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3-6歲 > 學齡前教育 > 中國的父母,總是過度爲孩子付出

中國的父母,總是過度爲孩子付出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的父母,總是過度爲孩子付出,總得來說同一個世界,同個媽,年紀越大越能感受來自父母的壓力,讓我們看看這篇文章吧。

有則廣告很溫馨,讓很多人瞬間淚目:在所有父母的眼裏,孩子的世界大於全世界。

然而仔細一想,20多歲的年輕人,不會做菜、不會網上找菜譜,凌晨4點半吵醒父母,缺乏最基本的換位思考能力,正如有的人所說:“如果你連一盤番茄炒蛋都不會,送出國還有什麼用?”

畢竟,孩子面對的世界,不僅需要父母的愛和叮嚀,更需要獨立的意識和基本的自理能力。

父母深夜爲孩子錄製視頻,是一番苦心。可是父母是否想過,自己付出,到底教會了孩子什麼,我們又是否爲孩子做得太多?

中國的父母,總是過度爲孩子付出

中國的父母爲孩子做得太多了,這種付出從孩子出生,延續到孩子成家立業。

朋友常說:“養孩子是一件又貴又累的事。“

孩子小時候:怕他摔着、磕着、累着,什麼都幫他幹,捨不得孩子吃一點苦;

孩子讀書的時候:供他念最好的學校,咬着牙爲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生怕孩子受委屈;

孩子畢業的時候:爲他奔波託關係、找工作,掏空了一切也要給買套房.......

總之,只要有了孩子,那就是操不完的心,管不完的事兒。

曾經有一組數據統計,中國家長對於孩子教育的支出是全球第一,爲了孩子,接近三分之一的家長放棄了個人時間和愛好。

即使已經付出如此之多,中國的父母還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做得不好,虧欠了孩子。

付出很多,卻慣出了孩子的冷漠

很多家庭的矛盾,不是來源於父母付出太少,而是付出得太多。

中國的父母,總是過度爲孩子付出

? 剝奪了孩子獨立性

7歲的孩子不會繫鞋帶;10歲的孩子,埋怨媽媽課本沒幫他放進書包裏;高中生連襪子都不會洗;或是像視頻中留學的男孩,解決問題的方式就是找爸爸媽媽......

當父母總是認爲孩子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或是讓孩子只管學習,其他什麼事不用做,那麼他永遠都學不會獨立。

? 助長了孩子受之無愧的心理

有朋友說:“每天爲孩子打理好一切,甚至早上的牙膏都爲他擠好,但是爲什麼他好像一點都不知道心疼我?”

其實,孩子不知道心疼父母,問題出在父母身上:輕易滿足孩子一切要求,加上不計成本的付出和沒有邊界的愛,日子久了,孩子反而覺得理所當然。

網上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媽媽含辛茹苦把孩子養大,什麼事都替孩子做好,結果孩子吃不了苦,受不了累,畢業兩年都心安理得地在家消遣度日。

媽媽受不了,指責他。孩子說:“如果你不能養活我一輩子,爲什麼從小那麼嬌慣我?”

有時候,不是孩子不知道獨立,不知道心疼人,而是父母從來沒有給過孩子機會。

深情的父母,懂得得體的退出

每個孩子,都會有一顆想要獨立的心,但是父母常常拽着手中的這根線,遲遲不願放手。

爲人父母,除了在孩子生命的前幾年,親密地呵護孩子成長,接下來的時光,一定要放手,促進孩子獨立。

別包辦:孩子自己的事情,讓他自己做。

多捨得:孩子吃點苦沒什麼不好的。

少干涉:給孩子探索的權力,讓孩子從周圍的世界中學習。

紀伯倫的一首《孩子》: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深以爲然。

學齡前健康
學齡前營養
學齡前教育
學齡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