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學前教案 > 有了娃,錢都去哪兒了?當媽後的危機感你有嗎?

有了娃,錢都去哪兒了?當媽後的危機感你有嗎?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諾曦爸爸是完全的理財盲,我也一樣,在去年5月股市最高峯的時候,第一次衝了進去,現在,嗯,還被套着沒有出來,已經很久沒有登錄賬戶看情況了,不知道回來一點點沒有。

我知道理財對於每個家庭來說都特別重要,也絕非只是買個股票基金那麼簡單,可對於大部分門外漢來說真的太難了,從何做起,如何做都是門學問,今天我介紹的孫明展老師或許能給我們點幫助,只是,在幫別人之前,孫老師啊,能不能先幫幫我啊~~~

有了娃,錢都去哪兒了?當媽後的危機感你有嗎?


作者:孫明展,中山大學統計系碩士畢業,國際金融理財師,候選北美精算師,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數計學院專業碩士導師。本文已獲得他本人授權。更多關於兒童保險、兒童財商、家庭保障、家庭財務規劃的實用知識,可以關注他的微信公號“孫明展-真理財”。

我一直以爲,家庭財務規劃的目標人羣應該是已婚已育的中產階級家庭,因爲孩子,他們最有家庭責任感,他們最有未來的憂患意識。但是兩年多以來的實踐,卻讓我意識到,其實最應該幫助的,反而不是三口之家,從生孩子纔開始理財規劃,已經晚了。

最應該幫助的,是那些尚沉浸於“二人世界”或單身貴族美夢中的年輕人,他們如果不及早開始財務規劃,後半生將會很累很難過。

典型生活狀態:

中產階級家庭的財務窘境

最近,給一位近40歲的職場成功人士做家庭財務規劃。他之前事業上平步青雲,30多歲就成爲一個跨國企業的部門總監,妻子也工作穩定,生活上非常瀟灑。

他們兩口子月收入接近4萬元。一般以爲他們的收入非常高了,其實他們竟然是“月光族”,由於極度追求生活品質,旅遊、購物、享受,幾乎花光了他們所有的積蓄。此前,他們一直對自己的收入頗爲自信,沒有孩子,父母目前也不需要他們操心。

36歲時,夫妻倆終於決定要孩子了,上天還賜給他們一對雙胞胎。全家人當然非常高興,但高興之餘,生活的重擔也隨之而來:

兩個孩子的教育肯定不能省錢;爲了方便老人照顧,剛換了大的房子,供款壓力驟增;父母年齡大了,身體不如原來健康,老人的醫療問題也浮出水面。。。。之前雖然收入高,但長期追求生活高品質,吃光用光,沒有大多積蓄,這次換房後,僅有的20多萬家底都被掏空了。

他們的內心開始感到了不安。

我們爲他們做了詳細的家庭財務分析,當未來的一個個數字的壓力擺在面前時,他們原先的不安變成了絕望:

兩夫妻都希望孩子未來能夠出國留學,但這就意味着,20年後,他們必須支出近500萬元的現金;

在他們原先的計劃中,17年後,他們準備退休去環遊世界了;

現在不僅環遊世界的夢想泡湯,還有面臨一個事實:20年後,當孩子要出國留學時,他們正值退休年齡,收入銳減,只餘社保,根本無法承受這麼高額的支出,更不要說退休後的品質生活了。

現在他們意識到,要開始爲未來作準備了。又發現,雖然收入不低,但所有花錢的事兒都擠到一起了:供房、爲父母準備醫療費、孩子每個月的教育支出,還要繼續保持高品質的生活,真是捉襟見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並非每個家庭都會有雙胞胎的驚喜和沉重壓力。但當年瀟灑的“月光族”夫妻、晚婚晚育家庭普遍面臨的財務窘境,大抵相似,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反思:

家庭財務規劃越早越從容

當然,經過重新規劃,我們還是給出瞭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必然是以犧牲未來的一些目標或幸福指數爲代價的。

這些並非個案的案例,不禁使我開始反思:

我開始創業時,給公司的定位是:爲三口之家的中產階級提供私人銀行服務,他們對生活壓力感同身受,有爲未來規劃的迫切需求,而這個階層恰恰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忽視的人羣:
到了銀行進不了VIP室;到了證券公司,也最多是個散戶,與大戶室無緣;基金公司與信託公司的專項理財更不可能惠及他們。

我的反思是:家庭財務規劃,從生孩子的前後開始,合適嗎?

面臨上述窘境的家庭,多數是“響應國家號召”晚婚晚育,多過幾年“二人世界”的家庭或單身貴族。

過來人都很清楚:有孩子和沒孩子之前,心態變化很大。現在的年輕人,30多歲還覺得自己是個孩子,有了孩子之後,才真正從孩子變成了大人,開始有了責任感,知道爲未來存錢。

而“非過來人”則沒有緊迫感。我們也接觸過不少這樣的單身貴族或“二人世界”家庭。多數都會覺得未來遙遠得很,對我們的建議置之不理;有的看到規劃要求他們犧牲一點生活品質,就敬而遠之,根本無法下決心。

我不得不提醒他們,你們正在一步步地走向財務的窘境而不自知。

家庭財務規劃如何開始:

