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寶寶呵護 > 如何覺察到孩子身體的信號來給予食物

如何覺察到孩子身體的信號來給予食物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覺察到孩子身體的信號來給予食物,大多數家長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麼,真正需要不是靠家長想出來,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去感悟、感知和認知。

如何“覺”到孩子身體信號和真正的需要

大多數家長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什麼,真正需要不是靠家長想出來,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去感悟、感知和認知。

現代人由於生活節奏的加快,信息大量灌入,很難做到這種“感知”。如何才能“覺”?首先要求家長的心要靜。而大多數人無法做到靜,單位忙,路上忙,回家也忙,心不能夠靜就不會感受到這種“覺”。

在父輩養育我們的那個年代,物質不富有,沒有太多可選,但父母至少都知道不能讓孩子捱餓,也不能吃撐了。吃什麼東西會拉肚不消化,或者睡不好覺,這是人的“本能”。本能來源於自身的靜,那麼不靜的時候只是一味的給予,未必是孩子真正的需要,包括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

身體信號

一位家長帶3歲孩子來看診感冒、流清涕、低燒。孩子在2016年11月份做了兩個扁桃體切除,到2017年1月是2個月時間。我一再強調是孩子吃的方面出現問題了,家長仔細回憶也想不出問題所在。

再繼續詢問孩子水果吃的多不多?

家長答水果吃的不多,火龍果每天就給孩子吃倆;

愛不愛吃油炸食物?

愛吃抹蜂蜜烤的雞翅。

這孩子就是“吃”引起的問題。

一定不是孩子剛剛出現問題就直接去割掉扁桃體,早期一定出現諸多跡象叫做“信號”,當不適時身體會發出信號:鼻塞、打噴嚏、發燒、咳嗽、蕁麻疹、溼疹、腹瀉等等諸多信號。如果把這些信號看作是病症病名,會永遠被兜在治病的圈子裏出不來。

首先知道這些是“身體信號”,當家長心靜時可以“覺”到出現的問題,無外乎就是生活中的“吃喝拉撒睡”,孩子生病早期時,身體一定會發出信號。如果家長及早發現,及早處理,至少不會割掉扁桃體。

即便割掉扁桃體,張嘴一看嗓子仍然很紅,現在又出現鼻塞打噴嚏,鼻塞的信號也至少持續兩個月了。再繼續發展成腺樣體肥大,最終切完這裏再切那裏,永遠都解決不了問題,問題會一直髮展。

家長又說孩子大便乾燥,不吃水果怕孩子上火。

孩子今年3歲,吃了2年水果,家長思考總結一下,2年水果從沒斷過,解決了上火問題了嗎,大便仍舊是幹,那麼爲什麼還要執着的認爲水果可以解決上火問題,爲什麼不主動分析一下。

家長表示聽明白了,臨走時擔心的問一句:不給吃水果孩子會不會上火。事實證明吃了兩年水果並沒有解決上火的問題,家長卻還是擔心。

能不能吃肉蛋奶水果,取決於孩子的形,氣,神

如何覺察到孩子身體的信號來給予食物

中醫把人看作立體,“天人地”人站中間,整體看人,並不是單一的“形”。

“形”是肉眼看到、感知到的肌肉、骨骼、血管、細胞,這些有形的是現代醫學研究的範疇。

中醫除去研究有形的以外還有無形的,比如“氣”。活人和死人的區別:死人的形沒有缺少,缺的是氣,除了氣以外還要有“神”。另外一種,沒有“神”,只有“氣”,“形”也在的是植物人。“精、氣、神”是中醫認識人爲“立體”的法寶。(小編備註:可以暫時將神和氣理解爲身體的能量和氣血,身體的正常運行,如睡眠,精神,情緒,大便能力,脾氣,食慾等等都無不是神和氣的體現。)

家長在關注孩子時,一定要注意形、氣、神,三方面缺一不可。

首先“形”整體上看叫“形質”,每個人不同。

如果比喻成容器,有的像“大木桶”很粗大很厚。

有的像“玻璃瓶”很小、而且薄薄的。

如何覺察到孩子身體的信號來給予食物 第2張

形和形有區別,有薄有厚。形質厚的大木桶可以裝很多東西而且不會被撐壞;玻璃瓶,裝一點就滿了,再多就碎了。所以不要看別人吃三個香蕉,玻璃瓶可能一口都不能吃,這就是體質的差異。

