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早教 > 手抄報 > 【金融手抄報圖片大全集】金融與誠信手抄報圖片 金融知識手抄報大全集

【金融手抄報圖片大全集】金融與誠信手抄報圖片 金融知識手抄報大全集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金融手抄報圖片大全集,金融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東西,每個每個國家的金融永遠是最重要的,因爲這也是民衆們安家樂業的一個基礎,金融是一個抽象的名詞,但是我們每天都在接觸着它。

金融手抄報圖片大全集:金融的基本介紹

金融的引證解釋

1、指貨幣的發行、流通和回籠,貸款的發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匯兌的往來等經濟活動。

胡適《國際的中國》:“我們更想想這幾年國內的資產階級,爲了貪圖高利債的利益,拚命的借債給中國政府,不但苟延了惡政府的命運,並且破壞了全國的金融。”

丁玲 《一九三零年春上海(之一)》:“許多大腹的商賈,和爲算盤的辛苦而癟幹了的吃血鬼們,都更振起了精神在不穩定的金融風潮之下去投機。”

浩然 《豔陽天》第七章:“銀行的領導幫助他認識金融工作對恢復國民經濟、建設社會主義的重要,他聽進去。”

2、按照丁大衛的說法,古今中外黃金因其不可毀滅性、高度可塑性、相對稀缺性、無限可分性、同質性及色澤明亮等特性特點,成爲經濟價值最理想的代表、儲存物、穩定器和交換媒介之一。

金融的本質是價值流通。金融產品的種類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銀行、證券、保險、信託等。金融所涉及的學術領域很廣,其中主要包括:會計、財務、投資學、銀行學、證券學、保險學、信託學等等。

金融是一種交易活動,金融交易本身並未創造價值,那爲什麼在金融交易中就有賺錢的呢?按照陳志武先生的說法,金融交易是一種將未來收入變現的方式,也就是明天的錢今天來花。

簡單地說金融交易的頻繁程度就是反映一個地區、區域、乃至國家經濟繁榮能力的重要指標。

傳統金融的概念是研究貨幣資金的流通的學科。而現代的金融本質就是經營活動的資本化過程。

西方定義,《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字典》,指資本市場的運營,資產的供給與定價。其基本內容包括有效率的市場,風險與收益,替代與套利,期權定價和公司金融。

除了學科內部的縱深發展外,金融學領域的學科交叉與創新發展的趨勢非常明顯,涌現出許多引人注目的新興邊緣學科,如演化金融學(Evolutionary Finance)即是才興起的介於生物學和金融學的一門邊緣學科,演化證券學(Evolutionary Analysis Theory of Security,簡稱EAS)則是介於生物學和證券學之間的邊緣學科。

黃金曾一度成爲國際貿易中唯一的媒介。在易貨經濟時代,商人只能進行對口的交易,以物易物。因此,人類的經濟活動受到巨大制約。在金本位經濟時代,價值與財富是以實物資產——黃金爲依據和標準,這種客觀的物理方法非常有利於全球經濟的平穩發展。

然而,作爲價值流通的載體,黃金不利的一面如搬運、攜帶、轉換等不便的物理條件限制,使它又讓位於更爲靈活的紙幣(貨幣)。

如今,貨幣經濟不僅早已取代了原始的易貨經濟,而且覆蓋了金本位經濟。貨幣經濟在給人類帶來空前經濟自由的同時,也給人類帶來諸多麻煩和問題,如世界貿易不平衡、價值不統一、通貨膨脹、貨幣貶值、經濟發展大起大落等等。

引發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的重要宏觀因素之一,就是全球貿易失衡。

脫離金本位的初衷是想實現經濟自由和穩定發展,然而,今天卻適得其反。在貨幣多樣化的今天,現代金融中的含“金”量越來越少,但其內涵、作用及風險卻越來越廣,越來越大,並已滲透到社會的每個角落和每個人的生活中。

如今,儘管金融中的含“金”量越來越少,但其作爲價值的流動性卻越來越強。金融已經成爲整個經濟的“血脈”,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

人體的活動會帶動血液的流動,同樣,所有經濟活動都會帶動金融(資金和價值)的流動。離開了流通性,金融就變成“一潭死水”,價值就無法轉換;價值無法轉換,經濟就無法運轉;經濟無法運轉,新的價值也無法產生;新的價值無法產生,人類社會就無法發展。

