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教育資訊 > 【三月三歌圩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三月三歌會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三月三歌圩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三月三歌會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7.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月三歌圩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三月三對歌”是我國許多兄弟民族的風俗習慣,其中以廣西最爲盛行,“三月三”是該區壯族、侗族、布依族、苗族等兄弟民族的傳統節日,每年專門舉辦規模很大“三月三”歌節. “三月三”歌節又稱爲“歌婆節”、“歌圩節”。

歌圩節又叫“三月三”、“歌婆節”,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歌擇配爲主要內容;夜歌圩在村子裏,主要唱生產歌、季節歌、盤歌和歷史歌。除農曆三月初三,春節、四月初八、中元、中秋以及婚嫁、小孩滿月、喬遷等時節都可形成歌圩。甚至趕圩路上歌逢對手時,也可形成臨時歌圩。

【三月三歌圩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三月三歌會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各族三月三的節日和習俗

1、漢族

三月三,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爲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

漢族,有吃地(薺)菜花煮雞蛋的習俗。當天民間有流杯、流卵、流棗、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吃清精飯以及歌會等活動。漢族過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後期陸續發展爲河畔嬉戲、男女相會、插柳賞花等民俗活動。

2、壯族

農曆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盛大的節日,相傳爲紀念壯族歌仙劉三姐而形成的節日,故又稱歌仙節。三月三趕歌圩,搭歌棚,舉辦歌會,青年男女們對歌、碰蛋、拋繡球,談情說愛。壯族多於三月三來掃墓,通常在三月三時蒸五色糯米飯。

歌圩一般以唱山歌開場,展示能歌善舞的人文風情,千人共跳竹竿舞,每個方塊都很有壯鄉特色,人們捧着五色糯米飯,抱着壯鄉的美酒,扛起勞作的鋤頭,精緻的簸箕也被舉在手中。

3、侗族

侗家傳說,古時侗家的原始屬地總是以桐樹開花時爲插秧節。但有一年桐樹沒有開花,結果誤了農時,只好逃荒到報京一帶,爲了吸取過去的教訓,每到三月初三人們便吹蘆笙唱歌,走訪親友,並相互提醒該忙農事侗族,多於節日舉行搶花炮、鬥牛、鬥馬、對歌、踩堂等活動,亦稱“花炮節”。

清晨,姑娘們到菜園採來半籃蔬菜,洗淨,穿戴打扮好聚在莫嘎樹下,等在那裏的小夥子們伺機向意中人討籃,得到者便與姑娘約定還籃日期,屆時回贈水果與布料。從前有對青年男女相愛,而女方媽媽將她許給一富商,定於三月初四出嫁。初三這天,相愛的這對情侶在莫嘎樹下,悲憤欲絕,跳潭殉情。爲紀念他倆,每年三月三,當地青年便來到這裏吹笙對歌,掙脫了包辦婚姻的枷鎖。

【三月三歌圩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三月三歌會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第2張

4、苗族

“三月三”又稱“挑蔥節”,是從苗族古老的男女青年戀愛節日演化而來,據傳每到三月三這天,男男女女以挖野蔥爲名彙集在一起在山坡上相親相愛,邊挖野蔥邊說話邊唱苗歌,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這一天苗族姑娘穿着盛裝,來到一個固定的地方展示她們的美麗。小夥子們也等着這一天,他們有機會認識很多姑娘,和她們對歌,如果相互喜歡的話,馬上就可以拉回家去。所以歌會散了之後就可以看到很多男男女女拉拉扯扯的。

5、瑤族

“三月三”又名“乾巴節”即每年的“三月三”之前,瑤族男人都提前一個星期到老林守獵、捕殺野獸、下河撈魚摸蝦,並且烤成乾巴帶回家裏。婦女們上山採摘小靛葉等天然染料,煮水後染成紅、黃、藍、紫四種顏色的糯米飯用於敬獻盤古,年復一年,一直傳到今天。

瑤族,也以三月三爲歌節,除唱序歌、茶歌、散歌外,還唱訴苦歌和謝仙歌,但很少唱情歌。吃喝少不了酒呀、茶呀之類的。

三月三是哪個民族的節日?除了以上的民族外,還有一些少數民族也過三月三,不妨來看看。

6、布依族

貴陽市烏當區新堡鄉一帶布依族將“三月三”又叫“祭地蠶”。這一帶的布依族爲了保護農作物,爭取獲得豐收,於每年三月初三這天,都用炒包谷花作供品,三五成羣地至附近山坡祭祀“天神、地蠶”,祈求天神保佑,不叫地蠶咬死田地裏的禾苗,讓五穀豐登。祭畢,人們沿田邊土坎邊走邊唱山歌,並把包谷花撒向田土中。

