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0-1歲 > 嬰兒健康 > 你會給寶寶測體溫嗎?

你會給寶寶測體溫嗎?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2.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首都兒研所附屬兒童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胡鳳華介紹,年齡較小尤其是一歲以內的孩子,發生上呼吸道感染時,在早期通常只表現爲發熱而不伴有咳嗽流涕等症狀,但很多病的早期表現都是發熱,比如肺炎,腦炎,胃腸道炎症,泌尿系感染等,所以小孩發燒,應該找醫生檢查一下以明確病因,並注意病情變化。醫生通常會根據病情化驗血、尿、便常規後明確診斷。

你會給寶寶測體溫嗎?

北京軍區總醫院附屬八一兒童醫院極早產新生兒監護病房主任、副主任醫師李秋平介紹,通過溫度來判斷小孩的健康狀況,首先要了解基礎體溫,其次需要正確使用體溫計,測量出一個比較準確的溫度。

李秋平表示,目前測體溫的方法有很多,如傳統的玻璃水銀體溫計、電子體溫計、化學貼紙、紅外線體溫計等,但主要分爲兩大類,接觸式的和非接觸式的。“哪一種方法最好難有定論,但無論使用何種方法,正確地使用都非常重要,這決定能否得出準確的數據。”

發燒標準 體溫輕微升高不一定是發燒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些家長用手摸一摸,感到孩子皮膚髮燙,就認爲是發燒了。有些家長認爲,只要孩子的體溫超過37℃就是生病了。事實上,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

胡鳳華介紹說,體溫大於37.5℃屬於發熱,體溫稍高於37℃,如37.1℃或37.2℃,常是由於外界溫度較高造成的。如果體溫38.5℃以上,則屬於高熱。

李秋平說,如果體溫明顯升高,達到38.5℃或39℃,大家很容易判斷是發燒了。但對於比較低的體溫,比如37.5℃,就需要分辨,是真的發燒,還是因爲運動等原因導致的體溫輕微升高。

最關鍵的還是要掌握孩子的基礎體溫情況,比如基礎體溫在36.5℃以下,如果體溫到了37.2℃,就有了發燒的跡象;如果基礎體溫比較高,在36.5℃以上,那麼當體溫到37.5℃時,可能也沒什麼問題,因爲餵奶或飯後、運動、哭鬧、衣被過厚、室溫過高等均可使嬰幼兒體溫暫時升高。

基礎體溫 代謝率不同,基礎體溫有差異

李秋平表示,由於每個人的代謝率不一樣,基礎體溫也會有所差異,大概會波動0.2-0.3℃。

要了解每個人的基礎體溫,需要在正常狀態下連續觀測幾天,如每天的早晨、中午、傍晚和晚上,各測一次,就可以瞭解到基礎體溫是偏高,還是偏低。一般一天之內的體溫會有波動,但在0.5℃以內。

需要注意的是,測量部位不同,孩子的正常體溫也不同,一般來講:腋下體溫爲36-37℃,直腸體溫比腋下體溫高0.5℃左右,口腔體溫比腋下體溫高0.3℃左右。

另外,一天之中,上午的體溫通常會比下午的體溫低;各個季節的體溫也會有所差別。

測溫方式 紅外線與貼紙類誤差較大

現在測溫的儀器主要有兩大類,一種是接觸式的,如傳統的玻璃水銀體溫計、電子測溫器,還有化學貼紙等,不管測哪個部位,腋窩、口腔、直腸等,都要直接接觸。另一種是非接觸式的,主要是紅外線測溫儀。

李秋平說,化學貼紙不太準確,所以現在基本不怎麼用;紅外線測溫誤差也比較大,較少用於精確測量。目前臨牀上主要使用傳統的玻璃水銀體溫計和電子體溫計,這兩種測溫方式只要正確使用,都可以很準確地測量。

胡鳳華表示,好多孩子夾體溫計不合作,因此,一些紅外測溫器很受歡迎。不過,紅外測溫器誤差比較大,它確認發燒的度數也跟常規的不同,可能要高出一些。真正確定有沒有發燒,還是以腋溫爲主。一般在腋下夾三五分鐘。

測量部位 測量體表溫度較安全

一些家長提問腋窩、口腔和肛門,測量哪個部位的體溫更準確。李秋平表示,這要看孩子多大,是不是配合,如果配合的話,這些位置都可以測量得很準確。如果測量腋窩的溫度,測量之前,要將腋窩擦乾,不要有汗;其次,要完整密閉地夾緊水銀體溫計的水銀頭,這個很重要。第三,測量時間一定要夠,小孩一般要10分鐘,大人5分鐘就可以了。

玻璃水銀體溫計較少用來測口腔和直腸溫度,尤其是不能用於不配合的小孩,因爲很容易被咬碎,造成比較嚴重的損傷。直腸測溫也有一定風險,尤其是對於新生兒來說,如果使用不當,很容易造成直腸穿孔。

相對而言,測量體表溫度比較安全,但是,由於時間長,孩子不配合,準確性會降低。其實,新生兒還可以測量背溫,或者臀部的溫度。

常用測溫儀器原理

①玻璃水銀體溫計: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

②電子體溫計:利用熱敏的電子,通過熱能對電子的影響來設定。

③直腸(肛門)式體溫計:採用高速熱敏電阻和點式焊接方式,能夠更快速地感知體溫,一般僅需10秒。

④化學貼紙體溫計:就像試紙一樣,貼在額頭上,過一會兒會變顏色,不同顏色對應不同的溫度。這是利用受熱的效應,起到化學反應。

⑤紅外線體溫計(耳溫槍、額溫槍):非接觸式測溫儀,利用紅外線對溫度的感應確定體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