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小花不讓鄧超去上班:大人上班,寶寶哭鬧該怎麼辦?

小花不讓鄧超去上班:大人上班,寶寶哭鬧該怎麼辦?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視頻中,女兒小花背對着鏡頭,緊緊摟住爸爸的脖子,一直在抽泣。鄧超一臉無奈,輕聲對女兒說:“停,不哭了,好不好?”

小花不讓鄧超去上班:大人上班,寶寶哭鬧該怎麼辦?

文 | 禾甜

來源 | 爸媽精讀

Part.1

前兩天,女兒的哭鬧,把鄧超送上了熱搜。

小花不讓鄧超去上班:大人上班,寶寶哭鬧該怎麼辦? 第2張

視頻中,女兒小花背對着鏡頭,緊緊摟住爸爸的脖子,一直在抽泣。

鄧超一臉無奈,輕聲對女兒說:“停,不哭了,好不好?”

小花更緊地摟住爸爸,把小臉貼在爸爸臉上,嘴裏帶着哭腔,含含糊糊地嘟噥着。

鄧超好脾氣地“嗯嗯啊啊”安慰女兒:“不哭了不哭了,好啦,爸爸去上班了。要進去了。”

小花知道分別已成必然,但還是想在爸爸懷裏多呆一會兒,抽泣的聲音更響了。

鄧超在視頻下配文:

“我決定息影,當個全職爸爸。”

這難捨難分的一幕,看得每個身爲父母的人愁腸百結。

我身邊的同事說:“哎喲,跟我家那小子一模一樣啊。”

同事是一枚新晉寶媽,她一直把孩子帶到兩歲,纔回來上班。

想起第一天上班的情景,她眼裏還有淚花。

那天,兒子好像有預感,一直纏着媽媽,一會兒要媽媽餵飯,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又要上廁所。

反正,媽媽不能離開他的視線,一離開,就大哭。

她打開門準備走時,兒子一下子撲過來抱住她的腿:“媽媽,不要走,不要走,陪我玩兒。”

看着兒子眼角的淚花滿臉的期待,她的心軟了。

婆婆說:“這樣哪行啊,乖啊,媽媽不走,奶奶抱你去陽臺,看小狗狗把花咬走沒有啊?”

抱起孩子就往陽臺方向走,邊走邊給她使眼色。

她明白婆婆的意思,拉着兒子的小手,陪着走了幾步後,趁他們走向陽臺,轉身拉門離開。

門還沒關上,就聽到兒子撕心裂肺的哭聲。

直到現在,每次上班,都要來一陣崩潰式痛哭,猶如生離死別。

小花不讓鄧超去上班:大人上班,寶寶哭鬧該怎麼辦? 第3張

Part.2

其實,每次分離,幼小的孩子都會哭鬧,是分離焦慮,是很正常的現象

作爲父母應該高興,就像鄧超在微博評論裏得瑟的那樣:“這麼深的感情,羨慕嗎?”

這是因爲孩子與你已經建立了良好的依戀關係,他很喜歡你,很信任你,與你在一起,他有十足的安全感。

有些幫忙帶孩子的奶奶、外婆會抱怨,本來好好聽話的孩子,一看到父母,馬上變身混世小魔王,不再聽他們的話,使勁纏着爸爸媽媽。他們好不容易給孩子立的規矩,馬上土崩瓦解。

這其實是因爲孩子跟他們在一起沒有安全感。

心理專家侯瑞鶴博士說過:“孩子是天生的感受專家,通常會捕捉到父母的真實感受。”

誰對他寵愛,他是感受得到的。

他敢在父母面前哭鬧,是因爲他知道父母愛他,不會拋棄他。

在明星家庭中,我一直很欣賞孫儷和鄧超,他們把大把的時間留給孩子、留給家庭。

他們的微博,展示了很多用照片凝固下來的溫馨的親子時光。

孫儷帶着孩子們練瑜珈,帶着孩子一起出遊。

小花不讓鄧超去上班:大人上班,寶寶哭鬧該怎麼辦? 第4張

鄧超成了女兒小花的沙袋、髮型模特。

小花不讓鄧超去上班:大人上班,寶寶哭鬧該怎麼辦? 第5張

一家四口一起堆樹葉,一起看大海——高質量的陪伴換來的是孩子對父母的依戀和信任。

小花不讓鄧超去上班:大人上班,寶寶哭鬧該怎麼辦? 第6張

小花的分離焦慮表現得恰到好處,不胡攪蠻纏。

而同事的孩子到現在還有強烈的分離焦慮,其實與她的分離方式有很大關係。

面對上班前哭鬧的孩子,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小花不讓鄧超去上班:大人上班,寶寶哭鬧該怎麼辦? 第7張

Part.3

偷偷離開就沒有傷害了?