基因決定我們以“五穀爲主”

一直說辨體質,首先從形上看,形是基因決定,西方國家的人種和中國人是有區別的,基因傳遞中國人是黃皮膚,我們出生後能吃的第一頓飯就是五穀。中國人智慧的選擇了最好消化最具營養的穀物的種子,植物中最有營養價值的就是植物的種子,我們吃的小麥、玉米、小米隨便種在地上就能生根發芽。

我們把這些稱爲“主食”,五穀爲主,其他肉類、水果、蔬菜是輔助叫“副食”。現在我們大人吃飯時多吃水果蔬菜,少吃糧食,這是主副顛倒。

喝不喝牛奶

牛奶對於西方國家的孩子沒有問題,但對於我們大部分時間不適宜。“大部分”是指哺乳期內還可以,超過哺乳期基本就不吸收了。可總有一種觀念說喝牛奶健康,不管多大歲數都要喝。

喝沒有問題,前提先看形質,大木桶形能夠轉化沒有問題,如果不能轉化儘量不要喝。

東西的好壞取決於適不適合自己,這並不是哪個專家或健康節目說好就去吃。我不反對營養平衡和數字指標,但這些都是機械的,不能通用一個標準衡量所有人。

很多人並不考慮所謂“好東西”到自己身體裏舒不舒服,早上強制自己喝奶,喝完就胃脹腹瀉,還堅持喝。孩子也是如此,給孩子喝牛奶是爲媽媽母乳補給搭配。大多數孩子飲食過剩,特別容易積食,因爲孩子消不了、化不了。現代社會可選擇進入人體的食物種類過於豐富,過去的年代買東西需要票,有票也不見得買的到。家長因爲喜歡孩子愛孩子儘可能的滿足孩子,給孩子的物質非常多,造成孩子中焦脾胃壅滯,氣機不能調暢。

中醫講“六腑之氣以通爲用,以降爲順”,真正發生作用的是“降”,氣機通暢往下行。如果氣到中焦被堵會向上返,出現:沒有食慾、上逆、噁心等諸多症狀。飲食過後壅積,食物還沒向下排,再繼續往胃裏添,就猶如一個鍋爐不斷的續煤,而不清理燒完的灰,火會不斷往上薰。火性炎上,燻蒸着五臟中最稚嫩的肺臟,中醫講“肺爲嬌髒”,隨後出現:感冒、咳嗽、鼻炎,還有溼疹、蕁麻疹。爲什麼很多孩子溼疹難治,家長說已經控制飲食,只是中焦已經壅堵,時機遲了,氣機無法通達。

食物的寒熱溫平所在人體內起着的作用

如何覺察到孩子身體的信號來給予食物 第3張

中醫對食物的認識,除去食物“有形”的成分,更關注“無形”的。比如食物一方面有維生素以及各種營養物質,另一方面是中醫更關注的“食物的氣”。

“氣”是什麼?氣是中醫所說的“寒熱溫平”屬性。任何食物都是有溫度的,或寒、或熱、或溫、或平。平和的歸屬到食物裏邊,相對熱和溫一點的進入中藥或藥食同源裏邊。營養學不關注“寒熱溫平屬性”,主要研究食物含有的成分,吃進去會帶來什麼結果。

食物被人體吸收的條件

好的食物進入人體被吸收,要具備可以吸收的條件:

第一,中焦脾胃的運化功能是否健全,能否很好的轉化;

第二,吃進去的飲食屬性是否與身體合拍。

假設虛寒體質,是陽虛體質,特點是喜熱,惡寒,得溫則舒。熱了舒服,很多人喝水要喝熱水才能舒服,喝溫水都不能適應,稍涼一些立刻不舒服。這樣的身體狀態,如果不注重飲食的氣,只是關注是否有營養就去食用,一定會引起諸多身體不適。比如海蔘營養很高,而個人體質決定吃完是否真的舒服。

再反思到肉蛋奶問題,肉蛋奶不是不可以吃,千萬不可走兩個極端。有的家長非常不在意,認爲孩子發育期,該吃就得吃,不吃沒有營養;另一部分家長則是過於在意,小心翼翼,一點都不敢給孩子。這些都是極端,別怪老一輩着急,家長別太執着。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