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小學生佛系作文火了,養孩子靠佛系你就輸了

小學生佛系作文火了,養孩子靠佛系你就輸了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篇五年級小學生的佛系作文紅了。“我長大了想當木匠,如果你有糖我還是很想吃的。

小學生佛系作文火了,養孩子靠佛系你就輸了

一篇五年級小學生的佛系作文紅了。

“我長大了想當木匠,如果你有糖我還是很想吃的。(你們看,我連夢想都這麼平凡。)……也許,我並不需要考哈佛北大,只要快樂就好……像角落裏的花朵一樣芬芳,我就是那個藏在角落裏的人。

我也很喜歡這篇作文,清新自然,但是作文寫得這麼好,我看你還是當作家吧,木匠可能真的不適合你。

再說當木匠是不用考哈佛北大,但清華也有土木工程系啊,上學不耽誤你當木匠。

有網友說,好感動啊,現在小學生的境界真高,小姑娘請你保持初心,不要被社會浸染了。

看到這樣的言論我只想說,你們看到了佛系,我怎麼看到的是勵志呢?

這篇作文裏反映出的閱讀量、知識儲備,看得出這位同學你並不是“一朵角落裏的花”,從小父母在她身上肯定是花了大力氣的。快樂而輕鬆的童年寫不出這樣的作文來。

如果我們就此認爲小孩子只要快樂、有糖吃就好,成績神馬的無所謂,那就太讓人捉急了。

相反,看到這篇作文的你應該趕快去陪孩子讀書了!

這年頭就沒有佛系的家長,我們眼中的佛系不過是人家真人不露相。

就說我有一個閨蜜,哈佛碩士。平時真是無慾無求,朋友圈裏每天就是和娃在院子裏種種胡蘿蔔,在公園裏玩玩沙子。

直到有一天,我偶然聽到了一段她和兒子的聊天錄音,簡直是於無聲處聽驚雷一般。

那天她送小孩去幼兒園,20分鐘的路程,4歲的兒子和媽媽聊了一路太陽系八大行星運行軌道什麼的。

這不算什麼,拿一本兒童科普書,咱們也能講。

關鍵是媽媽特別會啓發,兒子的思考能力遠遠超過4歲的孩子。

媽媽給孩子講了太陽系八大行星的常識,然後就問他,你說這些星球爲什麼不會撞在一起呢?

這個問題馬上就激起了小孩的好奇心,他想了一會兒說:首先,應該是方向,可能他們都按一個方向轉;然後,就是速度不一樣;也有可能是宇宙在不斷變大……

4歲的孩子,話說得還不很清楚,但是思維的清晰度,敏捷度,思考能力,知識面真是太厲害了。

讓我回答,我會說行星有運行軌道,雖然正確,但這是課本里的死知識。如果我沒有記住的話,可能就會說不知道呀。所以把這條知識儲備摘除了,我可能還比不過一個4歲的孩子。

4歲的小孩就可以用現有的一點知識,自己思考問題,自己找答案。而媽媽能做到,先不告訴你答案,用一個有趣的問題啓發孩子自己動腦筋,培養思維能力,不灌知識。

這種培養能力、培養學習興趣的教育方法我真是自嘆不如!

母子倆對這個問題熱烈討論了一番,媽媽才把行星軌道和宇宙第一速度這個概念告訴他。媽媽講到興起,用手拽着書包帶,讓包圍着自己勻速轉圈,在馬路邊做起了模擬行星軌道的實驗。

我閨蜜看着佛系,從來不逼孩子。可是,她連上學路上的20分鐘都用來和娃探討宇宙,遊個泳也要把話題引到浮力上去。她娃才4歲,懂得物理學知識可能比我都多,這樣的媽媽你能說她看破紅塵?

我要有她這本事,我也不逼。我要能把娃培養得這麼天才,對知識充滿了渴望,我比她還佛系呢!

閨蜜的淡定不是因爲不在乎,而是盡在掌握。我們普通人真就別講什麼佛繫了,咱們只配好好活着,當個勵志的中年人,給娃做個好榜樣,一起努力向上吧!