爲此,我採訪過身邊的父母,得出這樣一些方法:

偷偷摸摸出門,不驚動他。

給他一些糖果哄哄,沒辦法,見不得他哭。

許諾給他買好吃的、好玩的,帶他去遊樂場。

偷偷出門,本意是怕孩子糾纏,讓自己走得輕鬆一些。但是對孩子的傷害是最大的。

小嬰兒剛出生時,處在有奶便是孃的階段,他們對母親的概念,只是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並沒有更深的依戀。

我這樣說,寶媽們不要傷心,這是有道理的。

它涉及到兒童心理的發展過程。

有一個名詞叫做客體永久性,這是發展心理學上的名詞,是說兒童理解了物體是作爲獨立實體而存在的,即使個體不能知覺到物體的存在,它們仍然是存在的。

嬰兒的哭鬧很多是源於生理的需要,比如:餓了、尿了、拉了、哪裏痛了,等等。

如果吃飽喝足,沒有其它的不適,嬰兒的情緒會很平靜。他對母親沒有太多的依戀。

他眼裏看不見,心裏就會消失。

隨着他的成長,慢慢建立起客體永久性觀念,他會意識到父母這個實體的存在,感受到母親的愛,但又不能確定:父母是不是一直都會在。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感受就是:這個孩子越來越黏人了。

如果上班前的分別是偷偷摸摸進行的,孩子會以爲父母消失了,他會很恐懼,會長時間的哭鬧,會產生被拋棄的心靈創傷。

用糖果和玩具來誘惑就是好方法嗎?

也不是,用實物來誘惑,其實是在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孩子產生分離焦慮,是源自對父母的依戀和愛,糖果玩具根本無法替代孩子感情上的需求。

相反會給孩子一個誤解:原來,父母上班這件事,是可以用來交換的。

所以,偷偷離開、糖果安慰,都不是好的分離方式。

小花不讓鄧超去上班:大人上班,寶寶哭鬧該怎麼辦? 第8張

Part.4

分離的正確方式:讓他哭

是時候瞭解正確的分別方式了。

那就是讓他哭。

呃?這個方法,是不是有把精讀媽打一頓的衝動?

別急,我們下面來好好探討一下:爲什麼讓他哭是最好的分別方式?

要讓一兩歲的孩子每天早上乖巧地站在門口,向即將上班的父母來一個優雅的告別式,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只能一次次演練來讓他適應分離。

那麼就讓我們做足分別時的儀式吧。

首先,父母要克服自己的分離焦慮,不要把分離當成一件痛苦的事情,尤其是寶媽。

與孩子分離,對寶媽也是一件肝腸寸斷的事,心裏充滿了自責與不捨。

但寶媽一定要清楚,孩子哭不是自己的錯,是孩子還在成長,是他大腦中控制情緒的部分還沒有發育完整,還不能調整自己的情緒。

其次,每天早上一定要留足時間與孩子告別。

分別的時刻到了,爸爸媽媽要與孩子面對面,看着他的眼睛,認真地告別:

“寶貝,爸爸媽媽上班去了。下班後,一定早回來陪你。”

然後鄭重地擁抱一下孩子,笑着轉身離開,不要理會身後哭聲震天。

當然,如果父母自己在分離的時候做不到“冷酷無情”,自己還因爲分離而表現出焦慮,孩子的焦慮感就會更重。

孫儷就曾經發微博博說過,鄧超送等等和小花妹妹去幼兒園時,他就依依不捨,一步三回頭,甚至還偷偷流淚。這都快走到大門口了,又返回去又看了一會兒。

小花不讓鄧超去上班:大人上班,寶寶哭鬧該怎麼辦? 第9張

看圖片,鄧超悲傷的只有靠牆才能站得穩。。。。。。。

其實大人要學會分解自己的悲傷情緒,只要分別的時候告訴孩子:“我一會就會回來的。”這樣孩子就會更加安心。

所以,回家後,第一個動作一定要擁抱孩子,並對他說:“爸爸媽媽回來了。我們是第一時間趕回來陪你的。”

分別的儀式感做得很足,也無法讓孩子第一時間接受父母要上班的事實。

一定要堅持做,做的次數多了,孩子也明白,父母有事要做;他們一下班就會回來;他們不會無緣無故消失不見。

漸漸地,孩子也會慢慢接受每一天的分離。

他們在實踐中習得了分離是常態。

當然,能很快適應分離的前提是,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永遠都在,父母要給予他足夠的安全感。

小花不讓鄧超去上班:大人上班,寶寶哭鬧該怎麼辦? 第10張

Part.5

父母對孩子的愛,就是一次次分離

分離,對孩子和父母來說,都是痛苦的。

曾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

生命開始於分離。

第一次分離是生理的分離,從臍帶剪斷開始。

第二次分離是心理分離,孩子3歲前吸收了足夠的安全感,就可以健康的心理分離。

安全感足夠強的孩子,對分離的適應力較強;而安全感較弱的孩子,面對分離,哭鬧的時間可能會更久一些。

在3歲前,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了嗎?

安全感的建立,最重要的一點,是讓孩子知道:他一直被父母看見。

不論是外看還是內觀,孩子一直在父母的心上。

被看見到底有多重要?《壹心理》曾經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可以武斷的說,一切治癒人心的本質,就是看見。這世界上沒有病人,只有被看見的人,和不被看見的人。

父母要用理解、愛與接納的眼睛,看着孩子。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早就告訴過我們: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父母對孩子的愛,就是爲了一次次健康的分離。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