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0-1歲 > 嬰兒疾病 > 寶寶發熱,如何判決找中醫還是西醫

寶寶發熱,如何判決找中醫還是西醫

來源:育兒百科谷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醫、西醫各有所長,不能互相排斥,而應取長補短,對待寶寶退熱的治療也是如此。就像捂汗不是中醫退熱的唯一方法,西醫也不會爲了退熱就濫用輸液治療。盲目捂汗和過度輸液均不可取。

寶寶發熱,如何判決找中醫還是西醫

  寶寶發熱,該看中醫還是西醫

我雖是西醫大夫,但我脫產系統學習了中醫,並在北京中醫醫院實習過較長時間。在之後的臨牀工作中,尤其是對一些疑難患兒,我往往是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的,取得了不錯的治療效果。

  1.發熱並不只是由風寒引起

引起寶寶發熱的原因有很多,大致歸爲外感與內傷兩大類。外感包括中醫講的“六淫”,即風、寒、熱(暑)、溼、燥、火,疫癘(即傳染病);內傷包括七情(即喜、怒、憂、思、悲、恐、驚)、飲食、勞逸。絕非只是受風寒引起的發熱。

  2.捂汗並不是中醫退熱的唯一方法

按照中醫理論,寶寶是“稚陰稚陽”和“純陽”之體,這裏中醫講的“陽”主要是指促進孩子生長的功能,“陰”是指人體生長的物質基礎。這包括兩層意思:一方面說明寶寶正處於幼稚狀態,各方面發育還不健全;另一方面說明寶寶陽氣偏盛,正處於蒸蒸日上的時期。正因爲寶寶還處於幼稚階段,所以“衛外”的功能比較薄弱,容易受外邪所侵。寶寶常外易受六邪所侵,內易被飲食所傷。其疾病特點是:發病急,變化快,而且陽證、熱證、實證居多,熱、急又容易生風(抽風),所以寶寶驚風也比較多見。

中醫對於寶寶退熱也是通過辨證施治,採取汗法、瀉下法、清法、溫法等方法治療,而不是一味地捂汗。捂汗只適用於風寒鬱表的時候,如患兒表現爲發熱惡寒(怕冷或冷得打哆嗦,喜多蓋被子)、頭痛、身痛、無汗或有汗,這種情況可以通過發汗使表邪得以驅除。但是寶寶寒邪極易化熱入裏(這是寶寶的特點),使用汗法就會促使熱入心包、肝風內動而引起抽風。對於這種情況,捂汗就好比火上澆油。可見,中醫汗法的使用也是需根據不同情況的。

發汗應以汗出邪去爲度,不宜過汗,以防消耗津液。使用汗法還必須注意季節與氣候變化,不同地區、環境特點以及體質強弱不同。我想,如果一個孩子因扁桃體發炎引起高熱或者暑天感冒發熱,如果捂汗的話,這個孩子非抽風不可。在臨牀上,由於家長缺乏醫療知識盲目捂汗而引起孩子高熱驚厥的並不少見。另外,中醫也有小兒快速退熱的藥物,如小兒牛黃散、牛黃清熱散、紫雪散(這是中藥三寶之一)、綠雪散等都能做到藥到熱退的效果。

  3.看西醫or看中醫

看西醫還是該看中醫,我認爲不能絕對化。寶寶發熱只是某種疾病的一個症狀,但是發熱會造成孩子機體不適,而且高熱容易引起嬰幼兒驚厥,驚厥對於孩子來說畢竟傷害很大。因此,退熱治療不但可以解除發熱帶來的身體不適感,也是阻止驚厥發生的一種醫療手段。

從西醫的觀點來看,因爲寶寶神經系統和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成熟,如果高熱就容易抽風,在臨牀上,尤其是3歲以下寶寶較多發生高熱驚厥,這與中醫的理論是一致的,並不矛盾。

西藥確實能夠做到很快退熱,但是退熱藥只治標不治本,所以必須要控制引發疾病的原因。對於細菌感染性的疾病,西醫使用抗生素治療會收到良好效果,但對於病毒感染往往不能很好地控制;中醫通過辨證施治,採用中藥治療,卻能起到藥到病除的效果,而且中醫對一些疑難雜症確實很有功效。對於這一點,我在臨牀應用中有深切的體會。我認爲,中西醫各有專長,不能互相排斥,應該取長補短,對待寶寶退熱的治療也是這樣。

  小貼士:酒精擦浴降溫不可取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證明,在發熱時(38℃~41℃)用酒精擦浴降溫是不科學的。這樣做違反了生理的發熱調節機制,不僅無效,而且可能使患兒發生顫抖,加重肺炎和其他疾病。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在20世紀90年代就已不主張用酒精擦浴進行退熱處理了。

嬰兒健康
嬰兒營養
嬰兒教育
嬰兒疾病