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子女逐漸脫離家庭的過程,對中國父母而言是極大的挑戰

子女逐漸脫離家庭的過程,對中國父母而言是極大的挑戰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8.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家庭是一個不斷變化和調整的動態系統,如同生命一般會成長和發展。就像人的一生會經歷嬰兒期、兒童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等階段,家庭也會經歷相似的成長階段。不同的階段,家庭有不同的成長任務,來滿足家庭中個體的發展需求。

子女逐漸脫離家庭的過程,對中國父母而言是極大的挑戰

家庭也會成長與發展

家庭是一個不斷變化和調整的動態系統,如同生命一般會成長和發展。就像人的一生會經歷嬰兒期、兒童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等階段,家庭也會經歷相似的成長階段。不同的階段,家庭有不同的成長任務,來滿足家庭中個體的發展需求。

當琳達進入了青春期後,她的家庭卻沒有辦法完成相應的家庭成長階段任務—撫育青少年,使得琳達作爲青少年的發展受到了挫折和傷害。當一個階段的成長任務未完成時,家庭就無法正常成長到下一個階段。於是我們看到,當琳達成年後,本來應該是成年子女離開家庭、開展新人生的家庭階段,琳達和母親的家庭成長卻停滯了。家庭成長的停滯壓抑和限制了子女的成長,造成子女在個人成長需求和與家庭需求之間左右爲難。如今就算琳達想要離開家庭、拓展自己的新生活,也會爲自己和家庭所處的成長階段格格不入而感到羞恥和痛苦。

在這裏,我參考了美國心理學家貝蒂·卡特(Betty Carter)和莫妮卡·麥戈德里克(Monica McGoldrick)的《成長中的家庭》(The Expanded Family Life Cycle)一書中的結論,來解釋各個階段的家庭成長任務。

值得一提的是,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家庭結構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例如,出現了不婚的個人、無孩的丁克家庭、同性婚姻家庭等。在這些家庭中,家庭成長任務的概念顯然就不適用。我非常支持家庭的多元化發展,但鑑於本書的寫作目的,我僅討論傳統的家庭結構:一夫一妻制有孩家庭。在這裏,核心家庭指的是一對夫妻以及其未婚子女組成的“小家庭”。擴展家庭除一對夫妻及其未婚子女外,還包括其他成員,如夫妻雙方的父母、兄弟姐妹等。

家庭成長階段和任務

第一階段:單身的年輕成年人

這一階段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年輕的成年人離開原生家庭,在心理上和經濟上成爲一個獨立的人,通過發展事業、人際交往、自我探索等形成個人生活目標與自我認同。這個階段在心理學家看來非常重要,它直接決定了該成年人是否能夠成功地完成家庭成長週期的各個階段。

第二階段:尋找伴侶,組成新的核心家庭

這一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單身的成年人尋找到合適的伴侶,並與其組成新的核心家庭,幫助配偶進入自己的擴展家庭和社交圈,同時也與配偶的擴展家庭和社交圈建立起聯繫。

第三階段:成爲父母,家庭新成員的誕生

這一階段的家庭最重要的任務是迎接新成員的到來。已爲父母的成年人需要爲孩子的到來調整彼此的相處模式,共同投入到教育孩子、提供經濟支持以及家務勞動中。同時,父母需要重新處理與各自擴展家庭的關係,共同協商養育下一代以及照料上一代的角色和任務。

第四階段:父母培育青少年成長的家庭

這一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父母改變與子女的親子關係,給處於青春期的子女更多的空間,培養和支持子女的自主選擇能力,爲下一個階段子女能夠離開原生家庭、成爲獨立自主的成年人做準備。父母同時要關心自己已經步入中年的人生、婚姻和事業,並且開始將重心轉移到照顧上一代上。

第五階段:成年子女離家,父母繼續自己的家庭生活

這一階段最大的改變來源於子女成年,需要離開家庭,開展自己的人生。而家庭在這一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支持子女離開父母、開始自己的新家庭成長週期,接納親子關係轉變爲平等的成年人親子關係。同時,父母應該調整自己的婚姻關係,更好地適應“空巢”模式的核心家庭生活。這一階段,父母可能也需要面臨上一代的死亡或者對自己完全的依賴。

第六階段:父母衰老,進入家庭晚年

這一階段中父母的身體逐漸衰老,需要他人(常常是成年子女)的照料。家庭在這一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接受“已到晚年”的現實,這樣父母才能夠探索新的社會和家庭角色(例如,處於退休狀態中、成爲祖父母等),接受子女或他人的照顧和贍養,享受晚年生活。同時,父母需要學會處理可能會失去伴侶、朋友、親人的失落,並且爲自己生命的晚年做好準備。

