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0-1歲 > 嬰兒教育 > 當寶寶遭遇多種語言

當寶寶遭遇多種語言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4.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冉冉的媽媽是廣州人,爸爸是湖北人。冉冉從小就一直由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輪流帶,大約每過半年左右,家中的主流語言環境就要換次。在外公外婆負責帶的時候,冉冉就跟着學廣東話,而爺爺奶奶帶時,聽到的則是湖北話。平時,冉冉的爸爸媽媽還會教他普通話,甚至英語單詞。

到冉冉2歲多的時候,爸爸媽媽發現他還不怎麼會說話,而且發音也不像別的孩子那麼清晰。他們懷疑:當初教寶寶學說話時,是不是家裏的語言環境太複雜了,從而影響了冉冉的語言能力發展?

複雜的語言環境會推遲寶寶學語

事實上曾有過這樣的案例:

一個大家庭裏,父母、爺爺奶奶、保姆各講各的家鄉話,語言環境複雜,多種方言並存,弄得一家人南腔北調,給正在模仿學習語言的小寶寶造成了很大的困惑,不知道學誰的說話好,今天學南腔,明天說北調,結果學習語言的階段拉長了,學會說話比正常時間都晚。

更爲嚴重的影響是多種語言環境可能讓寶寶變成“啞巴”,即息上失語症或自閉症。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統計,目前美國兒童自閉症發病率比20世紀80年代增長了10倍,每300個兒童中就有1個患上此病。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他們生活在多語言的文化環境中,因不適應這種複雜的語言環境而息上自閉症。家住曼哈頓的李女士是講廣東話的香港移民,請的保姆是講方言的武漢人,先生是講普通話的北方人,電視裏的動畫片則是純正的美國英語。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寶寶變得越來越不愛講話,後來乾脆什麼都不說,終日低頭玩自己的玩具,變得像啞巴一樣。家人以爲過一段時間會慢慢好起來,誰想寶寶6歲了仍“金口難開”,拒絕上學。經醫學專家診斷,患病原因是在混亂的語言環境中,寶寶無所適從,患了嚴重的兒童自閉症。

即使你的寶寶是在1~2歲間就具有較強表達能力的“資優兒”,你也要記住,語言學習的早期環境不能太複雜,尤其是在半歲至2歲這個學習語言的關鍵期裏,應着重先教寶寶一種正確的語言,即教他先學會普通話。

不少媽媽認爲,“越早開發語言能力,寶寶越聰明”,不能讓寶寶“輸”在起跑線上,卻沒有預料到會陷入語言能力培養的誤區,反而影響了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

寶寶學語環境要適宜和科學

需要提醒的是,媽媽們很容易陷入這樣的誤區 過於重視寶寶的學習環境,總想及早開發他的語言能力,寶寶剛一出生,就在牆上貼滿了大字的識字卡片,買來了識字書、兒歌錄音帶、CD,恨不得寶寶出滿月就能一邊喝奶一邊認着字叫着媽媽了。這種過早開發寶寶的語言能力,甚至過早開發智力,不利於寶寶身心的健康發展。因爲早期教育中,除了智力和語言能力之外,還要培養行爲習慣,如交往能力、表達能力,自理能力等,如果這些“情商”不具備,長此下去,看似小事的“不會自己吃飯”、“不參與小朋友的各種活動”等,都會使寶寶產生心理負擔,覺得自己處處比別人差,不能融入同齡人中,漸漸失去自信心,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來,進而會造成寶寶情商低下,影響未來發展。

向語言培養的典範者學習和借鑑

在語言培養方面,老威特(卡爾·威特的父親,卡爾威特教育法則的創立者)爲我們樹立了榜樣。老威特非常重視小威特的早期語言能力,在教他語言時,總結了一些十分有用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非常強調讓他學到標準的語言。爲此老威特總是反覆清晰地發音給兒子聽,耐心地教他標準德語,並且只要兒子發音準確,就會表揚他。另外,老威特只許小威特記住標準德語,並以身作則,平時堅持力求發音標準,語言規範,還對妻子、女僕和男僕也明確禁止他們說方言和土話,他認爲讓小威特記方言和土話是浪費時間。經過不懈努力和執着堅持,小威特從小就發音非常準確。很快地,小威特又學會了讀標準德語,很容易就能讀書了。老威特在兒子掌握本國語讀法的基礎上,讓他學習相近的外語。工夫不負有心人,小威特9歲左右,就能自由地運用德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六國語言。

Tips

語言的產生機制非常複雜。語言能力是在感知、生物學、聲學、學習、交流方式等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協調下產生的,嬰幼兒語言能力正常的發展跟上述因素密切相關。具體地說,主要受兩類因素影響,一是生理條件,如先天性聽覺器官缺損、大腦某些部分受損、先天體質差、體弱多病等,都會影響語言能力發展。二是寶寶所處的外界環境,包括良好的語言氛圍,幼兒語言的互動對象和交流的機會等。因此,爲寶寶創設適宜的、科學的語言學習環境是必要的,否則會貽誤寶寶一生的語言發展。

當寶寶遭遇多種語言
點擊進入精彩育兒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