梳理人生目標
梳理家庭負債及現金收支

第一步
莫談高收益,先梳理人生目標

家庭財務規劃的第一步,就是梳理你人生中有哪些重要的目標。這個問題聽起來很虛,梳理起來其實並不容易。

從理財的角度考慮,什麼是人生重要目標?就是那些對個人和家庭幸福感影響極大的、卻又不能確保從當期收入中支付的目標。

對於我們這一代人而言,人生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即便不出國,近十幾年中國大學的平均學費生活費大概也漲了七八倍。按照這種火箭速度,想想你的孩子讀書時得花多少錢。還沒算上現在從孩子出生開始,早教、各類培訓班、幼兒園、小學、中學的各種教育花費。算出你的教育金負擔有多重,就是理財師的工作之一了。

有了娃,錢都去哪兒了?當媽後的危機感你有嗎? 第2張

第二個人生目標,早日財務自由、人生自由。

現在人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又想退休早,希望退休後的生活品質還不打折,社保又比過去的養老福利差遠了。如果不做好規劃,人生自由不就是白日夢嗎?

我們這一代人,很多都有環遊世界的夢想,年輕的時候要去,退休後更要去。

退休、教育、住房,這幾件事,過去政府都管,現在都不管了。這幾件事,誰也不敢拍胸脯說,大事發生前一年,你靠當期收入能夠解決。孩子上大學前一年,你就一下子能存夠上大學的錢?退休前一年,你就能存夠環球旅遊的錢?房子就更不用說了。

理財規劃第一步,就是讓你去面對現實,面對你自己的需求,理財師的角色,在這一步,只是引導、傾聽、梳理、記錄、收集數據。

理財第一步,不是討論外部的投資收益有多高,而是看看你內心的期許有多高。

第二步
梳理家庭資產負債和現金收支

明確了家庭的理財目標後,要明確自己到底有多少理財資源。

理財資源一般分爲資產與收入兩大類:

第一類是:現在已經掙到的錢,即家庭現在的資產。這兒說的資產要減去你們的負債,即淨資產。

第二類是:未來我們持續能夠賺到的錢,那就是家庭的收入。收入需要減掉支出,即每年的盈餘。

淨資產和每年的收入盈餘,是我們真正可以利用的理財資源。

很多家庭,包括我在內,都會覺得這是屬於個人隱私。你想,當着一個陌生人告訴他,我現在家裏有多少錢,有幾棟房子,每套房子有多少負債;還要告訴他,每個月掙多少錢,花多少錢,孩子在哪兒讀書等。

如果你把理財師當作你的家庭財務私人醫生,你的顧慮就會少一些。一個人在醫生體檢時,是不存在什麼隱私問題的。你肯定希望把自己的狀況更加徹底地展露給醫生。理財也是一樣,如果你對自己的財務狀況守口如瓶,就根本不可能得出一個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案。

按照我們的模型,在這一個階段,主要總結出兩張表:

1.資產負債表:即此時此刻你所擁有的資產,所有的負債,看看家庭的資產負債比例等;

有了娃,錢都去哪兒了?當媽後的危機感你有嗎? 第3張

2. 現金收支表:比較瑣碎,牽扯到所有的現金收入和支出。

現金收入分爲理財性收入和工作收入兩類。這個分類是有意義的,工作收入指的是,持續工作纔有的收入,換言之,就是“手停口就停”的收入。理財性收入就是被動收入,不需要主動工作也可以持續地有,例如房租。

現金支出也分爲兩大類:一是生活類支出,二是理財類支出。前者指的是,面對此時此刻的生活目標而進行的支出;後者的是,面對長期生活目標的理財性行爲引發的支出。例如供車、供一份保單,基金定投等,都屬於後者。

有了娃,錢都去哪兒了?當媽後的危機感你有嗎? 第4張

通過以上分類,理財師會初步評估出一個重要的數據,即財務的自由度,即指你此時此刻的理財收入,究竟佔你生活支出的百分之多少。

所謂財務自由,就是你的理財性收入持續穩定地大於生活支出,這就是財務自由。

有了這些基本的數據,就可以對你的理財資源進行一系列的分析,接着就可以進一步思考:

如何利用資源去達致上文所說的人生目標呢?

這就要看我們利用現有資源的效率了。效率在理財中與收益同義。收益越高,意味着效率越高。但我們也知道,僅僅追求高收益不應該是理財的目標,高收益高風險,當收益高到極致,風險也高到極致,人生就成賭博了。

那怎麼辦呢?下一步就要進行風險承受能力的分析,也就是用科學的方法,先測算出家庭能夠承受的風險,再能承受的前提下,獲得最爲合理最高的收益。這個過程就叫做風險評估測試。

看看你屬於哪些類型?

平衡型?保守型?激進型?

有了娃,錢都去哪兒了?當媽後的危機感你有嗎? 第5張

通過測試得出家庭的風險屬性:有人可能比較保守(也可能是年齡大,收入低);有人天生心態好(可能客觀上比較年輕、理財週期長)。相同的時間,相同的漲跌,不同人的感受會完全不一樣。

當測算結果出來後,就可以得出一個適合你的較爲合理的收益率,繼而進行資產配置,設計屬於你們家庭的規劃路徑。

還是那句話:

早準備,犧牲的僅僅是當下小小的快樂;

晚準備,犧牲的可能是整個家庭的幸福,孩子的未來,還有你們下半生的逍遙。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