成長停滯造成了傷害

從子女的角度來看,我們會發現家庭的成長任務大部分是根據子女個人的發展需求來演變的。能夠完成家庭成長任務的父母,必然能夠尊重子女在成長各個階段所體現的天然特質。

當子女爲幼兒時,成長與發展極度需要家庭的照料。父母就是幼時我們的天和地。就算父母在親子關係認識上有很大的缺陷(例如,父母有強烈控制慾,視子女爲父母的所有物,不尊重子女作爲個體的權利),只要他們能夠給我們生理所需,我們還是會毫不猶豫地去服從他們,並且感激他們,否則我們將無法生存。

進入青春期之後,我們在生理上已經成熟,我們不一定要依賴家庭才能獲得生理所需。但是,在情感和心理上,我們還是非常稚嫩的。此刻,我們需要家庭來培育我們的情感和心理健康,也需要家庭給我們鍛鍊獨立自主能力的機會。而這時,在親子關係認識上有很大缺陷的父母就沒有辦法滿足我們的需求。他們可能只會繼續給我們提供無微不至的生理所需,但是卻漠視甚至厭惡我們新萌發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從父母的角度來看,家庭成長階段和任務的變化與過渡,必然意味着父母對子女生活掌握的逐漸減少。就像龍應臺寫的那樣,“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在西方社會中,受到宗教影響,大部分父母認爲孩子和自己都是上帝的子民,自己本來就沒有權利主宰子女的人生,因此培養子女獨立生活的能力、支持子女早點離開家庭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

相反,對於習慣了“揹着孩子前行”、視子女爲自身一部分的中國父母來說,要接受家庭成長中必然會發生的、子女逐漸脫離家庭的過程,是一個極大的心理落差和觀念挑戰。在傳統大家族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中國父母,大多數並不懂得家庭是會成長和變化的。在他們成長的年代裏,幾乎家家都是幾代同堂的情況,並沒有經歷過成年的個體需要獨立出家庭的這一階段。

面對子女新一代的獨立意識,傳統觀念較強的中國父母很容易把正常的家庭成長階段過渡當成是對自己的攻擊和挑戰,因此不願意完成家庭成長任務,也無法讓家庭順利過渡到下一個階段。

生長於小城鎮的來訪者小陳來到大城市H市讀本科,畢業後小陳決定留在H市工作,卻遭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原來,父母早已給小陳在家鄉找到了一份閒職,也準備好了婚房,就等着他畢業了回到老家過上平淡卻富足的生活。而父母的美夢,卻被兒子想要在H市闖出一片天地的決心所擊碎。爲此,小陳父母常常打電話給小陳,哭訴自己的思念之情以及責罵他不孝順,還發動親朋好友一起給他做思想工作。這對於剛剛在大城市站穩腳跟的小陳來說,實在是一種精神上的折磨和痛苦。工作上的壓力加上家庭的不理解,讓小陳的心情深陷谷底。

在和小陳父母的交流中,我瞭解到他們一直生活在家鄉安逸的小城鎮中,從未離開過自己的大家庭,因此兒子離家的決定給父母帶來了很大的精神衝擊。他們爲小陳並沒有順從自己的意願回家而感到失望,爲自己費心幫助小陳鋪路卻得不到回報而感到委屈,也爲自己無法再掌控小陳的生活而感到恐慌……種種負面情緒翻涌上來,小陳父母自然而然地把小陳的離家理解成對自己的攻擊—“不孝順”,於是對他產生怨憤的情緒,做出過分控制、情感敲詐、言語攻擊等傷害行爲來捍衛自己的權威。

許多不能接受家庭階段的自然過渡、不願意完成家庭成長任務的中國父母,可能並不是不愛子女,而是不知道該怎樣愛日漸成熟、獨立的子女。大多數中國父母輩的成長環境和如今社會大環境非常不同。20世紀50年代或者60年代的中國社會,依賴的是緊密結合的大家族關係,而如今社會需要的是成熟獨立的個人。社會的鉅變,強烈地衝擊着中國的家庭形式和結構。時代的進步,造成了父母與子女之間這道深深的鴻溝。

不懂得,也沒有經歷過家庭成長階段的父母,就像小陳父母那樣,會因不知道該如何揣度子女新生的成長需求而變得充滿防禦性。其實,造成原生家庭之傷的背後,是他們對家庭和社會變化的害怕與迷茫。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