北部壩王河一帶,因氣溫較低,此時楓葉尚小,未能着色,以三月十三日爲“楓葉節”。節日這天,人們到山野踏青遊春,兒童們摘嫩楓葉做成圓球拋打,婦女們則摘幾匹嫩楓葉插在頭髻上。此外,家家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做花糯米飯吃。青年們到山坡上吹木葉、唱山歌。如遇上稱心如意的對手,晚上便相邀到布依村寨,通宵達旦地對歌。臨別時,主人家用芭蕉葉包着花糯米飯和雞腿肉分送歌手,作爲節日的禮物。

【三月三歌圩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三月三歌會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第3張

7、畲族

以三月三爲穀米的生日,家家吃烏米飯。傳在畲族民衆中,三月三是可以與春節相提並論的重大節日。此日,家家宰殺牲口,祭祀祖先。許多人家往往選擇這一天舉辦婚禮。節日裏吃烏米飯。夜幕降臨時,則舉行篝火會,競相對歌。

相傳在唐代,畲族英雄雷萬興率領各族人民起義,在一次戰鬥中被困在山上。由於沒有糧草,起義軍眼看就要全軍覆沒,他們靠吃一種叫“烏稔子”的野果充飢,堅持了幾個月,在次年的“三月三”衝出包圍,反敗爲勝。爲了紀念這些畲族英雄,以後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就吃“烏米飯”作爲紀念。“三月三”前後是春耕,所以吃“烏米飯”也有禱祝豐年之意。

8、黎族

三月三,是黎族傳統的郊遊節。相傳洪水時期,天妃和觀音兄妹,飄泊在五指山區,倖免於難。爲了傳宗接代,妹妹臉刺花紋,使兄認不出來,配成夫妻,生兒育女,刀耕火種,使五指山富饒起來。此後,每年三月三,黎族青年便帶上竹筒香飯,手打花傘,來到五指山上,迎接春天。

每逢“三月三”,各村寨的黎族同胞聚會於曠野上,挑着山蘭米酒,帶上竹筒飯,舉行打粉槍、射箭比賽以及中老年黎族男女吟歌對唱、跳竹竿舞等特色濃郁的民俗民風活動。屆時,還可以看到青年男女成雙成對進行“山戀”這一獨特的戀愛方式。

9、土家族

土家族的三月三,則是土家族的情人節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爲媒,以踩腳定親。

土族傳統節日雞蛋會節日時間爲每年農曆三月三日或三月初八日、三月十八日,因地而異。屆時,在寺廟裏舉行獻牲酬祭,請法師誦經跳酬神舞,以禳災祛禍,保五穀豐登,人畜兩旺。與會羣衆還隨身攜帶許多熟雞蛋,一是自食,二是相互敲擊作戲。

其他如水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傳統的三月三節日習俗,這裏就不一一介紹了。

三月三活動有哪些

三月三活動一、三月三廟會

正所謂“三月三,盤古山”,所以農曆三月初三是盤古山朝聖的日子。

世傳盤古氏九月初九聖誕,三月初三昇天。於是在每年陽春三月花開農閒時,行起廟會,以念盤古開天之功善。

值此之時,僧道凡夫,官宦平民,商賈小販,鴻儒白丁,盡皆雲集於此。或論道說法,或攀比奢華,或藉此營生,或尋墨夢筆,以生妙花。

各地之風味小吃、冷飲、布偶、紙鳶、木質刀劍、竹簫短哨,皆爲垂髫小兒之最好。又有外地客商攜錦帛、霧茗、書畫、美玉,藉此易物,換取黃白。 不少善男信女攜家中眷屬,虔誠朝拜,以求多福。

總之,盤古廟會乃一年一度之盛會,不往則定當抱憾遺恨終生!

