疾病預防

1、長期營養不良的孩子大多又矮又瘦小,對外界反應遲鈍,不喜歡活動,很少與人交往,頭髮枯黃稀疏,皮膚幹皺,口角發炎,舌苔光剝,四肢清冷,體溫偏低,經常發生各種感染炎症。家長如果注意觀察,不難早期發現孩子營養不良的情況,應儘快帶孩子去醫院診治。

2、母乳是小兒最完善的食品,提倡母乳餵養,注意餵養方法,按年齡及時添加輔食,掌握先稀後幹,先素後葷,先少後多的原則。1歲左右斷乳,給予易於消化而具有營養的食品。

3、注意戶外鍛鍊,呼吸新鮮空氣,多曬太陽,增強體質。

4、按原有之飲食逐漸增加。每次增加之量不可過多;如有消化不良症狀出現,應酌量減量

5、注意質、量之合理分配。

疾病治療

中藥及偏方

本病的治療以顧護脾胃爲主,消導、殺蟲、清熱爲輔。病初氣虛未甚,積滯內停,應以消導爲主,兼顧正氣。病之中期,應權衡虛實輕重,標本主次,或先補後攻,或先攻後補,或攻補兼施。後期純虛無實,則應以補益爲主,但不宜峻補、大補。此外,尚可採用外治法配合治療。

1、取黃鱔魚1條,雞內金10克。將鱔魚去內臟,切塊放碗中,加雞內金,蒸熟後食用。

2、紅薯葉30克,雞內金10克,煎湯,調味服。

3、人乳拌麥芽,煎湯服。

4、山楂數個,紅糖少許,煎湯服

西藥

1、治療期間宜予以維生素豐富的食物或維生素B族等藥物。其他輔助治療如苯丙酸諾龍25

毫克,肌肉注射,每週二次,同時給予足量蛋白質類飲食。

2、一般認爲嬰兒期以牛乳加蔗糖和植物油爲最好的食品基礎。年齡稍大可根據當地習用食

品加添固體食物以提高熱卡供給,如無腹瀉、嘔吐,早期即給予每天每公斤熱卡,逐漸增至200熱卡。不能耐受乳糖者忌用乳類。

3、少量多次輸血、輸血漿,行靜脈或肌肉注射;亦可用胎盤血多量多次灌腸。

4、頑固病例可採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考地鬆等激素。

病因治療

治療原發病如慢性消化系統疾病和消耗性疾病如結核和心、肝、腎疾病。向家長宣傳科學餵養知識,鼓勵母乳餵養,適當添加輔食,及時斷奶。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如挑食、偏食等。

營養不良的孩子容易合併什麼併發症

1、感染上呼吸道感染、鵝口瘡、中耳炎、肺炎、腸炎、腎盂腎炎等。

2、多種維生素缺乏症口角炎、齒齦出血、佝僂病、角膜乾燥、軟化或潰瘍等。

3、鋅缺乏症生長髮育遲緩,頑固性食慾缺乏,骨骼發育障礙,嚴重者呈侏儒狀態。並有肝大、貧血、皮膚粗糙和色素沉着以及性發育障礙等。

4、自發性低血糖症重症營養不良患兒,有時突出現出汗、心慌、脈搏減慢、呼吸暫停等自發性低血糖症,多在夜間發作,若不及時搶救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