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寶寶護理 > 母嬰資訊 > 孩子總是沒有主見該怎麼辦?

孩子總是沒有主見該怎麼辦?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他總是說:“媽媽喜歡我就喜歡。一你說怎麼着就怎麼着。”這時候你應該怎麼辦?

5歲正是開始學習判斷和識別環境與自我行爲的年齡,從發展的眼光看,孩子喜歡看父母或大人的臉色,聽隨父母作決定是天經地義的。

孩子總是沒有主見該怎麼辦?

而且,“媽媽喜歡我就喜歡”就是孩子的抉擇。這種抉擇在小孩子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只是媽媽沒有把它當成孩子的決定而已。

其實,無論孩子是否願意做決定,是否內向,他的個性本身並不給自己帶來痛苦,帶來痛苦的是我們對不同性格賦予的觀念。雖然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來,在一個社會人羣中,需要不同個性的人來有機構成一個整體,既是牽制也是互補。如果大家個性都高度一致,社會不僅單調而且瘋狂。但是我們的文化卻會認同某些性格特徵,會相對排斥另一些性格特徵。當一個社會不能理性地對待不同個性的時候,父母爲孩子擔心,想讓孩子改變性格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個性的形成有很多的理論,如果選擇基因性格論,而不選擇社會性格論,那麼自然狀態下一棵梨樹很難結出蘋果來。如果父母一定要強行嫁接,這棵梨樹雖然能結出來類似蘋果的果實,但它不叫蘋果,而是蘋果梨。這種蘋果梨並不見得能帶給孩子什麼好處。一個孩子的心理、性格是否發展健康,並不在於外在的形式是什麼樣的,而在於他對自己個性的接納程度,接納程度決定孩子對自己的滿意度。

這位媽媽的煩惱是把自己對個性的評價投注到了跟孩子的關係當中,在孩子身上尋找那些自己不接受的東西,擔心孩子會有像自己的某些個性特徵。

她這樣做不管動機是多麼地想對孩子好,行爲的結果卻是出現兩大後果,一是製造孩子對自己的不接納、不喜歡,由此產生的自我;中突有可能在整個一生餘恨綿綿,並伴隨一種自我缺陷感,

另一個後果便是越擔心的事情越可能成爲現實。這是爲什麼呢?因爲關注本身可以存在一種驅動力,並緩慢地構成一種真實,其實,正是你過度地關注並試圖糾正孩子的行爲,讓孩子在一種標籤下生活。長此以往,他會反而越來越沒有主見,並變得越來越內向。

在生活中,聰明的父母最重要的就是接納並喜歡孩子天賦的個性,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完成自我認同並積極上進。當然,與此同時,我們還要真正地解讀主流文化對孩子個性與行爲的要求,並幫助孩子在集體生活中學習外向個性的言行,提高環境適應力。

因此,當媽媽希望孩子能更有主見,更迅速地自己作決定時,不妨換一種方式來強化孩子。

寶寶呵護
生活護理
急救措施
體檢免疫
母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