三月三活動二、三月三情人節

農曆三月三的情人節:三月三的情人節由來已久。有詩爲證,李白詩云:“嘯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樂遊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這裏的年年柳色,即指農曆三月三的情人節。透過這首詩,我們看到中國的情人節是多麼的浪漫:一對有情人在春和景明的豔陽天,漫步灞上,折柳相贈,嘯聲不斷,何等境界!不僅如此,我國在很久很久以前,親人相別,友人相離都有折柳相贈的習慣,也有詩爲證:“垂柳無端饋贈別”。

由此可見,情即爲柳,柳即爲情以成定式。老百姓將多情人的浮浪叫做尋花問柳,即源於此。今天我們雖然已看不到古人的定情物和結情的場面,但是卻有着無數的情詩和情歌,足以讓我們享用不盡。另外,在一些少數民族中間,至今還保留着三月三賽歌會的習俗。雲南的少數民族,在農曆三月三這一天,許許多多的靚男少女成羣結隊對歌定情,互贈信物,幽會密林深處,這場面和歐美國家的情人節僅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三月三活動三、三月歌圩節

農曆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爲隆重。這一天,家家戶戶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爲主體,但老人小孩都有來旁觀助興。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

在歌圩旁邊,攤販雲集,民貿活躍,附近的羣衆爲來趕歌圩的人提供住食,無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接待。一個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裏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煞是熱鬧。田陽縣的喬業都是歷來較大的歌圩。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通過對歌,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互贈信物,以爲定情。此外,還有拋繡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動。

拋繡球主要是娛樂,也作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某個小夥子時,就把繡球拋給他。碰彩蛋是互相取樂承歡,亦有定情之意。歌節是民貿的盛會,也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1985年,區人民政府將三月三定爲廣西的民族藝術節。

【三月三歌圩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三月三歌會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第4張

三月三活動四、黎族“孚念孚”的傳說

據說很久以前,七指嶺地區遇到罕見的大旱,人們度日如年。一天清早,一個名叫亞銀的年青人告訴大家,說他夢見一隻百靈鳥,要想擺脫這場災難,必須爬上五指山的頂峯,吹起鼻簫誘捕它。亞銀自告奮勇地登上五指山頂峯,他在山頂上吹起他心愛的鼻簫。一直吹了三天三夜,一隻百靈鳥才從幽谷中飛來,亞銀趕忙追捕,他追過一座山崗,最後亞銀定神一看,百靈鳥變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黎族姑娘。姑娘答應跟亞銀到人間解救災難。旱災解除後,未想到卻觸怒了峒主。他派家丁把百靈姑娘捉去,這時亞銀趕來,他倆躲進一個山峒裏,峒主命令家丁用火燒到山洞時忽然烏雲滾滾、雷聲大作、石裂山崩,把萬惡的峒主和他的家丁全壓死了。亞銀和百靈姑娘變成一對鳥兒,飛上天空,鄉親們聞訊趕來,目送他們,激動地跳起舞唱起歌,祝他們美滿幸福。這一天正是農曆三月初三,從此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個傳統節日。

爲了慶祝三月三,準備工作要提前半個月進行。男子上山狩獵,把所獲獵物醃好封存;婦女在家舂米和做糉粑;青年男女準備漂亮的服飾和定情的禮物。獵物和糉粑作爲祭品,用以祭禮堂裏的祖先,若出獵無所獲,則殺雞代替,祭祀由氏族老人主祭。

節日那天,黎族人民集合在一起,預祝"山蘭"(山地旱稻)、狩獵雙豐收。老人們攜帶醃好的山味和釀好的糯米酒,來到村中最享衆望的老人家裏,席地圍坐,在芭蕉葉和木瓜葉上痛飲。

三月三活動五、宜豐牛噓

相傳,農曆三月初三是江西省宜豐縣潭山龍崗鄒氏發祖公的誕生日,要唱戲三天,以示祭祖。

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潭山鎮一帶都要舉行傳統“三月三”物資交流大會(當地方言稱牛噓,即傳統牛交易會),來自上海、湖南、湖北、南昌、上高等省內外二百餘商家共萬餘人蔘加了有着三百多年曆史傳統物資盛會。每次物資大會都會有商品、土特產、種子、耕牛、花卉、書畫、娛樂等七大交易市場。

“三月三”物資交流大會起源於清朝初期潭山鎮龍崗村,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當時鄒氏村民爲了方便十里八鄉鄉民在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而舉行的以土特產、種子、耕牛爲主的物資交易。幾百年來,參加交流的商品隨着時代的變遷而豐富多。

三月三活動六、三月三鬼節

江淮、江南一帶,每年農曆三月三稱爲鬼節,傳說這一天鬼魂出沒.夜晚,家家戶戶在自家每間房屋裏鳴放鞭炮,來嚇走鬼、驅鬼。

湖北紅安縣、河南省光山縣,也把每年的農曆三月初三定爲鬼節,光山自古便有“三月三,小鬼撂青磚”的童謠,傳說在這天夜晚是鬼魂出沒的日子,家裏的大人都會早早的關上大門,並在門口擺放一些大蒜,蒜字與算諧音,意思就是說當鬼魂從門前經過,就說算了,不去這家了。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