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育兒寶典 > 3歲寶寶脾氣犟,咋辦?

3歲寶寶脾氣犟,咋辦?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ldquo孩子不是要長到上初中的時候纔開始叛逆的嗎怎麼我的寶寶才3歲就這麼不聽話了會不會是孩子的叛逆提前了rdquoldquo我兒子才上小學二年級竟然就嚷着要染

3歲寶寶脾氣犟,咋辦?


  “孩子不是要長到上初中的時候纔開始叛逆的嗎?怎麼我的寶寶才3歲就這麼不聽話了?會不會是孩子的叛逆提前了?”“我兒子才上小學二年級竟然就嚷着要染頭髮,真拿他沒辦法了。”最近,很多家長給本版發來郵件詢問關於“叛逆心理”的問題。孩子的叛逆期真的提前了嗎?應該如何對待“不聽話”的孩子呢?

採訪實錄:

“叛逆”的孩子令人頭疼

3歲寶寶就有“牛脾氣”  

鑫鑫到今年5月份剛滿3歲,卻已經讓全家人不知所措:一向挺聽話的鑫鑫近來顯得特別不好帶:動不動就發脾氣、大哭;回答家人希望他做的事口頭禪就是“不行”;根本無法和別的小朋友分享玩具;有時甚至還耍賴、打人,成了家人眼裏的“問題寶寶”。  

6歲孩子要“染金髮”  

最近,6歲的小星把爸爸、媽媽搞得很頭大,原因是小星嚷着要把頭髮染成金色的,“我喜歡的明星就是金色的頭髮。”爸媽怎麼勸阻小星也不聽,沒辦法,媽媽請小星的班主任老師出面講一下,可小星就連老師的話也不當回事了,堅決要把染髮的想法進行到底。  

12歲男孩對偷竊行爲表示欽佩  

軍軍的學校前些天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六年二班的四位同學有組織地偷了同班一位同學的錢。軍軍並不是偷錢的,也不是丟錢的,但他對這件事的態度卻讓媽媽非常擔心。回家講起這件事的時候,媽媽問軍軍怎麼看,軍軍說:“媽媽,我太佩服這幾個同學了,你知道嗎?他們的整個計劃做得非常周密,有望風的,有執行的,他們真有本事。”聽軍軍這樣說,媽媽不禁冒了一身冷汗。

專家解析:

你所不知道的“青春前叛逆期”

什麼是“叛逆”呢?據廣州睿航教育資深心理導師黃京穗介紹,叛逆期的孩子主要有以下表現:似乎非常不聽話:讓他往東,他偏往西;情緒起伏不定,脾氣暴躁;拖延;不想和父母溝通等等。“在18歲之前,孩子有三個比較明顯的反叛期,叛逆心理不是隻會在青春期出現,年齡較小的孩子也有叛逆心理,這並不是說‘叛逆期’提前了。家長應該對孩子出現叛逆表現的敏感期有所瞭解,這樣就能有針對性地幫助和引導孩子順利度過這一時期。”

黃京穗認爲,叛逆期裏的孩子雖然經常讓父母頭疼,但其實叛逆的出現也意味着孩子的成長在加速了。所以家長應該有一個正確的心態來面對它,這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據專家介紹,叛逆期主要分爲三個階段:3歲左右是第一個反叛期,第二、第三反叛期分別在10歲和13歲發生,被界定爲“準大人期”和“青春反叛期”。關於青春期的叛逆心理我們相對來說比較熟悉,而如果想找到針對前兩個反叛期的孩子的理想教育方式,家長就需要了解這兩個時期的特點。  

“執拗”的3歲——3歲是孩子自主能力的形成期,這時孩子的自尊心開始出現,但他們非常容易以自我爲中心,非常任性。這一階段的寶寶非常需要秩序感,但不會表達,因此表現出對物品強烈的佔有慾,他們會覺得“東西出去就回不來了”,所以這一時期也叫“執拗期”。3歲的孩子非常自命不凡,也特別容易受挫,由於不會表達情緒,所以顯得脾氣很壞。

準大人期——9歲到10歲半的時候,孩子進入了第二個叛逆期:“準大人期”。這一時期的孩子會用很大的力量“往外走”,因爲在他們的心目中自己“已經是一個成人,是一個小大人”。表現爲不願意讓家長拉手、喜歡讓別人叫自己的全名。不過與此同時,孩子還會表現出一小段時間的“迴歸嬰兒期”表現,表現得非常依賴、不講道理,或者嬌氣、容易哭,要求父母的力量。當“迴歸嬰兒”和“準大人期”同時出現的時候,家長就要留心告訴自己:孩子的第二個叛逆期來了。10~11歲:喜愛羣體,要有大人的權利但不願承擔責任。

應對招數:

如何引導孩子“聽話”?