美國國家科學院的一份研究報告證明,嬰兒的大腦天生具有從經驗中學習的能力,因此成長環境從一開始就直接影響嬰幼兒大腦組織的發育。

早在18周時,孩子的認知能力就開始產生差異,而學齡前的認知差異則決定了整個小學階段的成績。

也就是說,一個孩子小學時的成績如何,在他跨進校門之前就已經有了預判了。

這種話放以前,我不信,這不就是嚇唬人嗎!不過見識了閨蜜的育兒大法後,我不得不承認,學齡前的成長環境真的就是孩子今後學習的潛力。

爲了成績好考上名校,就要刻苦用功,自然不快樂。可是,成績不好在學校也不快樂。

中國的學校是個什麼地方?就是赤裸裸地鼓勵優秀,用突出個別好學生來帶動其他人,在全班形成一種比學習,比進步,你追我趕的氣氛,落在後面的就會很不舒服,因爲壓力太大。

我們先不說這種環境好不好,首先這是客觀現實,不會因爲你不喜歡而改變。

孩子如果成績落後,他就會不快樂,因爲他感到被孤立,感到自己低人一等。就是成績一般,不高不低,他在班級中都沒有存在感。

其實孩子在校的表現,背後很多原因都是成績。

米粒班裏有一個原來膽子特別小的女生,二年級以後成績越來越好,上學期末還被選爲班幹部,現在整個人都開朗自信了好多。

你們說家長要求成績就會傷害孩子,我覺得成績同樣也很治癒啊。只要求分數,卻不幫他進步,這樣纔會令孩受傷。

而米粒的另一個同學就是個反例。那個孩子天生就有領袖氣質,到哪兒都孩子王。

上了學卻變了一個人,因爲成績有點拖後腿,加上他膽子大不服老師管教,學習一直就沒趕上去,老在後頭徘徊着。

老師三天兩頭催交作業,各種批評、找家長,漸漸地他連朋友都少了。

中國的學校就是這麼回事兒,你成績好表現好,是個班幹部,在同學中就有人緣。可一旦被貼上了差生的標籤,不管什麼英雄好漢都要靠邊站。

曾經的那個陽光強悍的孩子王不見了,這也才兩三年的功夫,一見到他就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感覺。

因爲總是不快樂,他特別喜歡打遊戲,遊戲能讓他找到以前的驕傲,在虛擬世界裏得到一點自我肯定。

很多成績不好的孩子沉迷遊戲上的就是這個心癮,其實成年人也一樣,生活的墮落其實就是心裏的失落。

所以,爲了學習好要吃點苦不算啥,學習不咋樣,你活得更憋屈!

我不會騙孩子說學習很快樂,我寧願讓孩子過得緊張一點,成績好一點,這樣至少他心裏還是爲自己感到驕傲的。

這種自豪感就是他一生努力上進的動力。

現在的風氣是,一提到上名校,人們就說你們這些家長太虛榮了,家庭教育才是關鍵。

不錯,家庭教育當然重要,可是要知道初中以後的孩子更願意和同齡人相伴,學習模式從家庭轉向了同齡人。

這個時候家庭教育的影響力就越來越弱。也就是說,從初中開始,娃的同學怎麼樣這件事開始變的非常重要。

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小時候的起跑線,而考上一所好中學,往往是他一生最重要的轉折點。

大多數人再努力一生都與哈佛北大無緣,反正也上不了,爲什麼不快樂點?

上不了哈佛北大就不用努力嗎,問題是不努力就不會有機會,有機會沒做好準備也抓不住。

中世紀,西方的傳教士迷信鍊金術,以爲通過千百次的實驗就能點石成金,很多人把畢生的精力都投入到這個白日夢中了。

即便這樣鬼扯的事兒也有回報,金子是沒煉出來,但是人們意外地發明了很多有用的東西,比如陶瓷。

成功的道路的確不是唯一的,但是規則是唯一的,你只有最終成爲能夠堅定走下去的那個人才能走得通。

上名校是可以爲人鍍層金,但更重要的是打造人的內在的純度和成熟度。

上名校的背後,其實就是讓孩子學會爲自己的人生負責任,學會有追求的去生活,他纔不會人到中年時說我的青春被狗吃了。

有人說,家長重視分數,鼓勵孩子上名校就是追求完美,這樣不好。我覺得恰恰相反,說這話的人沒有真的管過孩子的學習。

一個要求高的家長才是時刻要面對孩子的不完美,面對自己的娃真的不如人的現實,他們纔是經常和不完美打交道的人。

而那些蒙上雙眼不看,堵住耳朵不聽,培養一個快快樂樂不和別人比較,什麼都不在乎的小孩,這纔是追求完美的家長。

因爲這樣小孩沒有問題,大人孩子一切安好,人間永遠四月天。

人是在錯誤中成長的,不經歷挫折,不承認差距,怎麼能改變自己。對學習的嚴格要求可能是剝奪了一些童年的快樂,但是一味的追求快樂童年,也剝奪了他犯錯的機會啊!

童年過得沒有目標,沒有嚴格的要求,難道你是想讓他快快樂樂地跑一輩子龍套?

如果今天孩子沒考好,老師就跟他說,寶貝沒關係啊,別太在意分數,那是別人對你的評價。在老師和家人的心中你和別人一樣棒,做自己就好了。

孩子不哭了,他扭頭就忘了,又高興起來,老師和家長也省了好多事。

如果我們實話實說,你不應該考不好,你要更努力了,這是個警告。不會做的題老師教你,家長教你,直到你學會爲止。

教他不在意分數很簡單,把他教好應該很難吧?

登臺表演很辛苦,一輩子坐在臺下給別人鼓鼓掌來得多輕鬆。如果我們都選更容易的事兒做,那孩子的未來就沒有選擇,他沒有舞臺,永遠當觀衆。

人生是一張單程車票,當家長是一道單選題,只有選擇挑戰,和自己battle,我們纔有多選的未來。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