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給寶寶用藥最容易犯8個錯誤,嚴重的會要命

給寶寶用藥最容易犯8個錯誤,嚴重的會要命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國兒童的用藥安全狀況,越來越受公衆的關注。有關數據顯示,我國兒童用藥不良反應率爲12.9%,爲成人的2倍;新生兒用藥不良反應率高達24.4%,爲成人的4倍。7歲以下兒童因不合理用藥造成耳聾的人數多達30萬,佔聾啞兒童總數的30%~40%。

實際上,多數用藥問題並不是藥物本身質量不過關,而是由於選擇或者使用藥物不當造成的。在此,記者總結醫生臨牀經驗,給大家講講寶寶用藥最容易犯的7 個錯誤。

1、搞混藥名

《國家用藥錯誤報告項目》統計顯示,將近1/4 的用藥錯誤因搞混藥名所致。

例如,用於兒童退燒的泰諾林和用於兒童感冒症狀的泰諾。泰諾林是單一成分的藥品,有效成分是對乙酰氨基酚。泰諾(通用名:酚麻美敏)是複方成分藥品,含4 種成分,除了對乙酰氨基酚外,還含鹽酸僞麻黃鹼、氫溴酸右美沙芬和馬來酸氯苯那敏。

現在不主張給兒童使用複方感冒藥,因爲兒童感冒多由病毒引起,只需用退燒藥將體溫控制在38.5℃以下,一般5~7 天就可自愈。

對於兒童高燒不退,我們一般建議使用泰諾林,如果搞混藥名選了泰諾,則可能燒沒退下來,反倒給兒童帶來嗜睡、乏力以及食慾不振等副作用,不利於恢復體力,反而使病程延長。

2、看錯包裝

藥品包裝相似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尤其是同一家藥廠生產的不同藥品。

例如,兒童常用藥泰諾林滴劑、美林滴劑和艾暢滴劑,是同一個藥廠生產的3 種不同藥品,但最近它們的外包裝越做越像,不僅尺寸大小相似,連顏色都趨於一致。

所以,家裏備了同一藥廠不同藥品的家長也需格外小心,給寶寶用藥前切記仔細覈對,必要時找人覈對,以免拿錯藥、用錯藥。

3、擅自調整用藥劑量

有些媽媽覺得,多吃點能好的快,於是給孩子加大劑量,甚至聯合用藥;也有些媽媽怕藥有副作用,擅自減量。劑量不足影響藥效,劑量太大會引起毒副作用。所以平時吃藥都要嚴格遵醫囑。

比如退燒用的對乙酰氨基酚成分,同時存在於許多複方感冒藥中, 如果退燒的同時還服用複方感冒藥,就有可能導致服用對乙酰氨基酚過量,造成肝損傷。

再比如抗過敏的馬來酸氯苯那敏成分,在很多複方感冒藥裏也存在,成分列表裏可能寫的是氯苯那敏,如果給寶寶服撲爾敏的同時也服含氯苯那敏的感冒藥,很容易造成撲爾敏過量,導致寶寶昏睡不醒,嚴重者可造成意識喪失。

4、弄錯劑量

藥品有不同的劑量單位,比如毫升(mL)、毫克(mg)等。有的時候,一些醫生還喜歡用簡寫,這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在此提醒家長們一定要仔細識別。

例如,抗過敏的西替利嗪滴劑,兩歲以下兒童每次用的劑量是0.25 毫升(相當於2.5 毫克),有些醫生喜歡寫2.5 毫克,如果把這裏的2.5 毫克錯看成2.5 毫升,那給孩子服用的量就達到中毒量了,嚴重者會導致兒童死亡,美國就曾報道過這樣的例子。

泰諾林在中國市場上有兩個濃度的產品,混懸劑的藥物濃度是160 毫克/5 毫升,而滴劑是500 毫克/5 毫升,如果家長不仔細覈對濃度,很容易給錯劑量。

給寶寶用藥最容易犯8個錯誤,嚴重的會要命

5、保健品當糖吃

保健品市場一直很紅火,不少家長怕寶寶缺維生素或微量元素,選擇給兒童服保健品。

爲了在口味上吸引寶寶,保健品的廠家把產品的口味做得很好,以至於不少寶寶把保健品當糖吃。

例如,不少媽媽給寶寶海淘“小熊糖”,這是一種兒童型多種維生素,口味好而且外形可愛,孩子們很愛吃。國外報道過多個服用小熊糖過量的案例,都是兒童趁父母不注意誤服導致的。

保健品吃多了也會中毒,提醒家長們要告訴寶寶這不是糖,要把保健品放在寶寶夠不到的地方或者鎖進櫃子裏。

6、濫用抗生素

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對於抗生素的使用,還有一些誤區:

其一,病好了立刻停用抗生素,沒用夠療程也容易導致細菌耐藥。

其二,隨意停用或頻繁更換抗生素。抗生素治療細菌性感染是個逐漸起效的過程,需要2~3 天才能看出效果,並不是吃了一個劑量就能立竿見影,因此不要隨意停用或頻繁更換。

其三,抗生素越新越好,一進醫院就要求醫生開三代頭孢。事實上,抗生素沒有誰比誰更厲害一說,不同的感染部位的致病菌不同,因此不同的抗生素針對不同的致病菌。比如皮膚軟組織感染,一代的頭孢就很有效。

7、服中藥安全

西藥由於是經過臨牀試驗才批准上市的,所以在試驗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都會在藥品說明書中註明。

中藥由於是祖國醫學文化的傳承,沒有特別嚴格的臨牀試驗,因此藥品說明書裏的不良反應通常註明“尚不明確”。

“尚不明確”只表明沒有可參考的臨牀數據,不代表安全。

100% 植物來源的藥物也不代表100% 安全,要知道,很多西藥最初的來源也是植物,比如阿司匹林。

提醒家長們不要隨意給寶寶吃所謂的“小中藥”來強身健體,要牢記“是藥三分毒”。

8、洋貨好過國貨

由於中國藥品安全問題頻出,導致家長們選擇海淘藥品,這裏面其實存在很大的風險。

第一,由於語言障礙,很多家長無法瞭解海淘藥品的真正用途和用法用量。

比如“小蜜蜂”紫草膏,淘的時候商家可能會誇大它的療效,說成是可以吃的萬用藥膏,但實際上,它在美國只用於提神醒腦、緩解疲勞,僅限兩歲以上人羣使用,每天最多使用3~4 次,兩歲以下兒童使用要諮詢醫生。

它裏面的主要成分提取自紫草科植物,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曾就它的口服補充劑發出過肝毒性的警告,因此外塗要避開潰破的皮膚纔不會有肝毒性。

第二,由於對網上商家缺乏監管,很難保證海淘藥品質量,也很難及時獲得藥品的不良反應信息。

例如有人海淘了緩解出牙不適的藥膏,成分列表裏標明含苯佐卡因。事實上,因爲這個成分可能會引起嚴重的高鐵血紅蛋白血癥。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和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都發出過警告:不要給兩歲以下幼兒使用含苯佐卡因成分的藥膏,應該選擇牙膠或用手指按摩牙牀來緩解寶寶出牙不適。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