反過來,金融危機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演變爲經濟危機;經濟危機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演變爲社會危機。這是不以人類意識爲轉移的客觀金融規律。

【金融手抄報圖片大全集】金融與誠信手抄報圖片 金融知識手抄報大全集

金融知識手抄報大全集:金融的核心與構成

金融的核心是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換,所有涉及到價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之間進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金融學就是研究跨時間、跨空間的價值交換爲什麼會出現、如何發生、怎樣發展。

比如,“貨幣”就是如此。它的出現首先是爲了把今天的價值儲存起來,等明天、後天或者未來任何時候,再把儲存其中的價值用來購買別的東西。

但貨幣同時也是跨地理位置的價值交換,今天你在張村把東西賣了,帶上錢,走到李村,你又可以用這錢去買想要的東西。因此,貨幣解決了價值跨時間的儲存、跨空間的移置問題,貨幣的出現對貿易、對商業化的發展是革命性的創新。

像明清時期發展起來的山西“票號”,則主要以異地價值交換爲目的,讓本來需要跨地區運物、運銀子才能完成的貿易,只要送過去山西票號出具的“一張紙”即匯票就可以了!其好處是大大降低異地貨物貿易的交易成本,讓物資生產公司、商品企業把注意力集中在他們的特長商品上,把異地支付的挑戰留給票號經營商,體現各自的專業分工!在交易成本如此降低之後,跨地區貿易市場不快速發展也難!

相比之下,借貸交易是最純粹的跨時間價值交換,你今天從銀行或者從張三手裏借到一萬元,先用上,即所謂的“透支未來”,以後你再把本錢加利息還給銀行、還給張三。對銀行和張三來說,則正好相反,他們把今天的錢借出去,轉移到以後再花。

到了現代社會,金融交易已經超出了上面這幾種簡單的人際交換安排,要更爲複雜。比如,股票所實現的金融交易,表面看也是跨時間的價值配置,今天你買下三一重工股票,把今天的價值委託給了三一重工和市場,今後再得到投資回報;三一重工則先用上你投資的錢,今後再給你回報。

你跟三一重工之間就這樣進行價值的跨時間互換。但是,這種跨時間的價值互換又跟未來的事件連在一起,也就是說,如果三一重工未來賺錢了,它可能給你分紅,但是,如果未來不賺錢,三一重工就不必給你分紅,你就有可能血本無歸。所以,股票這種金融交易也是涉及到既跨時間、又跨空間的價值交換,這裏所講的“空間”指的是未來不同贏利/虧損狀態,未來不同的境況。

當然,對金融的這種一般性定義可能過於抽象,這些例子又好像過於簡單。實際上,在這些一般性定義和具體金融品種之上,人類社會已經推演、發展出了規模龐大的各類金融市場,包括建立在一般金融證券之上的各類衍生金融市場,不外乎是爲類似於上述簡單金融交易服務的。金融交易範圍從起初的以血緣關係體系爲主,擴大到村鎮、到地區、到全省、到全國,再進一步擴大到全球。

構成要素

金融的構成要素有5點:

1、金融對象:貨幣(資金)。由貨幣制度所規範的貨幣流通具有墊支性、週轉性和增值性;

2、金融方式:以借貸爲主的信用方式爲代表。金融市場上交易的對象,一般是信用關係的書面證明、債權債務的契約文書等;

包括直接融資:無中介機構介入;間接融資:通過中介結構的媒介作用來實現的金融。

3、金融機構:通常區分爲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

4、金融場所:即金融市場,包括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外匯市場、保險市場、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場等等;

5、制度和調控機制:對金融活動進行監督和調控等。

各要素間關係:總體講各要素是既相對獨立、而又相互關聯的,金融對象、金融場所爲金融體系硬件要素,金融方式、制度和調控機制爲金融體系軟件要素,金融機構爲其綜合要素;

