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故事繪本 >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的故事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的故事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的故事:在古時候,班超因爲和匈奴打仗於是得到了中庸,最後他到鄯善國,那麼他是怎麼使得鄯善國歸順漢朝的呢?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的故事

東漢明帝時,班超同匈奴打仗,立了大功,於是皇帝便對他委以重任,派他出使西域。班超先到了鄯善國。鄯善國王知道他很有才幹,對他十分敬重。但過了一些時候,國王卻對他怠慢起來了。

班超感到形勢不妙,便召集同行的三十六人研究對策。他分析當時的情況,說:“最近,鄯善國王之所以對我們冷淡,一定是北方的匈奴派了人來聯絡,使國王猶豫起來,不知道應該和誰修好。

我們已經處於很危險的境地了。匈奴人才來了幾天,鄯善國王對我們的態度就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說不定再過些日子,他就會把我們綁起來統統送給匈奴。

那樣,我們的骨頭就要被豺狼吃掉了啊。大家說該怎麼辦呢?”同行者異口同聲地回答道:“不管是死是活,我們都聽你的!”

班超十分激動地說:“對!不進老虎洞,就得不到小老虎。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今天晚上去殺掉匈奴派來的使者。只有這樣,才能使鄯善國王歸順漢朝。”

於是,班超和屬下在晚上發動突襲,一舉消滅了匈奴派來的使團。第二天,班超便提着匈奴使者的腦袋去見鄯善國王。國王大吃一驚,馬上表示願意和漢朝永久友好。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的故事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成語的意思

【拼音】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

【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班超傳》:“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

【釋義】 比喻不冒危險,就難以成事。現今也用來比喻不經歷艱苦的實踐,就難以取得真知。

【例句】中國人有一句老話:“~。”這句話對人們的實踐是真理,對於認識論也是真理。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的故事 第2張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的故事點評

這個成語故事告訴了我們,不管是在打仗還是在平常的生活當中,如果沒有經歷一些艱險或者考驗,一般是很難取得成功的。所有的真知都需要通過實踐獲得。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的故事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