愛和耐心——早教顧問尚傑認爲,對於3歲左右的孩子來說,特別需要足夠的愛和關注,因此父母千萬不要呵斥、貶低、急躁、打孩子、濫用權威、命令強迫孩子等,這會導致孩子的抵抗情緒,引發破壞性的攻擊性行爲。“家長應該多給孩子尊重,鼓勵孩子的獨立和冒險精神,不打斷孩子說話,不打攪孩子做事,引導3歲寶寶的情緒能量方向,讓寶寶成爲父母的小幫手。當寶寶鬧脾氣時,家長要主動改變環境,用平和、耐心、陪伴的態度讓孩子在合理範圍內做限制選擇。”

 

 

專家表示,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鬧脾氣時只需要輕輕地抱着他,不用說話,等孩子好一些後再溝通,告訴他“我們還可以怎樣”。此外,還可以使用轉移注意力、事先表揚、事前預告等方法,不過您最重要的祕密武器是愛和耐心,因爲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

不接招——這就是所謂的“有火不接火”。面對孩子的種種叛逆行爲,家長切忌直接說“不”,因爲這個字將直接激發起孩子的叛逆心:你不讓我怎樣,我非要怎樣。而如果家長“不接招”,孩子首先的反應將變成疑惑,這就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孩子說要染金髮,如果你說“不行,沒門!”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抗心理,覺得父母無法溝通,不理解自己,第二天真的去染個頭發來給你瞧瞧,看你能怎麼樣。而如果家長的第一反應是:“可以啊,我覺得你染金色頭髮也挺漂亮的。”就會首先引起孩子的疑惑:“媽媽怎麼這樣說呢?”進而開啓溝通的大門。

巧妙化解——用孩子的價值推動他。孩子竟然欽佩同學的偷竊行爲,如此沒有是非觀念,是不是有一天孩子也會去這樣做呢?黃京穗認爲,其實這樣的問題是可以巧妙化解的。“孩子並非沒有是非觀念,只是在特定的年齡階段,他們會顯得特別欣賞那些有自我能力的人,這是他們走向獨立和成熟的需要。家長可以因勢利導,比如鼓勵孩子說‘其實你也很有組織策劃能力的’,在生活中創造機會讓孩子感受自己的能力,如讓孩子親自策劃一次家庭集體出遊活動等等,然後對孩子的能力及時予以肯定,再引導孩子去體會丟東西的同學的心情,就達到教育的目的了。”

深度思考:

應對叛逆的終極態度

如何應對叛逆?黃京穗認爲,家長還應着重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明確父母的責任——家長的責任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爲他們創造一個空間,讓孩子憑學習掌握照顧自己成功快樂的能力。孩子擁有自己的人生和自由,並不是家長意志的執行者。

儘早和孩子做朋友——家長最遲應該在孩子4歲前和他們建立一份朋友的關係,這將非常有助於日後的親子溝通。不過同時,家長也要保持權威,讓孩子知道他需要尊重父母。專家表示:“權威是一種力量,父母有力量孩子纔有力量。”不過,家長的“權威”並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讓孩子知道“我可以引導你怎樣過自己的一生”。

認識孩子行爲背後的動機——叛逆只是孩子行爲的表象,其背後隱藏着的原因應該找出來。一、嘗試有多種可能而非單線思考,並非是“讓他往東,他偏往西”。這時候家長應該考慮的是是否給到了孩子不同的思考方向;二、證明自己有能力,希望得到肯定;三、“不聽話”的孩子可能在向父母要空間;四、對於年紀比較小的孩子的叛逆行爲來說,其實是孩子在嘗試父母的界限,也是孩子學習規則的過程。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