具體講金融活動一般以信用工具爲載體,並通過信用工具的交易,在金融市場中發揮作用來實現貨幣資金使用權的轉移,金融制度和調控機制在其中發揮監督和調控作用。

【金融手抄報圖片大全集】金融與誠信手抄報圖片 金融知識手抄報大全集 第2張


金融與誠信手抄報圖片:金融投資理論

凱恩斯選美論

選美論是由英國著名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創立的關於金融市場投資的理論。凱恩斯用 “選美論”來解釋股價波動的機理,指出金融投資如同選美,投資人買入自己認爲最有價值的股票並非至關重要,只有正確地預測其他投資者的可能動向,才能在投機市場中穩操勝券,並以類似擊鼓傳花的遊戲來形容股市投資中的風險。

隨機漫步理論(Random Walk Theory)

1959年,奧斯本(M.F.M Osborne) 以布朗運動原理作爲研究視角提出了隨機漫步理論,認爲股票交易中買方與賣方同樣聰明機智,現今的股價已基本反映了供求關係;股票價格的變化類似於“布朗運動”,具有隨機漫步的特點,其變動路徑沒有任何規律可循。因此,股價波動是不可預測的,根據技術圖表來預知未來股價走勢的說法,實際上是一派胡言。

基於布朗運動的對數正態隨機漫步理論,逐漸成爲金融市場的經典框架,也爲之後量化金融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現代資產組合理論(MPT)

1952年,美國經濟學家馬科維茨(Harry M.Markowit)在他的學術論文《資產選擇:有效的多樣化》中,首次應用資產組合報酬的均值和方差這兩個數學概念,從數學上明確地定義了投資者偏好,並以數學化的方式解釋投資分散化原理,系統地闡述了資產組合和選擇問題,標誌着現代資產組合理論(Modern Portfolio Theory,簡稱MPT)的開端。該理論認爲,投資組合能降低非系統性風險,一個投資組合是由組成的各證券及其權重所確定,選擇不相關的證券應是構建投資組合的目標。它在傳統投資回報的基礎上第一次提出了風險的概念,認爲風險而不是回報,是整個投資過程的重心,並提出了投資組合的優化方法,馬可維茨因此而獲得了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由於現代資產組合理論做了很多在現實市場中並不存在的理想化假設,所以該理論無法得到普遍應用。

有效市場假說(EMH)

1965年,美國芝加哥大學金融學教授尤金·法瑪(Eugene Fama),發表了一篇題爲《股票市場價格行爲》的論文,於1970年對該理論進行了深化,並提出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簡稱EMH)。有效市場假說有一個頗受質疑的前提假設,即參與市場的投資者有足夠的理性,並且能夠迅速對所有市場信息作出合理反應。該理論認爲,在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競爭充分的股票市場,一切有價值的信息已經及時、準確、充分地反映在股價走勢當中,其中包括企業當前和未來的價值,除非存在市場操縱,否則投資者不可能通過分析以往價格獲得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超額利潤。

歸納起來,EMH對於投資者的意義是:若市場弱式有效,則技術分析是無用的;若市場半強式有效,則基本分析也是無用的;當市場完全有效時,市場組合(Market portfolio)是最優投資組合,意味組合的被動管理是有效的。

有效市場假說提出後,便成爲證券市場實證研究的熱門課題,支持和反對的證據都很多,是目前最具爭議的投資理論之一。儘管如此,在現代金融市場主流理論的基本框架中,該假說仍然佔據重要地位。

2013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佈授予美國經濟學家尤金·法瑪、拉爾斯·皮特·漢森以及羅伯特·J·席勒該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他們在研究資產市場的發展趨勢採用了新方法。

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出,三名經濟學家“爲資產價值的認知奠定了基礎”。幾乎沒什麼方法能準確預測未來幾天或幾周股市債市的走向,但可以通過研究對三年以上的價格進行預測。

“這些看起來令人驚訝且矛盾的發現,正是今年諾獎得主分析作出的工作”,瑞典皇家科學院說。

值得一提的是,尤金·法瑪和羅伯特·席勒持有完全不同的學術觀點,前者認爲市場是有效的,而後者則堅信市場存在缺陷,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至今爲止人類對資產價格波動邏輯的認知,還是相當膚淺的,與我們真正把握其內在規律的距離,仍然非常遙遠!

【金融手抄報圖片大全集】金融與誠信手抄報圖片 金融知識手抄報大全集 第3張


教育資訊
故事繪本
胎教知識
行爲心理
智力發展
學前教案
幼兒園教育
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